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了,我喊一聲,迸著血淚,
“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
我來了,因為我聽見你叫我;
鞭著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
我來了,不知道是一場空喜。
我會見的是噩夢,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夢掛著懸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
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
我問,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
總問不出消息;我哭著叫你,
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里!
《發現》一詩見于詩集《死水》,是聞一多愛國詩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從內容上看,當作于聞一多回國不久。它是詩人愛與恨的結晶,表現的是詩人歸國之后,對當時軍閥混戰下的殘破祖國的失望和憤懣。
我們知道,早在“五四”時期,聞一多就是一個正直、善良、富有民族 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愛國者。留學美國時期,他又因飽受種族歧視和凌辱,而日益增長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并憤然于一九二五年夏天提前回國。然而,作為祖國忠誠兒子,當他懷抱著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和報效祖國、為祖國奉獻自己的一切的雄心回來之時,他表現出來的不是欣喜若狂、信心百倍,而是一種撕肝裂肺、呼天搶地的深切悲哀。這是多么驚人的反差呀!產生這一驚人的反差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呢?臧克家先生分析得好:
“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詩人,在海外受的侮辱越重,對祖國的懷念和希望也就越深切。……但到希望變成事實的時候,他卻墜入了一個可怕的深淵。他在美國所想象的美麗祖國的形象,破滅了!他賴以支持自己的一根偉大支柱,傾折了!他所看到的和他所希望看到的恰恰相反。他得到的不是溫暖,而是一片黑暗,殘破的凄涼。他痛苦,他悲傷,他忿慨,他高歌當哭……”。
“其實,在美國的時候,他何嘗不知道自己親愛偉大的祖國被軍閥們弄得破碎不堪?他對于天災人禍交加的祖國情況又何嘗不清楚?然而彼時彼地的心情使得我們赤誠的詩人把他所熱愛的祖國美化了、神圣化了。詩人從自己創造的形象里取得溫暖與力量,當現實打破了他的夢想,失望悲痛的情感就化成了感人的詩篇--《發現》。”(《聞一多的〈發現〉和〈一句話〉》)
理解了詩人久別重返祖國后的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就不難理解這首詩的內涵了。
這首詩僅有十二行,雖短小卻立意非凡,構思新穎靈巧,尤其是“開頭和結尾是不平常的,有吸引力的”。(何其芳《詩歌欣賞》)這的確是詩人的匠心獨運。按照習慣思維,傳統寫法,這首詩取名“發現”就應該是:首先抒寫詩人在異國他鄉對祖國的深切懷念和殷切希望,然后再抒寫詩人重返故土的所見、所聞、所感,最后才傾訴自己的失望、悲傷以及在失望悲傷中升騰起的對祖國的期望。這樣寫,固然形成了現實與理想的強烈對比,突出表現了詩人的愛國之情,但未免太缺乏新意而顯得平淡無奇了。聞一多是個勇于創新的詩人,在詩作的構思上他總是力避平庸和一般化,力求給以一種意外的驚奇之感。《發現》便是杰出的代表。詩人沒有落入俗套,他一反常規,獨辟蹊徑,一開始就單刀直入,撕肝裂肺,呼天搶地地呼喊:
“我來了,我喊一聲,迸著血淚,
‘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
這一聲迸著血與淚的呼喊,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給人以突兀崢嶸之感,使人仿佛親眼看見迸著血淚的詩人失望困惑的面容,聽到了他沉痛絕望的訴說。人們不僅要問,既然詩人回到了他夢牽魂繞的祖國,為什么又不相信這就是“我的中華”,而且還那樣痛苦地反復訴說“不對,不對!”呢?原來,詩人聽到祖國的召喚,就鞭時光,駕罡風,擎火把,不辭辛勞,千里迢迢地趕回來,可眼前的祖國竟是滿目瘡痍,現實就象“噩夢”而且是掛在“懸崖”上的“噩夢”一樣黑暗、恐怖,令人心驚和絕望,這哪里是“我”在國外想象中“如花一樣的祖國”呢?而聽到召喚時,惟恐時間太久,歸途太遠,速度太慢,恨不得插翅飛翔的歸心,到頭來竟是“一場空喜”,這是怎樣的失望和悲哀啊!這里,詩人并沒有用具體細節從正面描述他踏上故土所見到的軍閥混戰、生靈涂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黑暗現實,而是用了兩組“我來了”的排比句和幾個貼切的比喻來直接抒發自己深沉的愛和令人窒息的失望,從而使詩更凝煉、概括,容量更大,表現力更強,更能扣人心弦,引人深思,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詩人在經歷了困惑、失望、悲痛、憂憤之后,再一次呼喊“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
詩意到此,人們也許會認定這就是詩人的“發現”。但是,如果說詩人的“發現”就是指祖國的沉淪,山河的破碎,那么,這首詩的構思也就談不上什么新穎獨特了,主題也就談不上什么深刻感人了。因為國破家亡的感受早在聞一多之前,就為不少愛國志士所抒寫,其中也不乏精妙之作。這首詩最精彩絕妙之處應是詩的最后四句:
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
我問,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
總問不出消息,我哭著叫你,
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里!
既然,詩人歸國后所見的不是“我的中華”,不是“我的心愛”,那么詩人的“中華”,詩人的“心愛”,亦即詩人理想中的如花一般美好的祖國又在哪里呢?他“問天”,“逼風”,“擂地”,“上窮碧落下黃泉”苦苦求索,可仍是“兩處茫茫皆不見”,“總問不出消息”,他哭著喊著,在巨大的悲痛中頑強地掙扎著,在深廣的憂憤中執著地尋覓著、追求著,竟至“嘔出一顆心來”。啊!“我的中華,在我心里”。“如花的祖國”珍藏在詩人的心里,這是多么強烈、深厚的愛國熱情啊!詩人沒有因失望而沉淪,相反卻又在失望和憤懣中升騰起一種對祖國的執著和忠貞的愛。“在我心里”這個結尾,石破天驚,出乎意外而又合乎情理,它既揭示了懸念,指出這才是真正的“發現”,又突出地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的愛之深切、之永恒。聯系到詩人忠誠磊落的一生,聯系到他為追求這心中的祖國而流盡的最后一滴血,這樣的結尾越發顯得辭警言豐、回腸蕩而震撼人心了。至此,一位偉大的愛國者的形象躍然紙上,使人肅然起敬。
(李怡)
參考資料:http://www.ekeqiao.com/html/56/14998.html
回答者:shuiqingqian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4-6 14:41
提問者對于答案的評價:thanks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2 個人評價
好
100% (2) 不好
0% (0)
相關內容
相關主題:《發現》 聞一多
介紹一下聞一多吧
介紹一下聞一多的《死水》
介紹一下“聞一多”
有關介紹聞一多的資料
可以簡單介紹魯迅、巴金、聞一多、梁實秋、林語堂等...
更多>>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共 6 條
剛好有用!謝謝啦!!
評論者: 麥疙瘩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很有用.對我幫助很大.解決了燃眉之急
評論者: 以后沒有不至于 - 試用期 一級
太有才啦
評論者: 信迷信迷 - 兵卒 一級
我來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其他回答 共 1 條
他是一個愛國的人 我很喜歡他
回答者:牽蝸牛去散步 - 魔法學徒 一級 4-7 16:42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評論字數200字以內
2008 Baidu
[聞一多《發現》賞析(人教版高二必修)]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