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3、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1、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匯;
2、了解神話故事的含義及夸父形象;
3、拓展思維訓練、口語訓練。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喜歡神話故事嗎?你讀過哪些神話故事?
(學生自由發揮)
2、什么是神話故事?
神話是運用夸張和想像反映遠古時期人們對大自然的原始理解,往往表達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理想。
如:《愚公移山》、《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精衛填海》(出示圖片)
3、播放《夸父逐日》flash動畫,學生根據畫面用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復述故事。
二、作品簡介
《夸父逐日》選自《山海經海外北經》!渡胶=洝饭玻保钙。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對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的礦物記錄,為世界最早的有關文獻。
三、 整體感悟
1、 聽錄音,朗讀課文,并勾畫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語氣、語調和節奏)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逐 日( ) 河、渭 ( ) 大 澤( ) 道 渴 而死 ( )
2)翻譯下列詞語,看誰翻譯得又快又準!
逐走 欲得飲 河、渭 大澤 道渴而死 鄧林
2、學生翻譯全文(注意重點字詞的解釋)
3、本文的文言知識總結
4、背誦指導
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波瀾曲折,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
明確:逐走,入日--渴,飲于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鄧林
5、請學生當堂背誦全文
四、 合作探究
1、怎么看待夸父敢于“與日逐走”?
明確:可從不同角度進行探究
① 表現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氣魄(從神話故事的特點的角度理解其積極意義)
② 自不量力(消極方面)。
2、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明確:夸父是古代人們想象中的一個英雄,他神奇、力大無比,喝干黃河、渭水兩條大河仍不解渴。他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不僅表現他本領大,更豐富了這個英雄的形象,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3、你如何理解這則神話的主題?
這篇神話表現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五、 拓展遷移
1、朗讀余光中的詩。
夸 父
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黃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盡大洋與長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與其窮追蒼茫的暮景,
埋沒在紫藹的余燼,
--何不回身揮杖,
迎面奔向新綻的旭陽,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壯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勞,奔回東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談談讀后感受。
明確:余光中的詩引領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所謂“追不上”,也并不表示 gameover,面對人生的困境與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擲生命于錯誤的目標上,而是冷靜理性地思索確認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將有峰回路轉的突破。
轉換思維的視角,便柳暗花明。這就是逆向思維。
3拓展思維訓練。
例:《愚公移山》是個寓言故事,傳統看法往往從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為修建一條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環境造,福子孫后代的良好動機和勇于面對困難不怕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維:與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貽誤子孫;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當” ;我們做事情僅僅具有滿腔熱情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科學的方法,三者結合,才能把事情辦好。
創設情景:
蝸牛:守舊、爬行主義、慢慢騰騰、四平八穩等。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
學生三人小組討論,選代表發表討論情況。
六、 小結
課文講述了夸父的故事,表現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同時也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與頑強的意志。這個故事對后世影響很大,現在人們還常常用“夸父追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七、 作業
1、背誦《夸父逐日》;
2、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練習。
烈日下,沙漠中,兩個疲憊的旅行者取出唯一的水壺搖了搖。一個旅行者說:“唉呀,太糟糕了,我們只剩半壺水了!倍硪粋旅行者卻高興地說:“ 。”
(1)另一旅行者會說些什么呢?
(2)兩個旅行者的話分別說明了什么?
[夸父逐日(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