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想
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點,理解課文所講道理是教學的重點,結合課后練習三,積
累一些文言詞匯,是本文的難點。
本篇文字較簡練,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讀懂課文
指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寓意,要讓學生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簡介寓言特點。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往往用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來闡明深刻的道理。
二、利用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通讀課文。
思考:
1.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做課后練習三。
三、學生分段口譯課文。學生對照注釋邊讀邊講,教師適當點撥、補充。
強調以下內容:
1.課后練習三所列的詞語要-一落實,讓學生熟悉古今詞義的變化。
2.歸納幾個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①以為
以為且噬己也認為
以為神把(它)當作
②之
黔之驢的,結構助詞。
放之山下
虎見之
蔽林間窺之
稍出近之
它,代詞,代驢。
③然
龐然大物也
愁愁然
都是形容詞詞尾,解釋為“……的樣子”。
3.提醒學生注意兩個句子的翻譯。
①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船,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詞充當狀語。現代漢語中除時
間名詞外,名詞一般不能充當狀語。)
②驢不勝怒,蹄之。(蹄,踢。這里作動詞用。)
四、朗讀課文并復述大意。
五、課文分析。
1.利用課后練習一,清理課文的層次,熟悉每個層次里的關鍵性詞語。
2.在做好課后練習一的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概括驢、虎兩個寓言形象的特點。
黔驢:龐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裝腔作勢,借以駭人,是一個虛有其表、實際
無能的合物。老虎:在沒有弄清對方底細之前,存有成懼心理;它反應迅速,行動靈
活,謹慎小心,善于觀察,反復試探,在摸清驢子的底細以后,大膽果斷地攻擊對方要
害,立即致敵于死命,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形象。
3.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明確:寓言作者的寫作目的,是諷刺當時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無才無
德,外強中干的某些上層人物。我們既可以從驢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又可以從虎吃掉驢這一相反的角度來理解文章的寓意。貌似強大的東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4.點明寫作特點。
①善于通過一系列細節把虎從畏驢到食驢的心理變化過程寫得十分逼真,層次十
分清楚。
②抓住驢的形體“龐大”和動物本能“鳴”、“啼”來寫,對驢著墨不多,卻形象傳神。
六、布置作業。
印發下面練習題,讓學生課上或課下完成。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A.益習其聲() B.益押()
C.至則無可用() D.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2.選出跟“驢不勝怒”的“勝”同義的~項()。
A不可勝數已百戰百勝()C.引人入勝D.不勝其煩
3.判斷下列譯文對不對。
A〔放之山下〕把它放在山下。()
B[藏林間窺之]在茂密的樹林里偷看它。()
C.[稍出近之,愁越然,莫相知]漸漸走出來接近它,小心謹慎的,不知道它是什
么東西。()
D.〔驢一鳴,虎大駭〕一只驢子叫了,老虎大吃一驚。()
[參考答案]
l.A.漸漸B.更加 C.卻 D.就 2.D 3.A/ B.X C./
D。X
[黔之驢1(語文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數字1的教案
10.英語必修二unit1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