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會蔣干中計》(滬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導入新課

教師:今天講的《群英會蔣干中計》選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度龂萘x》是怎樣的一部書?有誰看過嗎?(引起學生回憶)教師:(再從小問題入手)它的全稱是什么?作者是誰?寫什么時候的事情?寫些什么?

討論,補充,教師小結:《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著名的章回體歷史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取材于重大的歷史事件。描寫從東漢到晉統一約100年間的歷史變化,著重寫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以及彼此間的政治、軍事斗爭。它既來源于歷史,又不同于歷史,作者以《三國志》為依據進行藝術加工,既尊重歷史,又增加了民間傳說。所以它有助于我們形象地了解這個時期的歷史,但它畢竟是小說,有許多虛構的地方。《三國演義》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諸葛亮、曹操、孫權、張飛、周瑜等等,這些人物可以說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但他們是小說中的典型形象,傾注了作者強烈的愛憎褒貶的感情色彩,所以不同于歷史上的真實人物,而且,有的人物是虛構的。

我們閱讀這部古典小說,可以增加歷史知識,更可以學習作者記述復雜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

二、本文背景:

《群英會蔣干中計》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講的是赤壁之戰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著力描寫的重大戰役,書中從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敘述了這次戰役的全過程。(學生略述《赤壁之戰》)

三、閱讀課文

思考題: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張允的?全文的主線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幾個部分,情節結構是如何安排的?

四、研習課文。

1、討論思考題。

明確:使的是借刀殺人反間計。誘騙蔣干盜書,離間蔡、張與曹操的關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張二人。

設計、用計、中計是情節的主線。

全文分五部分。雖是節選,但結構完整、主線突出:

1-3段 開端   周瑜決定除蔡、張。

4-6段 發展   周瑜設下反間計,群英會上迷敵人。

7-8段 高潮   周瑜假裝泄秘密,蔣干上鉤盜密信。

9段    結尾   周瑜中計殺蔡、張。

10段   尾聲   周瑜聞訊慶計成。

2、講讀、討論第1部分(1-3段)。

(1)周瑜為什么要毀書斬使?

明確:

曹操來信,封面措辭帶有對東吳輕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惱火。①以此抗議示威;②表示自己決一死戰的態度;③鼓舞士氣。

(2)第2段寫什么?曹操為什么吃敗仗?回去后怎么辦?

明確:

寫曹操折兵和曹操練兵。曹操所以失敗,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習水戰”,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調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納蔡瑁、張允意見,讓他們操習水軍。

(3)周瑜得勝后通過探看曹軍水寨發現什么?如何解決?

明確:

看到曹軍操練水軍井井有條、聲勢浩大(結合書上具體描寫),悟出要破曹軍,先要除掉“深得水軍之妙”的蔡、張。于是一條反間計就在心中醞釀了。

(4)課文為什么從周瑜毀書斬使,兩軍大戰三江口選起?這與本文的中心有什么關系?

明確:這兩個情節與本文中心有著密切的因果關系。毀書斬使才有三江口之戰;由于曹操三江口戰敗,才有蔡、張訓練水軍之舉;由于這兩人整治水軍得法才引來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決心。這一部分是周瑜設計的背景。

一、繼續研習課文。

(一)討論課文第2部分(4-6段)

1、周瑜一見蔣干如何先聲奪人?蔣干反應如何?

明確:

一見面點出蔣干“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蔣干自以為必會成功,卻被一眼洞察,驚愕得不知如何應付,只好心虛氣短地說假話掩飾。

2、群英會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蔣干游說?蔣干又如何反應?

明確:

當眾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說客”;令太史慈作監酒“如有提起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者,即斬之”。以堵蔣干之嘴。蔣干“驚愕,不敢多言”。

3、周瑜與蔣干一見面,即主動進攻,打下了蔣干的氣焰,動搖了蔣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蔣干的勸降不可能成功?蔣干反應如何?

明確:

①出迎時和大張筵席時,顯示兵將實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帳后”看“堆如山積”的糧草。使蔣干說出“兵精糧足,名不虛傳!”③對蔣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對孫權的忠誠和東吳人心的團結。蔣干嚇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勸降之事了。

4、周瑜除正面制止蔣干說降外,又怎樣設置圈套,讓蔣干一步步走近放著密信的桌子的?

明確:

①表面上親熱、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見了故人”、“瑜攜干手”、“瑜執干手”、“瑜復攜干入帳”。使蔣干覺得周瑜還是沒有忘記“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裝醉!按笮筹嫛薄ⅰ把鹱泶笮Α薄ⅰ把鹱鞔笞碇疇睢鸵屡P倒,嘔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蔣干盜信有隙可趁。

(二)討論第3部分(7-8段)。

教師:蔣干終于去看信了,要上鉤了,這里是故事的高潮,因為周瑜用計的成功與否,就看蔣干盜不盜信,他盜了信,曹操才能看到。

1、為什么蔣干對密信深信不疑,忙將它“暗藏于衣內”?

明確:

密信措辭設計周到備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圖士祿,迫于勢耳。”--蔡、張新降曹操,還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蔣、曹理解為投降非出真心。“已賺北軍困于寨中”,蔡、張訓練水軍的確是“青、徐軍在中,荊州軍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將操賊之首,獻于麾下”容易使對方激動。④“早晚人到,便有關報”為當晚假探子報訊伏筆?傊,這封假信設計周密,才使蔣干深信不疑。而對于勸降不成的蔣干來說似乎又從天上掉下了一個向曹操邀功的機會。

2、雖說假信編造得十分周密,但才智過人的周瑜又安排了一連串迷惑蔣干的手段。這些迷惑手段有哪些? ?

明確:

一是周瑜兩次裝說夢話:“子翼,數日之內,教你看曹賊之首!边@就使蔣干誤以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二是假設江北來人聯系,故意清晰地說出“蔡張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的話,使蔣干堅信蔡、張二將確實與東吳有勾結。三是周瑜裝睡不醒,讓蔣干自由行動,有機會不告而別,好盡早回去報功。

(三)討論第4部分(第9段)。

曹操為什么會中計?為什么又馬上省悟?為什么又知錯不認錯?

明確:

曹操對降將蔡、張二人本來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們“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來會一時相信密信內容?吹绞准壪氲剿姷闹匾蓪⒁簿鸵馕吨ニ蟽瀯荨5麆傘棺杂茫饔^自信,不肯承認錯誤反而找殺蔡、張兩人的借口,說他們“怠慢軍法”。

(四)討論第5部分(第10段)。

提問:曹操殺蔡、張二人后,課文為什么還要選入“細作探知”一段作尾聲?

明確:選這一段作尾聲,情節才完整。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無憂矣!”①與第3段中“吾必設計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應,說明計策的成功。②曹操失去能使水軍由劣勢轉化為優勢的將領,對于隨后的赤壁大戰曹敗吳勝有很大關系。

二、分析人物形象。

 周瑜:勇敢善戰(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揮),足智多謀。他機敏地利用蔣干過江勸降的機會,精心設計了一套周密的反間計,不費一兵一卒達到了削弱對手的目的,充分表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干。

蔣干:愚蠢而又自作聰明。他忠于曹操,處處想博得曹操的信任,他自以為“周郎同窗交契”,能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降周瑜,并說了“必要成功”的大話。盜信后,更是求功心切,終于被迷惑中計。

曹操:他剛愎自用,驕傲輕敵。他自恃“率兵百萬”而不重視水戰劣勢。他天性多疑,對降將不信任、不重視,以致后來會一時上當。他急躁而奸詐,因急躁,會錯用蔣干,因奸詐,知錯不認錯,還要尋找借口。(在當時也的確不能認錯,隨意錯殺降將,會使荊襄降將不滿而動搖軍心。

四、“思考和練習”題三。和裴松之《三國志》所引的《江表傳》相比,增加了哪些內容,有什么好處?

明確:

增加了周瑜利用蔣干來訪,巧用反間計,使蔣干中計、曹操上當,殺了蔡、張二人,中間還穿插描寫了大會群英場面。富有戲劇性,使人物形象更真切更生動。

 

[《群英會蔣干中計》(滬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3.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4.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5.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6.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7.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8.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

9.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 | 五月天综合网缴情五月中文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久久99狠狠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最新自产拍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