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奐生上城(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5-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陳奐生上城》教案

河北蒙古族高級中學  于清波

教學目的: 

一、 重點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和作品主題及其意義。 

二、 學習本文"土洋結合"的心理描寫手法。 

教學設想: 

一、 指導自讀,安排一教時。 

二、幫助學生了解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三、對比分析陳奐生與阿Q、閏土等人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以期更好地揭示人物形象的意義。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我們曾熟識魯迅小說《故鄉》中成年閏土的形象,他是在封建制度和生活的重壓下變成憨實而木訥、拘謹而自卑的舊時代的農民形象。今天,新中國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作家高曉聲以他的系列小說為我們展示了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的生活畫卷。《陳奐生上城》是“陳奐生系列小說”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漏斗戶”主》,后面三篇是《陳奐生轉業》《陳奐生包產》和《陳奐生出國》。五篇的主人公都是陳奐生。有人評論說“他(指高曉聲)筆下的陳奐生已經成了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陳奐生的遭遇、命運,發生在他身上的悲劇與喜劇,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國農民的艱辛與轉機、災難與希望”。 

今天,我們就通過《陳奐生上城》來感受一下當時的中國農村和農民的生活和追求。 

(板書課題) 

二、作家簡介: 

高曉聲(1928――1999),當代作家,其代表作除包括本課文在內的系列小說外,還有《李順大造屋》、《新娘沒有來》、《覓》、《青天在上》等。作家擅長描寫農村生活,善于在普通農民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揭示具有重大意義的社會問題,探索我國農民坎坷曲折的命運與心路歷程的變化,文筆簡練幽默,格調寓莊于諧,在新時期文苑獨樹一幟。 

三、自讀課文,并完成以下思考題: 

1. 陳奐生上城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他在物質生活改善以后,對精神生活有什么追求? 

2. 第二部分寫了賣油繩的具體過程,他經歷了哪兩次由悲到喜的情感變化? 

3. 第三部分是怎樣寫他的感激――不平――得意的心理歷程的? 

4. 給三個部分分別擬一個小標題。 

5. 與閏土、阿Q相比,說出陳奐生和他們的異同。 

四、討論,明確: 

1. 陳奐生上城的背景就是“自由市場開放了”、農民“囤里有米、櫥里有衣”的時候,物質生活改善了。賣油繩的目的是“賺幾個活錢買零碎”“買一頂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他相信生活還會越來越好,他竟“滿意透了”“總算像家人家了”,可讓他自卑和不滿的是,對著別人,“實在是無可說”,什么也說不好,一說 就要被人家笑,所以“他渴望過精神生活”,然而他的精神要求是極低的,他的新追求是“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經過的事情,講給大家聽聽就好了,就神氣了”。 

2. 第二部分寫了陳奐生由悲到喜的兩次情感變化。他首先碰到的不愉快是因沒帶錢而沒有買到帽子,好在油繩賣得很順利,盡管少了三角錢,畢竟還有三塊錢的賺頭。因此這種不快很快便隨之消失。當他準備帶著賺來的活錢“凱旋回府”時,忽又感到了渾身的不適,竟然病困火車站,他甚至悲觀地想到在這舉目無親的地方,“耽誤就醫吃藥,豈不送掉老命!”好在陳奐生還想得開,一想到自己活在世上還能“多種幾年田,有益無害”時,他便又高興起來了,兩個嘴角不由得“向左右同時嘻開,露出一個微?”。 

3. 第三部分先寫他的感激。他慶幸自己交了好運,遇到了縣委吳書記這樣的好人,在自己發高燒時給自己買了藥,還用車把自己送到縣招待所的高級房間住下,他能不感激嗎?接著又寫了陳奐生的苦惱和不平。只住了一晚上,還是半夜里來的,就要了他五塊錢。兩頂帽子的錢,不過七八個鐘頭就沒有了,他一個農民,如何能接受得了?再想到回家沒法向老婆交賬,便覺得麻煩。緊接著,陳奐生便從這奢侈的 消費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平衡,這不就是別人不曾經歷過的事嗎?這不就有了足以讓自己自豪的東西可講了嗎?自己的夢想不是實現了嗎?于是立刻趕走了先前的煩惱,只覺得“這五塊錢花得值透”,“僅僅花了五塊錢就買到了精神上的滿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貨”。接著“他愉快地劃著快步,像一陣清風蕩到了家門”。 

4. 在以上的分析上,三個部分的小標題水到渠成: 

上縣城 尋求新生活 

賣油繩 病困火車站 

遇書記 夢圓招待所 

5. 陳奐生是一位改革開放后的農民形象,他在物質生活改善之后,對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他是新舊轉 型時期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身上,既有農民勤樸節儉的本質,又有自私狹隘、為個人生活患得患失和 封建等級的觀念。(根據交錢后再進招待所房間和炫耀坐書記車的心理描寫) 

與閏土、阿Q相比: 

異:閏土、阿Q更多地表現了落后、愚昧而麻木的一面;陳奐生則 更多地感受到新生活的氣息,有著忠實而進步的一面。 

同:難以擺脫因襲的重負。 

五、歸納總結: 

本文在心理描寫方面體現了借鑒和創新,借鑒了西方小說慣用的心理分析方法,但更多地通過對人物的行動、肖像的描寫,對景物、天氣的描寫,來揭示人物心理的,這又是我國傳統小說的寫法,所以可說是"土洋結合"。

陳奐生是一個人,卻又是一個群體,一個階層,一種現象。我們為陳奐生的喜悅而喜悅,為陳奐生的尷尬、苦惱而慨嘆。作者自述:“我寫《陳奐生上城》,我的情緒輕快又沉重,高興又慨嘆。我輕松、我高興的是,我們的境況改變了,我們終于前進了;我沉重、我慨嘆的是,無論是陳奐生們或我自己,都還沒有從因襲的重負中解脫出來。”作品啟示我們,面對經濟的飛速發展,面對家園的日益美麗,我們的道德水準,精神境界,同樣需要快速提升;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同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作出不懈的努力。 

六、作業 : 

寫作文,題目:談“精神貧血”

――《陳奐生上城》讀后感 

 

[陳奐生上城(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4.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7.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8.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9.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久久精品 | 特级国产午夜理论不卡 |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特黄 | 天天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 亚洲欧美卡通在线一区 | 日本婬片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