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在1950 》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阿炳,就沒有阿炳的藝術。
2、了解電視系列專題片的文字稿特點。
3、疏理文章結構,了解阿炳的經歷和他的《二泉映月》
4、理解同期聲有多人,多角度、多方面地介紹阿炳。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體會本文多角度、多層面地展示人物命運的寫法。
2、閱讀課文,理清思路,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表現的中心。
難點:對人物命運的理性思考,理解阿炳的生活經歷和藝術生涯。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導入課文,板書課題。
2、放《二泉映月》磁帶,欣賞這首名曲。
二、研讀課文
1、簡介電視專題片文字稿
2、簡介《二泉映月》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閱讀,理清思路,梳理結構
全文可分三部分,概括段意
5、講析第一部分
(1)默讀這部分,思考這部分的內容。
(2)提問:這部分寫了哪部分內容?
明確:A、《二泉映月》被發現的過程。
B、阿炳因自編自演《金圓券害煞老百姓》被勒令不準再公開場合賣藝。
C、阿炳的坎坷人生和藝術生涯。
D、阿炳的性格特點。
提問:在寫法上,本段有什么特點?(討論回答)
明確:A、用倒敘的方法引出〈二泉映月〉被發現的過程。
B、用插敘的方法介紹阿炳的藝術生涯和坎坷人生。
(3)小結
第二課時
1、講析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寫的是什么?
(2)提問:這部分寫的是什么內容?
明確:寫錄音的經過和錄音三個月后阿炳去世。
提問:錄音的經過重點寫了什么?
明確:寫錄制〈二泉映月〉的經過,簡略寫錄制其他五首曲子。在寫《二泉映月》時又重點寫了“倒帶”時,阿炳聽自己的演奏錄音,阿炳欣喜、高興的神情和動作。
(3)教師小結
2、講析第三部分
(1)中心思想
(2)寫作特點
A、作為電視專題片的文字稿,本文在敘事方式撒謊能夠顯著的特點是:由多人、多角度地敘事。增強人物的真實性;眾多人物的同期聲采訪既增添了歷史感,也增添了現場效果;同時,增添了電視畫面的可看性。
B、解說詞中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的多種表達方式,更加突出主題。
3、質疑探究
引導學生了解1950年這次錄音的經過和意義
(1)、今天,我們能坐在這兒欣賞《二泉映月》,我們應該感謝誰?為什么?
(2)、錄音這件事發生在哪一年?請同學們把關于1950年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從這些語句可以看出,1950年這次錄音對于阿炳有什么重要意義?
引導學生了解阿炳的人生經歷
(1)、剛才我們重點了解了阿炳在1950。預習了課文之后,同學們還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阿炳的其它人生經歷嗎?(包括家庭情況、人生變故等)
(2)、課文內容既寫阿炳在1950,又寫了阿炳一生的經歷,還寫《二泉映月》的地位與影響,那課文標題能否換在《阿炳的一生》或《阿炳與(二泉映月)》呢?
(3)、引導學生認識阿炳的性格特征。
(4)、引導學生從理性角度思考人物命運。
4、延伸拓展
再次欣賞《二泉映月》,結合阿炳的人生經歷談談聽這首曲子的感受。像這種旋律,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
積累課內外字詞。
5、課堂小結
一段千古絕唱竟出自一位瞎眼的賣藝人之手,確實讓人感嘆不已,今天就讓我們懷著敬佩的心理去了解一段關于阿炳和《二泉映月》的千古佳話。
6、作業設計
給阿炳寫一個600字左右的傳記。
7、板書設計
[《阿炳在1950》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下冊)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為學》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