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布置預習要求:
1.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
2.利用各種資源,了解西雙版納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收集云南西雙版納景觀的有關材料。
3.加強朗讀訓練,通過范讀、齊讀、自由朗讀,積累詞句,了解文章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截取事物狀態中最鮮明的片段,用小標題來構建文章。
2.了解西雙版納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作者表達了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用小標題來構建文章。
教學難點: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的配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同學們,有這么一個地方,它的水,清澈得纖毫畢現,寧靜得微波不興;它的山,一年四季總是濃得化不開的碧綠;好山好水造化出眾多天使般的妙人兒,或是一把花傘,或是一領飄逸的筒裙,萬種風情,迫面而來。請大家猜猜看:這是哪里?(學生答:西雙版納)對了,今天我們大家運氣不錯,有幸被邀請到中央電視臺旅游欄目《精彩中國》做客,主持人李舵將帶我們走進旅游直播間,一起欣賞這個被稱為“金孔雀故鄉”的理想而神奇的沃土--西雙版納。
二、主持人開場白:
設問:用文中的一個詞語說說西雙版納給李舵留下的總體印象?
學生:美麗、神奇秀麗。
老師:“美麗”簡潔意賅,開門見山,印象直接,點出了西雙版納的特點;“神奇秀麗”用在文章開頭的一段概括了西雙版納的景物特征,在全文中起到了照應題目、總領全文的作用。
三、景點展覽館:
設問:下面請大家邊走邊看,隨著主持人李舵的腳步,到景點展覽館,看看這里向我們展示了西雙版納哪些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在書上圈點勾畫。
學生:自然風光:望天樹、熱帶雨林、野象谷、傣寨水、……。風土人情:傣家竹樓、熱情好客的傣家人、大象表演、打谷子、潑水節、在河里玩耍洗澡、傣家寺廟、修行當和尚、關門節、開門節、傣家少女能歌善舞、竹樓一角擺放新棺材 ……。
(展示圖片)
過渡語:如果說自然風光的美是大自然對版納的恩賜,那么富有特色的風土人情則是這個民族獨特的魅力。
四、景點品味館:看來大家都有一雙慧眼,發現了版納許多風景習俗的外在美,下面我們再到景點品味館,具體品味一下這些景色與風俗的內在美,選擇你喜歡的段落進行誦讀,說說你喜歡(關鍵字詞句)的理由。
可參考下列句式,其他賞析方式亦可。
我很喜歡文中的哪一段,其中的 (詞語,句子皆可),因為我覺得 。(可從語言、修辭、句式、感情等方面加以品析)
示例: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飄蕩。”提起神奇秀麗的西雙版納,誰能不為之心馳神往。
賞析:我很喜歡第一段其中的“神奇秀麗”,我覺得作者用此詞來概括了西雙版納的景物特征,文中的“心馳神往”寫出了人們對西雙版納的神往。
學生再讀課文,作批注,同桌交流。
總結語言特色:選用恰當的詞語,鮮明形象,富有感情色彩。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景物,生動傳神。
五、景點探究館:
設問:走出了品味館,我們走入景點探究館,可以發現這個館列有五個小標題--《高高望天樹》、《竹樓映藍天》、《悠悠野象谷》、《嫵媚傣寨水》、《笑對生與死》,這是對剛剛欣賞過的版納風光習俗的概括,你覺得這五個小標題用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又是為什么?你能擬一個比它更好的標題嗎?
示例指導:“高高望天樹”這個標題有好有不足,好在“高高”二字指出了望天樹的特征,更隱含了作者的喜愛、仰慕等感情,不足在這部分內容似乎只有第一段寫了望天樹,第二、三、四段都與望天樹無關,不足以概括這部分內容。
學生選擇一個小標題自己先思考,再四人小組簡單討論交流一下,推薦代表發言,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發言。
六、總結全文:今天我們在旅游直播間,在主持人李舵的帶領下,了解了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樸質意深的民俗風情,相信同學們一定也像李舵一樣對版納心馳神往。
七、景點體驗館(可做作業):在西雙版納,美是無處不在,無處不生的,無論你是自愿還是被動無意,版納的美與你耳鬢廝磨,步步相隨,下面四人學習小組合作利用自己課前查找的有關西雙版納的其它景物,運用學過的寫景方法,抓住景物特點,擬出要點,加進自己的語句,介紹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樸質意深的民族風情。每一個景點需提供以下內容,包括:
自擬與前面小標題結構對稱的小標題;
景點魅力口號;
概況描述不少于50字。
[美麗的西雙版納(蘇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美麗的花教案
10.高中政治課必修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