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
有這樣一副對聯: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
請問:這些的是誰?(李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專題》。李白是我們陌生的老朋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與人稱“詩圣”的杜甫是唐代詩壇的雙子星座。
二、作者簡介:
既然要學習李白,我們就應該對李白有個大體的認識,關于李白的生平在基礎訓練和導學練上有詳細的論述,同學們利用自習時間仔細去讀,現在我講幾個小故事,咱們感性的了解一下李白。
才華橫溢,飄逸灑脫:
1、李白剛到長安時,住在旅館中,賀知章聽說他的聲名,就前往拜訪他。一見面非常驚嘆他的容貌,見到他的詩歌《蜀道難》后更是驚嘆說:“子,謫仙人也。”把身上佩帶的金龜取下換來酒與李白暢飲。
據《本事詩》記載:“李白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完,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
2、唐玄宗第一次召見李白,看到李白“神氣高朗,軒軒然若霞舉”,竟然“不覺忘萬乘之尊”。就像歌迷見到歌星一樣,有點暈了,“因命納屨”,李白就把腳抬到高力士面前說了兩個字:“去靴。”
3、李白有個追星族叫魏顥的曾這樣形容李白的容貌:“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或時束帶,風流蘊藉。”
自信自負,自命不凡:
1、“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身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人許其義氣。”(《與韓荊州書》)
2、“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傲視權貴, 笑傲王侯
強調追求個性的獨立,自由人格,獨立人格。
1、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2、李白開元中謁宰相,封一板上,題云‘海上釣鰲客李白’。相問曰‘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白曰‘以風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相曰‘何物為餌?’白曰‘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時相悚然。”
3、“天為容,道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來,一人而已。”
4、力士脫靴,國舅研磨,貴妃拂紙
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
理想崇高,信念豪邁,
“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然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后與陶朱、留侯,浮一五湖,戲滄洲,不足為難矣。”
存交重義,輕財好施
曩昔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又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禪服慟哭,若喪天倫。炎月伏尸,泣盡而繼之以血,行路聞者,悉皆傷心,猛虎前臨,堅守不動。遂權殯放湖側,使之金陵。數年來觀,筋肉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負之而趨,寢興攜持,無輟身手,遂丐貸營葬于鄂城之東,故鄉路遙,魂魄無主,禮之遷窆,式昭朋情,此則是白存交重義也。(《上安州裴長史書》)
這就是李白!他的思想儒、道、俠完滿的融合為一。
關于李白詩歌的總體特色,我們學完以后再來概括。
下面我們學習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三、學生誦讀。
四、背景簡介
李白是在天寶元年(742年)來到長安的。此時唐玄宗已作了31年皇帝。唐玄宗是一位有為的皇帝,他夙興夜寐、宵衣旰食、勵精圖治,開創了繁榮富強的“開元盛世”。但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是這樣了,他已經迷醉在唐朝的繁盛景貌中了。此時,狡猾的高力士已侍奉他11年,奸詐的李林甫為他做宰相已經8年,而24歲的“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楊玉環也以“太真道士”的身份出入宮掖,陪侍在他的左右。唐玄宗需要的已不再是忠言直諫,而是粉飾太平;已不再是輔弼大臣,而是逢迎小人;已不再是開拓創新,而是安享太平。此時的大唐雖然經濟依然繁榮,文化依然鼎盛,軍事依然強大,但政治已不再清明。權謀機詐管控著臣僚,齷齪卑鄙侵蝕著官場,腐敗業已產生,黑暗開始降臨,危險正潛滋暗長。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白高歌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來到了長安。那么很明顯,才華橫溢、品行高潔、行為狂放、志向遠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這樣的政治環境、官場風氣是格格不入的。此時我們為他的狂放不羈而驚嘆,但也可以深深感知他遭遇的挫折磨難,內心的愁悶彷徨。所以度過了近兩年縱酒高歌、閑適無聊的生活后李白于天寶三年(744年)選擇了離開,重新開始了漫游生活,也重新開始了自由灑脫的漫游生活。
天寶四年,李白將由東魯南游吳越,行前寫了這首詩歌與友人作別,我們可以看作這是他新的理想信念、新的人生抱負的展現。
四、文段賞析:
1、分析第一小節
航海歸來的人談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煙波浩渺(瀛洲)實在難以尋求;越地人談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時能夠目睹。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斷天空,山勢超出五岳,遮蔽了赤城。那高達一萬八千丈的天臺山,對它象要拜倒,向東南方向傾斜。
討論:
詩人“夢游天姥”,為何開篇要“談瀛洲”?
除了瀛洲外,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走訪過眾多名山大川的李白,怎么會夢游天姥山?天姥山有什么特點?請概括。
神秘、高峻、偉麗 寄予的情:景仰向往。
2、分析第二小節
第二小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可劃分為夢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間景象、神仙洞府、夢境消失五個層次,請概括景物的特點以及李白心情的變化。
(1)夢到剡溪:清幽寂靜
我想依據越人的介紹,夢游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湖光月色照著我的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謝靈運住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蕩漾,猿猴的啼聲凄清。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直掛云帆濟滄海--飄然快意春風得意的李白 躊躇滿志興高采烈的李白
(2)著屐登山:壯美奇絕
我腳上穿著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還聽到空中天雞的鳴啼。山巖重疊,不知道拐了多少彎,我迷戀著花,依倚著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陶醉的樂而忘返的李白
(3)夜間景象:離奇險怪
熊在怒吼,龍在長吟,像雷鳴般的聲音,震響在巖石和泉水中間。使深林戰栗,使層巔震驚。黑云沉沉啊將要下雨,水波搖動啊升起煙霧。
迷惘震驚苦悶抑郁的李白
(4)神仙洞府:壯麗輝煌美妙無比
電閃雷鳴,山巒崩塌。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青色的天空廣大無邊望不見底,日月照耀著金銀筑成的宮闕。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乘著風,云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老虎彈奏瑟啊鸞鳥駕著車,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樣難以數清。
飄飄欲仙的李白
(5)夢境消失(過渡句,寫面對現實的無限痛苦):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然站起身來,又長嘆不已。醒來時身邊只有睡過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悵郁悶的李白
總說:這里的象征意味是多重的。
夢游天姥的歷程與作者尋夢長安的經歷何其相似。
這不也是人生歷程的寫照嗎?滿懷理想,苦苦追尋,始達目的,但曲終人散,終歸沉寂。
但這里更是作者新的理想追求,山川的俊美,仙境的奇妙,神人的自在,都深深吸引了作者,引發作者深沉的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至境?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求?
一個夢境即如是美好,那么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
3、分析第三小節
人世間行歡作樂也象這樣虛幻,自古以來許多事情(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告別你們離去了什么時候回來? 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想要行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訪問名山。哪能低頭彎腰去伺候權貴,使我不能夠開心開顏。
所以夢醒后發出振聾發聵的呼喊: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對權貴的憎惡和蔑視,保持自己的人格獨立后的舒暢心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哪能夠低頭彎腰伺候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的思想是曲折復雜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積極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詩中的思想精華。這鏘鏗有力的十六個字,是詩人思想和個性的體現,是對權貴的憎惡和蔑視,保持自己的人格獨立后的舒暢心情。表達了詩人寧愿寄情山水,也決不向權貴屈服,也決不取悅于世而茍且偷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反抗精神和豪邁氣概。這正是本詩的主題所在。
板書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一、夢之由 現實天姥 神奇雄峻 景仰向往 對比襯托夸張
二、夢之境 夢到剡溪 清幽寂靜 興奮、輕松愉快
著屐登山 壯美奇絕 陶醉、樂而忘返
夜間景象 離奇險怪 迷惘、困惑
神仙洞府 絢爛輝煌 極度興奮、愉快 繪聲繪形繪色
夢境消失 無限哀痛、留戀
三、夢之感 蔑視權貴 追求自由解放
清平調三首①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②。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④。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⑤。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⑥。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⑦。
注釋
[注釋]
①清平調:題為樂府調名,實際上這組清平調是李白用七絕格律自創的。
②檻:欄桿。華:花。
③群玉山: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居的仙山。瑤臺:傳說在昆侖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宮殿。
④紅艷:指牡丹。云雨巫山:指楚王與巫山神女歡會事,典出宋玉《高唐賦》。
⑤飛燕:漢成帝寵妃趙飛燕。
⑥傾國:喻美色驚人。典出漢李延年《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⑦解釋:消散。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賞析]
這三首詩第一首以牡丹比貴妃,歌詠她的美艷;第二首運用典故,以帶露之花比貴妃得寵;第三首兼詠貴妃和牡丹。這組詩構思精巧,詠花詠人,緊密結合。詩中“云想衣裳花想容”等都是清新自然的佳句。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1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數字1的教案
7.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