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一 、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上課,同學們好) (速度要慢)
首先為咱們第一次合作來點掌聲,好不好?好,謝謝,因為教育局組織了這次活動,有幸來到咱們中學,早就耳聞咱們中學的同學們熱情好客,今日一見名副其實,所以,讓我感到內心非常親切,所以,我要送同學們一份禮物,好不好?(錄音)禮物怎么樣?(好)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聽到這優美而動聽的音樂,心情怎么樣?答:愉快,輕松,心情爽朗,等,我就送你們一份好心情。這多可貴啊。
好,我們帶上這種心情,帶上豐富的想象,走進山林,走到大自然,與大自然的景物交個朋友,今天我們學習13課--出示課題《山中訪友》 作者,李漢榮
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是:聆聽、感悟、品讀( 出示學習目標)。
(投影:題目、作者)
二、整體感知
下面咱們讀課文,但不是所有同學讀,你們推薦兩個讀的好的,我要和你們比下高低,(如果推薦不出來,就直接指定,我看你讀的就行。)其他同學注意聽,要注意生字讀音
師:誰讀的好?老師哪讀的好啊(有感情,語速,語氣,等)說得很好,真會說話,說得我很高興,
老師讀得和錄音還有出入,下面聽錄音
并帶著下列兩個問題來聽:(演示文稿1)(放錄音)
1. 誰能說說作者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呢? 想一想是不是同學們說的那種彼此互相幫助,身邊的朋友。
學生討論后明確: 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2、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明確: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云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通過作者對那些自然景物的稱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態度?哪種修辭方法?
親切,熱愛,友好,作者和它們對話,同時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與那些景物互訴心聲,是為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樣說即使行文生動,又為下文與景物對話作鋪墊。(演示文稿)
感到非常親切。作者描繪了一種童話般的世界,作者與大自然是那么的好,那么的融洽,甚至會融為一 體。
景物的美在作者眼里已經成了一個個玄奧而善良的思想,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程度已經遠遠不是只用眼睛去觀賞他們的外表,用心品味,體會,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交談。
老師點撥:有一位名人說過:“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萬物皆有靈性,美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去體驗,一棵樹,一片云,一座古橋,甚至是一只小螞蟻都可能觸動你的情思,撥動你的心弦。
通過聽錄音和感悟課文,你們想想朗讀本文要注意什么呢?(同桌之間討論一下)點幾同學個回答,出示文稿,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各種不同的生活現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例如,以上是兩種不同的動態。這不同的動態在我們心里引起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只注重速度還遠遠不能使聲音抑揚頓挫,還要注意朗讀的停頓和重音,然后打開下個文稿,讓學生讀,意思一樣嗎?不一樣。同一個句子里面不同停頓,意思不同。÷不同語境中,根據表達需要,要把某一詞語重讀。打開下一個文稿,讓學生讀,讀出兩種語氣來,老師品讀,“溪流妹妹”,哪是親的,哪是叔伯的一聽就知道,齊讀體會一下兩個句子,帶著一種熱乎勁兒,感情投入一些。(讀一篇文章,要感染人,打動人,就要飽含感情,你就得變成文中的作者,讀出作者的感情,深入其中,跟著感覺走。
下面運用所學知識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師:點幾個同學讀 (其他同學注意聽,加以評點) 同學們讀得都有進步。
情感大比拼:(準備1分鐘)男同學一組,女同學一組,各找一個代表( 找一倆個讀得好的同學品讀其喜歡的語段,其他同學閉目欣賞,想象美好畫面,想象著自己已經進入了大自然。(播放回歸大自然的歌曲)
。(語氣要輕一些,語感要美一些,富有深情的)
教學任務完成
(結束語)同學們都很棒,我們只有在大自然這么寧靜和諧的氣氛里,才會奔涌出新奇美妙的靈感,課后希望同學們多親近自然?,與自然為友,相信你們會留戀往返,很高興和同學們上了一次愉快的朗讀課,有機會到沙橋做客,今天到此為止。
[《山中訪友》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小學山中訪友教案
2.山中訪友教案設計
4.山中訪友課文教案
5.山中訪友詳細教案
10.山中訪友教案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