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qi
語文素質是一個人成人、成才、全面發展的基礎,作為一種學習語文潛在而自覺的語文閱讀活動,一直伴隨在學生整個求學生涯,乃至一生。因此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以及個人品德修養都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期閱讀兩三部名著”,“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總之,閱讀既關系到各科的學習成績,又關系到未來事業的建樹,還關系到終身學習的收獲和生活的質量。在閱讀過程中逐步建構自己的文化,為學生的立身安命、終身發展打好精神的基礎,進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現在科技的發展,不斷給社會注入新鮮的血液。電視、手機、電腦、網絡逐步普及,學生陷入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境況,加之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該從何處著手呢?
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正確的指導,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和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淺陋的認識:
一. 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件事產生濃厚的興趣,人們的聰明才智才會得到發揮。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閱讀中,興趣是最好的引航者,以興趣為中心拓展閱讀輻射面,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但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半受“近期效益”的支配:訓練目標的達到、優秀成績的獲得、老師家長的贊許、同學的羨慕、競賽或辯論獲勝的喜悅,都會驅使學生興致勃勃地去從事他們在通常情況也許感到枯燥的閱讀。我通過下面的措施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首先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把學生領進閱讀的殿堂,通過一個富有情趣的店名,一處名勝的題詩,一次精彩的演講,一句妙趣橫生的廣告詞,一副絕妙的春聯,一曲動聽歌曲,以及同 學生進行閱讀交流和閱讀評價,隨時隨地領略語文的美妙與親切,使學生徜徉在精彩的語文世界里,感受閱讀的美妙,領略語文的魅力,接受愛與美的沐浴;其次組織各種競賽辯論等活動,運用多種鼓勵形式培養成就意識。如恰如其分的贊揚,當眾誦讀等,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理想的評價,都具有進步感與成就感。
二. 閱讀方法的指導
閱讀需要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閱歷的積累以及情感的積淀,去體味文學作品,去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把握作品主旨,鑒賞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對于一般的課外閱讀只須掃清認讀障礙,歸納提煉文章主旨,把握情感傾向,摘錄精彩的片段等。而對于現代文的閱讀一般采用四步法:第一步,快速通讀全文,整體認讀;第二步,對照試題略讀,抓每段首句、結論句或議論抒情句,注意關聯詞語等;第三步,精讀,逐個解好每個答題點;第四步,再回讀,檢查答案是否正確。也可采用先看題目要求,再看文章,邊看文章邊做題的方式,有時比先看文章再看題目要求,后做題的方法效率高。
三. 導好課本,抓好課堂主渠道
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應該憑借所選課本上的范文,以課堂為主要陣地,作為講練與學思的依據。閱讀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導讀的過程。課本上的范文都是沙里淘金,精選出來的,它們都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憑借,它們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可以修身、養性、怡情。導好課本必須全面、完整、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必須領悟揣摩語言的妙處,必須根據范文的思路來確定教學方式及遷移模式,必須對范文的結構能學以致用。
根據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質,語文學習須“課內打基礎,課外長才干”。課內打不好基礎,課外的應用更是紙上談兵。在課堂上我努力做好以下幾點:第一,閱讀前提出難易適度的目標,使學生在閱讀中有明確的方向感,閱讀結束時有顯著的成就感;第二,善于點化。所謂點化就是學生在課堂學習或獨立探索過程中遇到難點、疑點時,教師巧妙的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吸收并消化,掌握并提高基本技能,從而達到“投石擊破水中天”的目的,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具體做法是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舉一反三,注重遷移,努力達到“點石成金”的目的;第三,師生共同交流,形成互動。課堂上主要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創設寬容、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提供交往和對話的自由空間,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切勿拘泥于教參的標準答案。教師應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思考的激勵者,豐富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獲得思維的啟迪,享受美的樂趣,心態得到解放,個性得到張揚;第四,通過課本劇等其它文學樣式的改編進行課堂活動,豐富閱讀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動機和興趣。總之,課堂的主渠道途徑和方法很多,需視具體情況而定。
四. 課外閱讀進行能力遷移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有益拓展和延伸,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我主要圍繞閱讀材料的選擇、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習慣的養成以及合理的檢查評比等四個方面進行指導,最終達到能力的遷移。
1 閱讀材料的選擇。當今社會可供讀物十分廣泛,如信息網絡文學、科幻武俠小說、笑話幽默等休閑讀物、宣傳暴力、兇殺、淫穢、迷信等書刊、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和當前催人向上的新人新作。如果不加選擇任意閱讀,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個別同學還會誤入歧途。尤其是初中學生,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完全成熟,自控力較差,教師更應加強指導。我認為適應中學生閱讀的讀物有以下幾類:第一類是指導學習介紹學習方法的讀物。《學習報》、《中學生閱讀》、《中學生天地》等,可以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提高效率;第二類是指導寫作的讀物。《學生話題作文指南》、《學生讀寫指南》、《學生怎樣寫作文》等,能切實幫助學生熟悉寫作知識,提高寫作水平;第三類是優秀的古典讀物。《唐詩三百首》、《古詩文誦讀》、《寓言故事》等幫助學生從中吸取中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第四類是時代性強的讀物。《讀者》、《青年文摘》、《小說選刊》等時代性鮮明、健康向上的讀物,能擴大視野,豐富人生閱歷,讓學生去啃;第五類是健康的古今中外名著,《紅樓夢》、《魯賓遜漂流記》、《三國演義》等能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性情。
2 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課外閱讀要達到規范、高效,還必須講究方法。“受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掌握科學的課外閱讀方法,不僅能為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型學習方法打下基礎,而且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課外閱讀要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內容和個人習慣等選取恰當的閱讀方法。作為中學生來說,閱讀的目的是“具有初步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對于與學習有關的讀物要精讀,如《學生必讀》、《作文入門》。對于具有多面性特征或武打言情類讀物,既有積極向上健康的東西,也有庸俗低級的東西,就要辨證的看待其中的內容,取其精華,棄其糟泊,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辨別。掌握鑒賞方法,提高鑒賞能力,還需運用一定的閱讀方法,如速讀、粗讀、默讀、跳讀、復述、摘錄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方法。
3 閱讀習慣的運用。
閱讀貴在堅持。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是學生自主性課外閱讀能力培養的根本保證。首先養成每天開卷的習慣。學生可以利用課前課后、飯前飯后、睡前等短時間閱讀。周末、假日更是讀書的大好時機。其次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好讀書筆記,就會積土如山,集腋成裘。讀書筆記的形式很多,如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可作批注,對于好的句子、片段甚至篇章可以摘抄下來,以備后用。長期堅持不僅加強了對課外讀物的理解,還能掌握精彩的語句、片段為己所用。另外還要隨時把閱讀產生的靈感、心得、體會、收獲寫成札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長期堅持才能形成。
4 及時合理的檢查評比制度。課外閱讀是一項自主性很強的活動,如果教師不及時督查,容易半途而廢。首先要建綣教師不及時督查,容易半途而廢。首先要建立日常的評比體系。可以要求學生每天寫一篇讀后感,以寫促讀,以讀促寫,并且將好的讀后感及時在課堂上誦讀,與同學共同分享交流,極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周檢查一次摘抄筆記,好的摘抄筆記全班展示、學習。其次舉行閱讀競賽、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及時評比表彰,創造良好的讀書氛圍。通過這些活動增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還提高了說話水平和寫作能力,構建起自主、探究、合作的閱讀方式?br>
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葉圣陶也說過“閱讀的知識必須作為技能,養成習慣,必須在不知不覺之間受用著它,才是真正的受用”。在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實踐閱讀教學的有關理論,給學生指明方向,使他們能在文學殿堂的“拾級而上”。
作者郵箱: xdllhp@sina.com
[在閱讀的海洋上揚帆遠航(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揚帆遠航的詩句
3.海洋閱讀理解與答案
5.海洋垃圾閱讀答案
6.鄭和遠航優秀教案
7.帆船的折紙教程
8.回憶是思念的帆
9.揚起自信的風帆
10.小班教案小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