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紹自然界中蘊含的數理規律,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1、黃金律與數學
葵花籽在花盤上呈相反的弧線狀排列。相鄰兩圈之間的直徑之比為PHI。螺旋形的松果、植物莖上葉子的排列、昆蟲身上的分節--所有這些竟然都完全符合黃金分割。 鸚鵡螺身上每圈羅紋的直徑與相鄰羅紋直徑之比是PHI。黃金分割--1.618。
希臘巴特農神殿、埃及金字塔甚至紐約聯合國大樓在建筑設計中運用黃金分割率,PHI也被運用在莫扎特的奏鳴曲、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以及巴托克、德彪西、舒伯特等音樂家的創作中。甚至斯特拉迪瓦里在制造他那有名的小提琴時也運用了黃金分割來確定f形洞的確切位置。
地球表面的緯度范圍是0°-90°,對其進行黃金分割,則34.38-55.62°正是地球的黃金地區,無論從平均氣溫、年日照時數、年降水量、年相對溫度等方面看,都是具備適于人類生活條件的最佳地區。說來也巧,這一地區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發達國家。我國的中原地帶也正巧處在這一區域。中原地帶歷史悠久,英雄輩出,也是歷史上群雄并起的兵家必爭之地,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動聽和令人贊嘆的史實。
2、物理學中的詩意美
愛因斯坦曾說過:“物理上真理的東西一定是邏輯上簡單的東西。”愛因斯坦的助手羅森說:“在構造一種理論時,他采用藝術家常用的方法,以求得簡單性和美。”
自然界總是按照共同的統一性存在著,運動著。在統一的大自然中,又存在著無窮無盡的特殊性和多樣性,簡單中蘊含著復雜性,簡潔美和浩瀚美并存。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加以理解和闡發。
舉例:DNA分子結構示意圖;雪花的形狀
二、自讀、思考、探究
1、全文的基本觀點是什么?
文章的基本觀點:
要想進入數理科學,就必須欣賞藝術美和自然美,把數理科學當作詩來看,培養對科學懷有強烈美感和激情的獨特素質。
分析:觀點分為兩個層次,應該讓學生找出得出這兩個結論的依據。這個依據也就可以作為分析文章思路的切入點。
把數理科學當作詩來看:第四段--第十六段。
標志:是的,每一個數學公式從其實質來說,都是詩。……把數學當作詩來讀罷!……讀數學如此,讀物理亦然。每個物理定律和方程本質上都是一首自然贊美詩。……
培養對科學懷有強烈美感和激情的獨特素質:第十七段--第二十五段(倒數第三自然段)
標志:的確,大科學家之所以成其為大科學家,我以為,對科學懷有強烈的美感和激情即其一種。……翻開許多科學家的傳記,讀者在字里行間每每能發覺他們從事科學研究的內在動力,就是狂熱的追求科學中所體現的大自然美。……愛因斯坦等這些現代西方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往往就是憑借這條真理的審美標準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學家面對自然規律的美以及和諧的宇宙秩序,如果不能從內心發出贊嘆甚至敬畏的感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我不相信,對自然美和科學美沒有強烈的美感,照樣可以把數學和物理念得出類拔萃。
分析一下這兩個觀點,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分別從數理科學自身特點和取得成就的大科學家兩個方面來闡明數理科學是美的,對數理科學沒有強烈的美感和激情是不可能取得偉大成就的。
2、你能分析一下作者在文中體現出來的具體思路嗎?
第一層:提出問題--研究自然科學忽視美學是一大欠缺。
第二層:數理科學中蘊含著詩意和美感。
第三層:對科學懷有強烈的美感和激情是大科學家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的獨特素質的一種。
第四層:提出號召--讓我們時時從美學角度去研讀數理科學。
補充說明:有些學生可能會有疑問,“意味深長的是”這一段屬于哪一層呢?我們通過討論可知,這段話可以看作是對上一層意思的進一步深化,即對科學懷有美感和激情不但使科學家在數理科學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這種美感和激情同樣使科學家具備了崇高的道德品質。那么,這一段話進一步證明了對數理科學懷有美感和激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學生分組討論。
3、你對文章中的哪些觀點有獨特的感受?你能舉出具體例子來證明你的感受嗎?
這個問題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探索和發現的興趣,激勵學生學好數理科學。如果課上完不成,可以放到課下,每位學生認真思考,并將思考結果記下來,第二節課安排一定時間來交流。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加以理解和闡發。
第一層:提出問題--研究自然科學忽視美學是一大欠缺。
第二層:數理科學中蘊含著詩意和美感。
第三層:對科學懷有強烈的美感和激情是大科學家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的獨特素質的一種。
第四層:提出號召--讓我們時時從美學角度去研讀數理科學。
[從美學角度看數理科學(魯人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