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 交際中的語言運用
【積累整合】
⒈調查現代漢語稱謂語的情況,完成下表。
稱謂詞類別 面 稱 背 稱
親屬稱謂 血親關系 外公、媽媽、叔叔
姻親關系 婆婆、嫂子、大伯
非親屬關系 社交稱謂 總統先生、法官大人
關系稱謂 男性師傅、男性醫生
職銜稱謂 王教練、陳主任
謙 稱 在下、弟子、孩兒
敬 稱 張老、老兄、老崔
親昵稱謂 大李、爺們兒、閨女
戲謔稱謂 大兵、老外、小子
名字稱謂 李少紅、何扃、劉翔
⒉請指出下列稱謂語使用的錯誤及其產生的原因。
漢語稱謂語的使用,在報章雜志等一些出版物中,都有不少錯用稱謂語的事例發生,尤其是一些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幾乎無一種無錯誤。不妨看一看實際用例。
⑴那漢子又呵呵笑道:“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貴鄉何處?”(《傳奇文學選刊》1986年第5期)
⑵“晚生河北深州人氏,在尊師郭云深膝下學形意拳。”(同上)
⑶校工說:“校長,你家兄來了!”(電視劇《松滋風云》)
⑷唐僧對悟空等說:“既然他家師不在……”(電視劇《西游記》)
⑸“婆子馮氏,是吳背南的孀居。剛才是小女一鳴,冒犯了壯士,還請壯士海涵!”(《老年天地》1986年第1期)
⑹電視劇《關公》諸葛瑾向劉備討荊州時,提出“想見乃弟(指諸葛亮)”。龐德領兵與關羽決戰時,曾對曹操說“乃弟在蜀中”等等。
⑺電視劇《三國演義》黃承彥對劉備說:“我見小婿所作《梁甫吟》,記得幾句,故此吟誦,不期為尊容所聞。”
【應用探究】
⒊人們在日常交際中如果使用了禁忌語,不僅會被認為沒有禮貌,有的社會中甚至是犯法的行為。為了替代這些被禁忌的詞語,出現了另外一些暗示它們的委婉詞語。在使用的過程中,這種委婉詞語和另外一些具有修辭作用的詞語、句型等等一起構成了禮貌語言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婉言法。請你就下面一些情形回答問題。
⑴緩減對聽話人的刺激,把自己的不滿、厭煩等情緒表達得含蓄一些。比如,本來是反對某種言行,我們可以說成: 。
⑵規避明確的態度而故意含糊其辭,為進一步仔細考慮對策留下回旋的余地。比如想拒絕別人的要求時,不直接說“不行”或“不愿意”而是委婉地說: 。當對方盛情請你吃某種你不喜歡的食品時,你會說: 。當被問及是否喜歡某部作品、某個歌星的演唱會時,即使你不喜歡它們也不必正面表示出來,而是委婉地說: 。特別是在外交場合,更應該十分謹慎。比如說某事是“可取的”,它雖帶有贊成的傾向,但又不等于明確地贊同。如果說“可以理解”,就更為以后有可能不表贊同埋下了伏筆。如果說“表示欣賞”,則暗含了贊許的意思,但還不等于支持。
⑶為了避免在群眾中引起強烈的反應,或是為了政治斗爭的特殊需要,在言語上故意不作明確的描述,而以籠統、委婉的語詞來暗示某種氣氛、傾向。比如報道兩國代表“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了交談”,表明 ;說他們“誠摯地交換了意見”是表明 ;說對某事“十分關注”,則表明 。
【拓展創新】
⒋吉祥話趣談
[梳理探究交際中的語言運用(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