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修改:
超越自我(吳文才)
正如種子不看自己的渺小,依舊不屈不撓的成長,才有綠樹成陰;正如水滴不看自己的嬌弱,依舊沉默無語的撞擊,才有水滴石穿;正如星光不看自己的孤危,依舊自強不息的燃燒,才有星光燎原[燦爛],它們都是平凡的事物,卻干出了不平凡的事--因為他們把握了自我,擺正了自我,從而才超越了自我。(開頭用排比、比喻入題,形象引人。開門見山,簡潔干脆。)
擺正自我,就是不看自己的弱點,[不被自己的弱點嚇倒,不生活在不足的陰影下]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以百分只一百的精力去拼搏,[從而]才能發現并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真正的認清自我,完善自我,并產生質的飛躍--超越自我。(略作解題,初步闡述)
我們總是在自己嚇自己:害怕失敗,我們不敢主動去承接,面對自己的殘疾,我們總是要躲在心靈的陰暗角落,[面對自己的平凡,我們總是耿耿于懷;面對自己的跌倒,我們總是唉聲嘆氣;面對自己的失敗,我們總是捶胸跺腳;面對自己的恥辱,我們總是無地自容。]這是因為我們總是盯著自己的弱點,害怕別人嘲笑與蔑視。殊不知別人的嘲笑與蔑視并不是[一定是]針對自己的弱點,而是[自己卻]總是咬著弱點不放,[甘做]自暴自棄的懦弱者。[實際上]只要你放開心懷,從自己的有利方面大展宏圖,得到的將是贊揚與折服,而不是冷嘲與漠視。(列舉現象,指出方向)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當初不過是一個子承父業的小小史官,卻并不在意自身渺小卑微,他不甘于平凡,飽覽史籍,踏勘古跡,遍詢民間,始纂《史記》巨著。不幸又因李陵事慘遭腐刑,這奇恥大辱讓司馬遷悲痛欲絕,“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但他并未一味沉溺于個人恥辱,而是從古代圣賢發現人生的價值,不看身心之恥,超越凡俗之心,終于完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傳世之作《史記》。非但太史公,大器晚成的姜尚,臥薪嘗膽的勾踐,顛沛流離的杜甫,幾起幾落的蘇軾,何嘗不是拋棄個人榮辱,超越世俗雜欲,奮一生之堅毅,從而成就高山仰止的輝煌。](補充事例論證一段,文章論證更充分,更有氣勢。)(援古論今,事實勝于雄辯。)
【瞎子點燈,想必也是大家聽說的吧!也有這么一句諺語:瞎子點燈--白費蠟。無不是諷刺!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當一個瞎子點著燈在漆黑的夜里行走時,有人問他:“你自己看都看不見,干嘛還點著蠟燭行走呢?那不是白白的浪費嗎?”
瞎者問:“在黑夜里行走,你有沒有被突然出現的人撞倒和碰傷?”“有,而且有許多次。”
“我就沒有,”瞎者說。“那是因為我點著等,別人很遠就能看到我。這樣既有利于自己不被傷害,有可以照亮他人,何樂而不為呢?”這就是瞎者的哲學。他并沒有因自己看不見而進入黑暗,仍愿點等幫助他人,這就使他超越了自我。】(盲人點燈的事敘述太詳,沒有注意截取有利于論點的片段,扣主旨分析得不夠。)(日常生活或寓言或比喻類比,平面拓展,豐富文章內容。)
有的人因為平凡,就以為不能而不去接受困難或挑戰。我們也許是平凡的但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將石頭擊穿;這就需要我們要用鋼鐵的意志,將自己的潛力達到自己能達到而自己從未達到的境界,才能超越自我。人生就像一場戲,在不斷的變化劇目中,我們可能只是別人的配角,勞勞碌碌,無名一生;我們卻又可能是別人的主角,因為他們也是以你為主角的配角而已。我們要做的是,表演好自己,超越自己。(劃線句游離主題,可刪。扣開頭的三個比喻申述,前后照應,結構更完整。)
正如劉德華的歌曲《踢出一個未來》:來來來,聰明的小孩,人活著就要或的更精彩,只要放開,你就永遠存在,踢出一個未來。[來吧,朋友!解開自我束縛,走出人生陰影,發掘我們的潛力,踢出一個美好的未來。
【放棄我不能,我不行。
把握自我,才能超越自我。】(可刪除)
優秀作文示例
不看自己,展示美麗
生活是多彩的,卻往往又是無奈的。有的人遭遇失敗,失敗的陰影就像華蓋一樣壓得他欲哭無淚;有的人獲得成功,成功的輝煌就像一座移不開的大山隔開更遠更美好的世界;有的人流于平凡,平凡的困惑像一個死結纏在心頭解不開。其實,失敗、成功、平凡只是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一串串腳印,就如歷史長河中的朵朵浪花一樣。得到的屬于過去,過去的便屬于死神;失去的屬于未來,未來才屬于我們自己。不看自己,不被眼前的得失、名利、成敗絆住自己前進的腳步,不讓機遇在徘徊中溜走,穩健地走好每一步,超越自己,才能有所看。
把自己看得太重,常導致在自己的影子下生活,是人類的一大通病。因為人類特有的尊嚴使人們誰都希望得到榮譽,不能一次又一次地戰勝自己,就無法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只要審視人類歷史,就可以發現曾有多少人是被自己絆住了腳跟,連眾多智者無法避免。瑪格麗特米切爾,憑一部《飄》征服了全美國的讀者,但從此再也沒有什么好作品聞名于世。有人說是因為她太忙于打擊盜版,但我以為更重要的原因是突然的名聲大振阻止了她前進的步伐。
由此看來,不看自己是人生的一種突圍。蘇軾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一身污水,來到黃州這一蠻夷之地。他拋妻別子,形影相吊,有十分的理由可以沮喪;世態炎涼,一封封用絕美的蘇體寫成的書信都石沉大海,朋友都選擇離他而去,他有十二分理由可以沉淪。可是,他用常人難以想像的灑脫與黃州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對話,拋開個人恩怨、得失,寄情于山水。終于,《赤壁賦》、《赤壁懷古》等詩文,橫空出世,如流星之光芒劃破文學長空。他成熟了,明智地選擇了“不看自己”。同樣,當今排壇“鐵榔頭”郎平,揚名五湖四海,她本可揣著五連冠的桂冠功成身退,在美國安享舒適的生活。但為了拯救日益衰敗的中國女排,她不顧個人的得失,冒著極大的風險,毅然回國挑起中國女排主教練這副千斤重擔,與中國女排隊員一起頑強拼搏,再創輝煌。
在此,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于是,你無須過分在意他人的眼光,你不是為別人活著的;你也無需過分關注自己,讓自己活在自己的影子底下。但你并不是丟掉過去的一切,而是放下包袱,主動出擊。貝多芬繼承和發展了海頓、莫扎特的音樂風格,成為集古典主義音樂之大成者。于是,鮮花、掌聲似乎把他推到了一個不可超越的巔峰。倘若此時的貝多芬被自滿的樹葉遮住了雙眼,也許人們將欣賞不到茶花女的飲酒歌,也許世人就不能聆聽到藍色多瑙河的動人旋律。有幸的是貝多芬沖破了古典主義風格的束縛,開創了風格迥異的浪漫主義音樂之先河。追求生命價值的征途就是登山過程,需要有勇氣,有毅力,才能將山峰一個又一個踩在腳下,才能體會“一覽眾山小”的情懷。因此,讓我們放下自己,不看自己,選擇前方,撥開沿途的雜草和荊棘,向世人展示奪目的美麗。
簡評:作者充分把握了話題的內涵,注意了對材料中限制性因素的解讀。文章以議論為主,以記敘和抒情為輔,舉例概括,集中筆墨分析闡述為什么“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如何“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既具情采、文采,又不失議論文的深度。
超越自我
有人說,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的確,超越自我是一種可貴的精神。我們常常發現自己之所以敬佩一個人,就是因為他有這種精神。
奧運會開幕近10天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女子舉重最后一塊金牌的爭奪。在對手--一位荷蘭的女大力士把重量一下子加到147.5公斤時,我就覺得中國隊隊員可能不行了。沒想到,她還是成功了。當重量加到165斤的時候,我看見我們的選手表情很不輕松,我幾乎感到她在自問:“我行嗎?我能起來嗎?”然而她上去了,并且成功了,在舉起一剎那,我明白了什么叫奇跡。我看到她眼角邊似乎滲透了淚水,那是一個人看到自己超越了自我時的感動。身邊所有的人都在歡呼著,而我卻一動不動--我被深深打動了。金牌是怎么獲得的?每一塊金牌都是超越了別人也超越了自我而獲得的。奧運會的宗旨不就是“更快、更高、更強”嗎?一個“更”字表達了人類追求了幾千年而且將永遠追求下去的精神--超越自我,超越極限。
其實,又何止體育運動呢?人類社會本來就是靠著這不斷超越的精神而進步的。戰勝了自我的恐懼,人類才學會用火;戰勝了自我的畏懼彷徨,哥白尼才敢于宣布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或許即使這樣說,也還是沒有把這種精神所覆蓋的內容說盡吧。超越自我并不是世界冠軍、偉人才可能做到的,看看我們身邊的普通的小人物吧,他們的身上有著同樣燦爛的光輝。“開心小巴”的李師傅,妻子患重病在家臥床不起,兩次自殺未遂,一家三口在狹小潮濕的平房里過著貧困艱難的生活,然而李師傅給每一個乘客帶去了無盡的歡樂。他編的快板書,可以和春節聯歡晚會上的節目相媲美。如果沒有堅強的超越自我的精神,他或許會和一些人一樣失去自信,放任生活。但是現在,他以超人的微笑地面對著人生。普通人同樣可以偉大,因為普通人同樣有著超越自我的精神。
我們中的大多數,由于先天能力的限制,不會成為偉人,但是,我們應該用超越自我的精神,好好地生活,把握好每一天,即使得不到金牌,也同樣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掙得一份輝煌。
簡評:作者從自己對所了解事情的深刻體會寫起,從“超越自我”的角度論證了話題。說得實實在在,讓人容易信服。
個人作文總結:
我有哪些長處?
我有哪些不足?
我可以從哪方面改進?
[話題作文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評改示例(人教版高三必修)]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