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在朗讀中品味樸素、清新、優美、明快的藝術美。
2.理解詩人對青春的歌贊與熱愛。
3.培養學生奔放快樂、積極向上的人格。
教學重難點:
反復朗讀并背誦,理解詩意及抒發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人們經常說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毛主席也說青少年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為什么毛主席會這樣說呢?(學生答)。我們都覺得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期,它意味著希望,象征著未來,代表著正在生長的蓬勃的力量,它的確值得我們為之歌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何其芳的《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展示課題)
二、學生聽范讀。
1、 學生自由讀,然后請一個學生讀,讀完同學評價。
2、 剛剛大家聽同學讀了這首詩歌,那么同學們請你談一談,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怎么樣的?-------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很明顯,奔放快樂,積極向上.應該用怎樣的語調進行朗讀?----------語速稍快,語調適當高亢一點,尤其是排比性的詩句,要讀得有氣勢一些。
3、 那還應該注意什么呢?----------注意停頓與重讀。
4、 出示全詩的節奏與重音劃分的課件。教師激情范讀詩歌。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何其芳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屬于未來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長的/力量。
我的歌啊,
你飛吧,
飛到/年輕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樣/顫抖過的
快樂/或者/好的思想,
都變成聲音/飛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陣微風
或者/一片陽光
輕輕地/從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憂傷,
我重新/變得/年輕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對于生活/我又充滿了/夢想,充滿了/渴望。
5、全班學生朗讀。
三、質疑,討論。
1、 教師:(1)詩人為少男少女歌唱,詩人為什么為少男少女歌唱?學生答
(2)既然是歌唱少男少女們的,那為什么詩歌的一開始卻歌唱“早晨”,“希望”,“未來的事物”,“正在生長的力量”,他是不是把歌給唱跑調了呢?
明確:它們都有相似點:生機勃勃,充滿了朝氣,充滿了希望。
2、 這些充滿朝氣和希望的少男少女們給詩人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明確:使詩人“重新變得年輕了”,使詩人“對生活又充滿了夢想,充滿了渴望”。
3、 理解“重新”與“又”。進行比較閱讀。出示有關的比較句子。
4、 學生齊讀不同的句子進行比較。“重新”與“又”說明了什么?
明確:再一次的。那么說明詩人曾經也擁有過、、、、、、后面卻失去了,變得、、、、、現在又、、、、、、、
5、是什么讓詩人由有希望有夢想變得憂傷的呢?大家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老師給大家一個提示:這首詩寫于1941年11月。那么現在大家想想當時我們的國家處于什么階段呢?-----抗日。而當時詩人正生活在國民黨的統治區,那我們大家知道的當時國民黨對于日本侵略是什么樣的態度?-----消極抗日。可是對要求抗日的愛國人士卻采取了積極地打壓,那么如何其芳這樣的愛國青年當時他的內心感受會是什么樣的呢?----憂傷。那又是什么使詩人又變得充滿希望和夢想呢?----青年。在1938年詩人由國民黨統治區來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感受到了一種與國統區完全不同的生活,詩人又有了夢想和希望!
5、 讀詩歌,分男女同學讀。
五、拓展練習。
1、 何其芳“為少男少女們歌唱”,你作為少男少女們中的一員,讀了這首詩,肯定有不少感觸。詩人用“早晨”“希望”“未來的事物”“正在生長的力量”來作比。那么,你認為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比喻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青春呢?同學想好的話可以把你想到的寫到黑板上來。
2、 請學生根據自己寫的喻體,模仿寫一段歌頌青春的話。
3、 交流。
六、全班齊讀。
七、如果還有時間請同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詩歌。
八、總結:
教師:同學們說的都非常的好,“同學們的歌呀,你飛吧,飛到年輕人的心里,去找你停留的地方”。老師希望我們大家能有精彩的每一天!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語文版七年級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