沁園春長沙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4-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沁園春長沙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一些體裁知識。

2、品味關鍵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把握詞作的情感脈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的情感。

2、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文體知識

詞,興起于隋唐,和樂而歌,始稱“曲子”或“曲子詞”,因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還有樂府之稱,如《東坡樂府》。

詞的基本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詞牌是一首詞的詞調的名稱,決定著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詞以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及以上)。

二、寫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戰爭的前一年,當時革命蓬勃發展,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民起義,同時國共統一戰線已經確立,但革命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準備到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經過長沙,并獨自去了橘子洲頭。事后作了此詞。

三、關于詞牌“沁園春”

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個園林,“沁園春”就是由此而得名。

四、導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張繼筆下的秋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維心目中的秋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王勃筆下的秋天;“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是劉禹錫筆下的秋天;“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晏殊筆下的秋天……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一代偉人毛澤東給我們描繪的秋景,一同走進這位偉人的心田。

五、誦讀(注意節奏、押韻)

六、課文解讀

1、前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2、找出顯示本詞思路的關鍵詞,嘗試理清本詞的思路層次

關鍵詞:立、看、悵、問、憶、記

(1)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染--用擬人寫法,寫出秋色之深)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爭--活現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                   (擊--突現鷹的展翅奮發,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

魚--翔淺底                    (翔--體現里魚游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2)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

萬類霜天競自由                  (競--是對前三個動詞的高度概括)

(3)詩歌意象

詩歌意象中的“象”就是作者用以表情達意的載體(具體的事物)

3、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詩人想到了什么?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4、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

5、問題:上、下闋的最后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為設問,引出下文;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

七、積累有關描寫秋天的詩詞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www.oldq.com.cn 

[沁園春長沙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沁園春長沙優秀教案

2.沁園春長沙的課堂教案

3.《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4.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5.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6.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7.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9.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级做a的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网站 | 一级免费国产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 中文字幕日韩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