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了解熱帶雨林被毀壞的驚人現狀和給人類造成的巨大災難。
2、呼吁我們要保護自然資源。
3、了解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4、進一步培養學生默讀能力,能把握文章重點,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教學重點:
1、了解熱帶雨林被毀壞的驚人現狀和給人類造成的巨大災難。
2、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3、了解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2、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把握文章重點,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設想:討論法,并發動學生為保護森林資源出謀劃策、身體力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初一年看過的一部影片《冰河世紀》引入全球氣溫升高、冰川融解的現象,導出原因。
二、正課:
1、介紹熱帶雨林的主要分布地點(出示地球儀):
南美亞馬遜河流域(世界第一大河、世界僅有的“醬油河”、巨嘴鳥、黑色食人魚)、西非剛果盆地、東南亞(中國的臺灣、云南、海南等地),是地球的綠色項鏈。
2、熱帶雨林的特點及若干知識:
四季如春,平均氣溫在21度左右,有“地球之肺”之稱,“樹上生樹”、“葉上開花”、吃昆蟲的豬籠草、跳舞草、富有特色的藤蔓、“絞殺現象”的典型爬樹龍等有趣動植物。
3、介紹環保有關知識:
A、世界上90%的生命、95%的病毒尚未為人類所知,在全球100萬細菌中,人類已知的也僅有2000種。
B、人類的破壞環境已導致或將導致的后果:
全球變暖,為蚊類提供溫床;砍燒林木,迫使野生動植物向人類居住地遷移,帶來病菌;水庫、水壩的建筑,積蓄大量靜水,滋生了大量細菌;人類所吃的野味中也攜帶有大量病毒,誘發疾病,如SARS、狂犬病、瘋牛病、口蹄疫等;南極已有一個美國國土大的臭氧層空洞,如若越變越大,將導致人類及動物失明,發生皮膚癌等。
C、世界環保節日小知識: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
4月22日:地球日;
5月31日:世界無煙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一南斯拉夫嬰兒的誕生為標志,世界人口突破50億);
9月16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0月4日:世界動物日;
10月6日:世界糧食日;
12月29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紀念《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
D、中國環境保護徽:
4、速讀課文,找出雨林的毀滅直接導致的嚴重后果。
A、珍貴植物物種瀕臨滅絕。(水果品種、蔬果品種、植物藥源……)
B、動物物種瀕臨滅絕(猩猩類、昆蟲、動物藥源……)
C、破壞大氣(冰川融解、氣候變化……)
D、水土流失(全球氣溫升高、新一輪雨林毀滅、洪水泛濫……)
5、既然雨林的毀滅會導致這樣嚴重的后果,為什么人類還要這樣大面積的砍伐呢?
答:利益的驅使、環保意識的淡薄、法制力度不夠等。
6、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請舉例,請談談如何以實際行動保護森林資源,爭當環保小衛士。
答:如一次性餐筷、桌椅、木房屋、棺材、紙張鋪張浪費等等。提倡:無氟冰箱、無氟摩斯、無磷洗衣粉、復合型板木家具、無汞無鎘環保電池(痛痛病)、節能熒光燈、分類垃圾、拒用一次性餐盒餐筷、節約用紙用水、植樹造林等。
*為鼓勵學生發言積極者、構思有創意者,擬評出“最佳環保小衛士”一至二人,獎圓珠筆一支,掌聲若干。
三、小結
四、板書
[雨林的毀滅(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9.圓明園的毀滅教案模板
10.有關圓明園的毀滅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