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唱晚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能識別箏的形狀和音色特點.能伴隨音樂唱熟旋律
2.讓學生對旋律等音樂語言的分析。來感受和理解音樂內容的初步能力,獲得美的體驗。
教材重點和難點:1.能根據音樂旋律想象音樂畫面并能根據樂曲意境聯想與之相對的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古箏、 《豐收鑼鼓》VCD
一、 導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的教室里多了一樣樂器,大家看這是什么樂器
師:古箏是一種彈撥類樂器,音色優美、旋律流暢,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箏彈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薦一首經典的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這首樂曲是古箏家婁樹華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編 .......請同學們仔細欣賞,有兩個問題帶給大家:
1、這首樂曲表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樂曲大體可分為幾樂段?
二、理解樂曲:
(一)學生完整曲欣賞一遍。
(二)學生回答問題。
(三)師小結: 同學們說的都非常不錯,每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樂曲就會出現不同的感受和聯想。這首樂曲描繪了一幅夕陽西下,漁翁滿載豐收的喜悅,放歌歸航的詩情話景。
師:你們說樂曲可以分為幾部分呢?
生:三個部分
(四)分段欣賞
欣賞第一部分
(1)師:是的。下面,老師請我們班的鄔欣寧為大家演奏第一部分,請你們想一想這一部分樂曲的節奏、情緒、速度、旋律是怎樣?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彈奏一部分后生回答)
節奏:平穩 情緒:寧靜 速度:徐緩 旋律:優美、恬靜
師小結:這一部分描繪了夕陽在漸漸西沉,船帆在緩緩移動,漁民在輕輕歌唱,真是一幅迷離而動人的風情畫。
學唱主題旋律:讓我們在這么美麗動人的畫面中隨著鄔欣寧同學的琴聲一起來唱一唱吧。
(2)欣賞第二部分
在這一樂段中,你們聽到了一種什么聲音?( 流水聲、一連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古箏演奏一種指法記號。師示范
師:一連串的音,通過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復, 你們似乎看到了什么? 聽到了什么?(生答 )
師小結:這一部分讓我們仿佛看見湖面上一艘艘漁船滿載豐收的喜悅,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劃船比賽。搖櫓聲、船漿聲、水花飛濺聲越來越響,漁船越來越近。聽到了漁民們開心的笑聲。同學們說的這些,構成了湖面上一部快樂的交響曲。這也是這首《漁舟唱晚》樂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節奏、情緒、速度、旋律進行比較。
節奏:緊密,跳躍; 情緒:活潑,激動人心
速度:快速 旋律:熱鬧、歡騰
師:這一部分主要描繪了什么?
師:描繪了一派熱鬧歡騰、漁歌飛揚的景象,這熱鬧的景象表達了漁民開心的心情。
(3)欣賞第三部分
師:你們聽!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彈奏尾聲部分)
師:夕陽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樹梢,暮色籠罩了整個湖面,湖面的平靜已取代了開始的喧鬧,就連最后一個水波漣漪也在裊裊余音中消失。
師:尾聲的節奏、情緒、速度,旋律又是怎樣了呢?
節奏:平穩 情緒:優美、恬靜
速度:漸慢 旋律:平穩、
(七)師:第一部分與尾聲主要寫景,二部分豐收的喜悅之情,與第一部分和尾聲情景交融,構成了一幅漁舟唱晚的美麗畫面。
三 、完整欣賞
配上一首古詩(指一個學生朗誦)
四、拓展欣賞《豐收鑼鼓》
古箏的表現力可謂是豐富多彩、淋漓盡致,不但能表現優美恬靜的畫面,也能表現熱鬧歡騰的勞動場面,今天,我們一起再來感受一下《豐收鑼鼓》中古箏的音樂表現力。
1、教師作簡單介紹
2、完整欣賞
[《漁舟唱晚》教學設計(北師大九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古箏漁舟唱晚教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