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課例分析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8-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在山的那邊》課例分析

安陸市王義貞鎮初級中學    陳建敏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王順友,你們知道是誰嗎?……對。他是2005年度感動中國的一個人物。他樸實得像一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心。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里遠,世上最親郵遞員。20年間,王順友跋涉了53萬里,相當于走了21趟長征。其漫長和艱辛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但他心中有“信念的海”支撐著,他在山里頭選擇的是執著的走下去。人人都曾有過美好的向往,在前行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該怎么辦呢?…

…好啦,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王家新的詩歌《在山的那邊》。

[點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與學生情感的契合點,架設學生與作者、作品進行情感交流的橋梁。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善于運用傳情達意上最具表現力的語言或表現手法,則很易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從而激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導語設計這一環節中,我特別注意選定了具有轟動效應的人物來影響學生。王順友,2005年度感動中國的一個人物,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特別是導語中的“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信念的海’支撐著……”、“人遇到困難該怎么辦?……”與課文的內容緊密關聯,很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作者簡介及詩人創作相關的人生經歷,幫助學生理解詩歌。

(三)朗讀、品析

1、用多媒體播放錄音,學生聽讀。

要求學生聽讀時注意詩的節奏、停頓及重音的處理,初步感知詩中的“山”和“海”的意思。

2、學生自由讀,集體讀。

學生讀前,教師先用多媒體出示全詩的節奏劃分和重音的處理。略加點拔之后,再由學生自由讀,集體讀。

3、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式閱讀、討論。

師:同學們剛才讀得很好!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些問題。

“在山的那邊,是海,”對這個“山”字,“我”小時候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生:對這個“山”字,我小時候的理解是家門口重重的青山。“我”今天的理解是比喻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詩中的“山”由實到虛。

師;詩人領悟媽媽所說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詩中有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生:詩的最后一節回答了這個問題。詩中說“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師:回答得好!詩中的“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詩中“隱秘的想望”指什么?為什么說是“隱秘的想望”?

生:“隱秘的想望”指“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因為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想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是“隱秘”。

師: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生:這個句子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鐵青著臉”其實是說我的心情不好。因為當“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看見大海了,但望見的是“山的那邊,依然是山。”這讓我非常失望,沮喪。

師:那么詩中緊接著說:“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原以為有一天我爬上那個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等爬上山頂之后,全然不是。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師:讀完第一部分之后,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生:“我”是一個生活在封閉沉寂的大山里頭,但又偏偏富于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的少年。“我”富于幻想,并且勇于為幻想而付于行動。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好,我相信在坐的許多同學也象詩人一樣,懷抱著自己的夢想,并為之踐行。詩的第二部分中“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生:“飄來的種子“其實是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這話并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師:“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呢?

生:意思是詩人堅信遠方一定有海。在詩人看來,理想是可以實現的,理想時刻在心中激蕩,并且鼓舞著他執著地奮斗。“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詩中說“海水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其實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

師:詩的最后傳達了堅定的信念和欣喜之情。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內容。

生:“終會”傳達了堅定的信念。“全新的世界”和“照亮眼睛”傳達了詩人欣喜之情。

師:“是啊!詩人從小至今,為了實現理想歷經了萌生--踐行--沮喪--繼續踐行--終達目的這一過程。山那邊是什么呢?詩尾給出了響亮的回答“是海!”是戰勝困難后的一個全新的世界。這首詩人向我們傳達了他堅定的信念,也給了我們哲理性的思考。我們都揣著一個個美好的夢想,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應該象詩人一樣戰勝一切困難,向我們的理想前進!再前進!

[點評]:這一教學環節,我注重了落實以下幾個教學目標:一是加強朗讀訓練,讀出詩情。二是品味重點詞語在詩中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的主旨。三是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我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個性差異。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驗、生命體驗、情感世界與精神世界,我在問題的探討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允許并鼓勵他們個性化地理解作品、表達思想感情,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并支持、鼓勵他們探究性地學習,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探求、思考的熱情,使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這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達到了協調與統一。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師生互動的情感交遞,努力使語文課堂閃現智慧的火花。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情。

(五)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領悟詩歌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談談過去自己為了實現某一個目標克服困難的經歷和感受。

[點評]:這是本節課中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讓學生談過去自己為了實現某一個目標克服困難的經歷和感受。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語文課堂不僅是獲取知識的園地,更是人性養成的殿堂。使語文教學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學生在談自己曾經為實現某一個目標克服的經歷與感受的過程中,高尚、完美的人格在激發、在培養。

(六)結束語:

是啊!從剛才同學們踴躍的發言中,老師強烈地感受到,我們都有著一個用信念凝成的海,我們也深知:要想到達那個全新的大海,就必須跨越重重的大山。大山一定會臣服在勇敢者的腳下。讓我們牢記:從今開始,堅持奮斗,我們一定會到達那個全新的海。請同學們再一次激情地朗讀全詩。

課堂反思: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抓了以下幾個關鍵環節:一、抓朗讀。詩歌的教學尤其需要朗讀,需要美讀,要讀出形象美、音韻美、情感美。這一節課基本上達到了這一目標。課堂結束時的一次朗讀學生全部進入了詩情,讀的效果非常好。二、抓合作探究式閱讀。本課是初中階段第一課,這一步是關鍵。抓合作探究式閱讀是這節課的重要環節,因此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適時引導、點拔、鼓勵,以調動學生的思維和興趣。探討的過程中,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言之成理即可。在課堂(三)和(五)的兩個環節中學生發言踴躍,這為以后的教學開了一個好頭。三、抓情感的熏陶和品質的培養。這首詩是從小時候的憧憬和向往說起的,很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教育孩子怎樣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困難或不幸。本文是一個極好的素材。這樣,語文與生活便很自然地聯系起來了。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明顯不盡人意的地方,教者明顯地感覺到,雖然在開放性方面作了探索和嘗試,但是課堂上總不敢真正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的格局還沒有徹底改變。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還需不斷學習,努力創新,以適應時代的需求。

[《在山的那邊》課例分析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在山的那邊教案

2.教案范文:在山的那邊

3.《在山的那邊》課件

4.在山的那邊課件

5.在山的那邊教學課件

6.《在山的那邊》的閱讀答案

7.在山的那邊現代詩歌

8.初一語文《在山的那邊》試題

9.兒歌那邊的兔子看過來教案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宅男一区二区电影 | 依依成人影院久久久午夜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 | 亚州欧州日本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