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核》
一、教材內容分析
《棗核》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特寫。它以“棗核”為線索,采用以小見大、以物傳情的手法,寫了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托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這種情感類的課文,學生不是第一次學習,而這次的教學是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賞析文章、想像畫面、揣摩感情的能力。書上的文字只能表現靜止的畫面,后花園那活潑的動態景觀從書上是看不出來的,必須憑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展開想像的翅膀,把課文中對后花園的具體描寫轉化成活動的畫面,邊讀邊畫邊想像,才能有如臨其境之感,才能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有更深的理解、思考和發現。另一方面,由于蕭乾先生是在七十年代寫下這篇文章的,但二十多年過去了,時事的變遷,而且學生一般沒有身處異國他鄉的經歷,因此為了拉近課文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布置了課前讓學生收集與課文有關的圖片和相關的資料以及繪制后花園圖的預習作業,并且使學生在上課時能有機會運用資料,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更深刻感受到思鄉愛國之情。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所任教的班級有較好的朗讀能力,懂得欣賞詞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高,能踴躍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1、個性心理特征:A、八年級學生求知欲高,好奇心強,樂于接受新事物,有觀察的興趣和要求,只是邏輯判斷力有待加強,分析點評時容易以偏蓋全。B、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基礎,自己的行動規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感知、觀察、分析、思考,只能讓學生自己感受事物,明白事理,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教師要尊重其個性發展,讓其自主探究學習。2、多媒體操作能力: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電腦操作能力,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搜索引擎、留言版,具備一定的打字速度,小組內能夠主動協作,共同交流,能夠通過教師所提供的網絡環境,獲取一定的信息,但仍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尤其是在獲取有用信息和整理加工信息方面,教師要避免學生在網絡資源面前盲目瀏覽或不知所措的現象。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通過作品中人物的內心、語言、行動的描寫,感受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2)學習并掌握設置懸念、巧妙構思的寫法。(3)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2、 過程與方法:(1)學會用精練的語言概述文章。(2)掌握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有機結合的方法。(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閱讀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鄉、依戀故土之情。(2)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把握構思上的特點即設置懸念,把握文章思鄉愛國這一愛國主義主題。2、難點:引導學生透過重點詞語的字面意思,聯系具體的語境,體味和推敲它們的深刻含義。
五、教學內容與學習水平的分析與確定
課題名稱 課堂環節 學 習 水 平
知識 理解 應用 品評
棗核 1、感受思鄉愛國之情,導入課文 √ √
2、作者簡介 √ √
3、字詞檢查 √ √
4、整體感知課文的線索、結構、主要內容、中心、題目的作用及結構特征 √ √ √
5、從友人思鄉的心理、語言、行動方面分析歸納美籍華人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和拳拳愛國之心。 √ √ √
6、踏訪后花園并出示北海公園照片請同學對照點評,一起探究寫作背景,細細賞析語言,掂量棗核的分量,聆聽民族的心跳。 √ √ √
7、“引導學生開展身臨其境想像對話,根據文中內容,請同桌之間一起揣摩一下老人復雜的心情,分角色設計臺詞,即興表演。 √ √ √
8、假設著名科學家楊振寧與作者的舊時好友相識, 得知她思鄉心切,請學生以楊振寧的口吻寫一封短信勸說好友回國定居. √ √ √
9、總結課文、當場反饋 √ √ √
10、布置課后學習,并提供相關專題網站供學生課后開展研究性學習布置作業 √ √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創設情境、導入課文:播放flash《月之故鄉》,思考:在月光如水的夜里臺灣詩人彭邦禎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月是故鄉名,在深沉美麗的歌聲背后,是看不斷的回鄉路,割不斷的思鄉情,這首詩人們對故鄉的刻骨思念。從作者的籍貫和片中之景也能隱約感受到臺灣同胞期盼回到祖國的心愿。一首《月之故鄉》讓大家聆聽到了中華民族的心跳。的確,人一離開故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但懷鄉的夢,卻永遠如影隨行。那故鄉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月,一星一云,一絲一縷都會化為血肉豐滿的記憶,始終縈繞在天涯游子的心頭……彭邦禎是將濃濃的思鄉情寄托在一輪明月之上,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卻用手中的筆將這沉甸甸的思鄉情寄托在看似普普通通、不占分量的棗核之上。書寫課題《棗核》,他是誰? 觀看flash《月之故鄉》,深刻體會臺灣詩人彭邦禎在詩中表達的感情。傾聽 思考 《月之故鄉》彭邦禎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里,抬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
介紹作者 請一位同學介紹蕭乾。老師用16個字來點評他。“蒙古族人、燕京畢業、一專多能、情系中華”。燕京大學畢業,文中的舊時同窗就是他的大學同學高君純。說他一專多能,是因為他是作家、文學翻譯家、是二戰期間我國最早在西歐進行采訪的戰地記者,他為社會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說他情系中華,是因為他遠渡重洋,但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是赴歐記者中唯一回國定居者。 觀看圖片文字資料,了解蕭乾的生平。
檢查預習 領略了作者的風采,老師想來考考大家,能將這些詞語朗讀準確嗎?蹊蹺 瑪瑙 山坳 殷切 潛艇 劈頭 國籍 廠甸 嫣紅 觀看多媒體課件,熟讀字詞。
整體感知(尋“棗核”綱張目舉) 課題是《棗核》,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找出與“棗核”有關的句子.思考: 1.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 2.圍繞“棗核”,文章是如何層層深入揭示中心的? 學生通過認真揣摩、朗讀,自由發表自己的感受,總結歸納要點。
精讀課文(析“棗核”追根溯源) 細讀文章,老師暗生疑竇:作者的舊時同窗在美國的事業、生活怎么樣?寫她的生活、事業與本文的中心有什么關系?正如搜狐網站董事局主席張朝陽在《我為什么回國》中曾說過的“你不在主流文化里面,你的生活中必定缺乏營養。 我常常這樣覺得:任何離開從小長大的環境到另外一個文化圈子里面去的人,都不太可能在新文化圈子里融入主流文化,哪怕這個人外語講得再好。”也難怪老友如此思念家鄉了。“心動不如行動”,她除了思念故土還做了些什么呢?她所做的一切又表現了什么? 學生從友人思鄉的心理、語言、行動方面加以分析歸納,感受美籍華人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和拳拳愛國之心,了解海外游子獨特的心境。 游子心境是無法填補的缺憾,是優越條件、優美環境等無法取代的鄉土之戀,是改了國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偉大所在。
賞析課文(踏訪后花園) 舊時同窗始終思念北京的“北海”,不怕辛苦,不惜重金在后花園再造了“北海”,那趕緊去看看吧! 下面開始踏訪后花園,大家在預習時已經根據文章內容親手繪制了后花園圖,來先睹為快,美文共賞析。誰來當場展示并介紹一下設計思路及創作過程? 學生預習時根據文章內容親手繪制的后花園圖當場展示并介紹設計思路及創作過程,并根據出示的北海公園照片加以點評,探究課文特殊的寫作背景,細細體會語言,掂量棗核的分量,聆聽民族的心跳。
拓展活動一(身臨其境 想像對話) 席慕容在《鄉 愁 》中說:“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文中寫她同老伴兒月夜時常并肩坐在長凳上追憶當年北海泛舟情景,請你與同桌揣摩一下老人復雜的心情,分角色設計臺詞,即興表演一下,不超過3分鐘(要求:以本文為依據,反應靈活,語言流暢,符合人物身份) 同桌之間一起揣摩一下老人復雜的心情,分角色設計臺詞,即興表演,點評
拓展活動二(設身處地 勸歸根) 老人是如此深愛自己的祖國,眷戀這一片生她養她的故土,要是有誰去勸她回國就好了,老師選了一個人,你們看合不合適?倘若楊振寧與作者的舊時好友相識, 得知她思鄉心切,請你以楊振寧的口吻寫一封短信勸說好友回國定居.(要求:依據上文提供資料現身說法,語氣委婉,至少引用1個古今中外的愛國故事(除楊振寧本人以外),語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不超過150字)國籍雖改,感情不變、心系故土:《故鄉的云》歌詞:天邊飄過故鄉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飄泊……“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著你,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牽著你..…” -- 《綠葉對根的情意》 中國是一個具有深厚民族意識和民族情感的國家。中華兒女無論身在何時何地,哪怕是“洋裝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由學生當場寫作并誦讀點評 楊振寧簡介: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先獲得諾貝爾獎殊榮的中國人. 在領獎儀式上,他用中國普通話說“我雖然是獻身于現代科學,我對我所承受的中國傳統和背景,引以為自豪”。作為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在美居住60年后于1971年第一個回國.此后分別受聘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名譽教授。對中國的科技政策提出許多很有建設性的重要建議。在促進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
總結全文:《棗核》是一篇樸實中見深情,平淡中顯精巧的華人思鄉文章。說它“樸實” 是因為語言簡潔質樸飽含感情;說它“精巧” 是因為它以“棗核” 為線索,設置懸念,以小見大,整篇文章顯得搖曳多姿。相信我們和作者一樣已經掂量出了棗核的分量,感受到了濃厚的中國情。比一比,看誰 學習效果好?1、你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嗎? 2、給下列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蹊蹺( ) 嫣( )紅 山坳( ) 蕭乾( )3、《棗核》這個題目好在哪里? 聆聽并進行當堂效果檢測并加以修改 1、 友人托“我 ”帶幾顆棗核在家試種一事。2、 qī、yānào、qián3、(1)從結構上看,是本文的線索,用“棗核”設置懸念,層層深入揭示中心。(2)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托思鄉愛國之情。(3)從寫法上看,是以小(棗核)見大(思鄉愛國之情)。
布置作業 課后作業:1、鳥戀舊林,魚思故淵,胡馬依北風,狐死首丘。這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濃厚的鄉土情結。請寫出5首描寫游子思鄉的古詩。2 、除了文中提及的通過布置家鄉味道的環境來寄托愛國思鄉之情外,海外游子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寄托愛國思鄉之情呢?請至少寫出3種方法。閱讀推薦:《鄉愁》 (余光中) 《出塞曲》 (席幕容)《剪不斷的鄉愁》(瓊 瑤) 《思鄉曲》 (石望湘)專題推薦: “古詩詞中的思鄉愛國情” “思鄉愛國情與中國傳統文化”。 聆聽、記錄
[《棗核》(蘇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關于棗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