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生平

發布時間:2016-1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劉基名伯溫,晚號犁眉公。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終年64歲,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南田鎮武陽村人(舊屬處州府青田縣),明代政治家、詩文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名伯溫,明國開國功臣。故時人稱他為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為劉誠意。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因而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縣是1948年析置的新縣,縣名就是為了紀念劉基。

劉基出身名門望族,自幼聰明好學,有神童之譽。元至順四年{1333年)23歲的劉基,一舉考中進士,開始步人仕途生涯。他立志報國,但朝廷昏庸腐敗,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屢遭磨難貶抑。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接受朱元璋的邀請,成為參贊軍務的謀士,為明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他為人剛直,膽識過人,朱元璋尊其為“吾子房(張良)也”。民間有“上有諸葛孔明,下有劉基伯溫”的稱道。

至正二十年五月,陳友諒攻下了南京外圍的重鎮太平,殺了朱元璋的養子朱文遜及守將花云。他還在太平立國,自稱皇帝。調集舟師,從江州向東直指應天。聲稱此役有張士誠配合,攻陷應天,指日可待。在陳友諒的囂張氣焰面前,朱元璋的部將感到局勢緊張。有的主張出城決一死戰,有的主張棄城轉移,也有的主張獻城投降。諸說紛紜,莫衷一是。朱元璋也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問站在一邊默不作語的劉基。劉基斬釘截鐵地回答,先斬主降者和言逃者,才能破敵獲勝。他說,陳友諒劫主稱帝,驕橫一世,其心無日不忘金陵。現在氣勢洶洶,順江東下,乃是向我示威,逼我退讓。我們不能讓其得逞,只有堅決抵抗。他又說,常言道,后舉者勝,陳友諒雖兵驕將悍,但他們行軍千里來犯我,既是疲軍,又是不義,而我們后發制人,以逸待勞,待敵深入后,我以伏兵擊之,自當必勝。這一仗對我們來說關系重大,一定要打好。劉基的一番話,堅定了朱元璋抗擊的決心,他采納了劉基的計策,巧出奇兵打敗了陳友諒的進攻。朱元璋不僅取得了保衛應天的勝利,還一鼓作氣收復了太平。鞏固了金陵這塊根據地。此役僅在劉基投奔后的兩個月,充分顯示了劉基卓越的軍事才能。

陳友諒雖退守江西、湖北一帶,但他和張士誠仍然是朱元璋的主要勁敵。為了掃平群雄,北定中原,最后推翻元朝政權,朱元璋軍中對東張西陳兩個戰略方向,持有不同的看法。多數將領主張先易后難,即先打張士誠。這一戰略思想對朱元璋也產生了影響。

劉基的主張則相反,他認為張士誠生性怯弱,胸無大志,只求自保,這種人不足為慮。陳友諒野心勃勃,力量也強,又據長江上游,對我威脅最大。若先打張士誠,陳友諒定會乘虛攻我;可是如果先討伐陳友諒,張士誠則不一定敢輕舉妄動。故當先除陳。陳氏一滅,張氏自孤,存亡便由我了。陳張既平,就可擁麾北上,席卷中原,大業便可告成了。劉基的分析高瞻遠矚,應該說是朱元璋掃平四海、建立大業的唯一正確戰略方案。朱元璋采納劉基之計,決定先征陳友諒,再攻張士誠,在全面勝利的道路上邁出了舉足輕重的一步。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親率三軍溯長江西征陳友諒。先攻安慶不克,劉基知陳友諒重兵駐防安慶,其老巢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必定空虛,便建言馬上轉攻江州,果然一舉而下,陳友諒棄逃武昌。不久,陳友諒部臣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以保留部隊為條件前來議降,朱元璋從劉基勸,接受胡的條件。胡降,其他守將見此紛紛前來納款,整個江西很快并入朱元璋的版圖。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陳友諒乘朱元璋北上解小明王韓林兒安豐被圍之際,從武昌率軍傾城而出,圍攻洪都;想守回這一重鎮。守將朱文正力拒抵抗,兩軍相持多日。七月,朱元璋率大軍南下,與陳友諒決戰于鄱陽湖上。劉基日夜侍隨朱元璋左右,參與軍機。兩軍鏖戰,血染湖水,雙方死傷慘重,最后在湖面上相持不下。這時劉基向朱元璋獻計,建議派重兵扼守鄱陽湖四周出口之處,以困陳友諒。不久,陳友諒率殘軍突圍。想從小港汊口處逃竄,結果被朱元璋軍扼住。陳友諒戰死,余軍大潰。消滅陳友諒勢力以后,朱元璋馬不停蹄,立即又揮戈東進,征伐張士誠。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攻占平江(今江蘇蘇州市),張士誠走投無路,自縊身死。自此長江中下游地區盡歸朱元璋所有。朱元璋對劉基說:“先生是我創立江山的第一等功臣。”

劉基還有許多出其不意的戰術,每遇戰事往往以奇計制勝。在打江州時,他見江州城墻沿江而筑,又很低矮,便授意在戰艦上建造云梯天橋。夜間駛到城墻腳下,將天橋架在城墻上,士兵緣梯而上,順利破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他奔母喪從處州返金陵,途經嚴州(今浙江建德縣),正適張士誠部來犯,嚴州守將李文忠要出兵迎擊,劉基勸阻說,不出三日,敵人會自己退走,到時出兵追擊,可獲大勝。李文忠聽從了劉基的勸說。第三天黎明,敵軍果退,李文忠出擊,大勝而歸。

劉基的運籌帷幄、神機妙算不僅使同僚下屬欽佩不已,也博得了朱元璋的信任與尊敬。朱元璋將他比作漢代謀臣張良、尊稱他“老先生”而不呼其名,經常和他一起商量軍政大事,有時遇有重大決策,僅召他一人進密室相議,一談便是半日。朱元璋有時對他幾乎到了依賴的程度。劉基母親故世,他想告假回鄉奔喪,朱元璋舍不得他離開,婉言挽留而不準假。后來勉強準了,還不時寫信到青田鄉里請教軍政大計,劉基則詳細分析答復,總使朱元璋非常滿意。盡管這樣,最后朱元璋還是提前召他回來。見人主如此誠意待己,劉基也以朱元璋為不世之遇,悉心輔佐,知無不言,為朱氏大明王朝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的著作有《郁離子》等,《郁離子》全書二卷,凡十八篇,一百九十五條,每條多則千言,少則百字,主要是針砭時政的語言或故事。其文構思精巧,文筆犀利,富于情趣,發人深省。作者借假托人物郁離子之口,發表對社會、世態人情的看法。有些見解,至今仍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

【劉基故居】故居為五開間。1311年6月15日,劉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現存有劉基48歲棄官歸隱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明史劉基傳》載:“洪武四年正月賜老歸,惟飲酒,奕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見。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茅舍!庇纱丝梢妱⒒敃r住房的簡陋,品格的高尚。

劉基的歷史功績在于能順應歷史潮流,積極幫助朱元璋勇敢地擔負起統一中國這一偉大任務。他主要干了如下六件大事:

 。1)國主朱元璋廢小明王而自立。朱元璋是郭子興的部將,子興死后,小明王韓林兒封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朱元璋借用龍鳳年號,名義上受小明王節制。在攻克南京,據淮河江左地區,下浙江后,朱元璋被手下奉為吳國公,置江南行中書省,仍奉韓林兒。歲首,中書省設御座行禮,獨基不拜。曰:“牧豎耳,奉之何為?”因見太祖,陳天命所在。所謂天命,就是要朱元璋有雄心壯志、大展宏圖、擔負起打天下建立新王朝的使命。

 。2)朱元璋制訂“征討大計”。朱元璋起于淮右,渡江后,勢力發展較快,但仍只局限于浙江一帶,且東有張士誠,西有陳友諒,均為勁敵,稍有不慎,就有敗亡之危。當時許多人認為張士誠據有蘇湖富饒地區,宜先攻取。但劉基認為“士誠自守虜,不足慮;友諒劫主協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業可成也!敝煸安捎昧诉@戰略決策,遂成帝業。

 。3)在重大戰役中,或運籌帷幄,或親臨前線指揮戰斗。劉基因諳韜略,通天文地理,故往往“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如公元1360年,陳友諒率精兵三十萬,戰艦五千只,攻下太平,進駐采石磯,直逼金陵,勢甚器張。當時朱元璋駐金附守兵僅十萬余。由于雙方力量對懸殊大,朱元璋軍中文武大臣亂成一團:有的主張投降;有的主張放棄應天,保存實力再作計較;有的主張出擊,一決雌雄……獨劉基一人張目不言,朱元璋就把他請到自己的臥室,征求意見。劉基說:劉張投降和逃跑者,應殺頭治罪,因他們不看大好形勢,散布失敗情緒。事實上,陳友諒自以為兵強勢眾,又打了幾次勝仗,更是志得意滿,目空一切。我們就利用他的驕傲情緒,設下埋伏,使計誘其深入,一鼓可破。朱元璋聽了劉基這番獨見后,乃定征伐之計。劉基勇氣奮發,計劃立就:首先遣人詐降,使康茂才誘陳友諒夜來劫城,并約定陳友諒至江東木橋邊呼“老康”為聯絡信號。陳友諒不知是計,結果點精兵三十萬,行至江東橋邊,并無木橋,是座鐵橋,使人呼“老康”,又無人答應。正在疑惑間,又突遇暴雨,四下伏兵齊出擊,陳友諒鼠竄狼奔,敗退至江邊。誰知原有渡江用的戰艦,劉基以計盡將拘掠,僅留破般三百只于江邊。陳友諒敗軍爭先逃渡,行至江中,又突聞火炮聲,破船連人沉沒一半多。結果全殲陳友諒主力軍,挫敗陳的銳氣,乘勝收復太平,攻下安慶、信州、袞州。陳友諒只得帶領剩余的傷卒敗將倉惶地逃回漢陽。

  三年后<公元1363年7月>,陳友諒重整旗鼓,號稱百萬,再度與朱元璋在鄱陽湖中作生死存亡的大決戰。在這勝負的關鍵時刻,劉基始終和朱元璋在一條船上參與軍機,運籌帷幄。一次,他忽然發現水鳥驚飛,劉基預知這是陳友諒的船隊集中力量向朱元璋的指揮船開火,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他立即拉起朱元璋轉到另一條船上,當他們還未坐定,原來那條船已被陳友諒火炮打得粉碎。當時陳看到朱元璋的指揮船已被打沉,大喜過望。不料朱元璋仍在指揮戰斗,士兵越戰越勇,最后大敗陳友諒,陳也在這次水戰中敗死。這次戰爭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歷史上稱為鄱陽湖之戰。

 。4)洪武開國之前,1366年受命卜地拓建南京城;1367年授太史令,上戍申大統歷,并與李善長、楊憲、傅獻、陶安等一起定律令。平定張士誠后,有張昶者使人上書稱頌功德,勸朱元璋及時行樂,劉基當即指出:“是欲為趙高也!奔皶r提醒朱元璋“居安思危”。

 。5)洪武開國以后,劉基奏立《軍衛法》,提出“寬以待民與嚴懲貪吏”的主張,肅綱紀,整吏治,嚴懲貪枉。如中書省都事李彬坐貪縱罪,雖丞相李善長出面替其誼子說情,劉基仍將李彬奏斬。劉基還諫止營建東都,提醒朱元璋不要輕敵。奏曰:“鳳陽雖帝鄉,非建都地也;王保保<擴郭鐵機>未可輕也。”

  (6)61歲告老還鄉,勸朱元璋“霜雪之后,必有陽春,今國威已立,宜少濟以寬大!迸R終前遺囑次子仲璟,待胡惟庸敗后上奏朱元璋:“夫為政寬猛如循環,當今之務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諸形勝要害之地,宜與京師聲勢聯絡!

  以上六件大事,前三件可謂幫助朱元璋打天下,后三件可謂幫助朱元璋鞏固天下。說明劉基是位卓越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他既是開國功臣,也是治國良臣

[劉基生平]相關文章:

1.劉基論相文言文翻譯

2.劉基《賣柑者言》文言文及翻譯

3.劉基《郁離子》文言文翻譯

4.三國名醫華佗的生平經歷

5.三國名醫華佗生平經歷

6.劉基《司馬季主論卜》文言文賞析

7.大學生平安校園自查報告

8.三國東吳謀士張纮生平簡介

9.蜀漢五虎將之首關羽的生平簡介

10.東漢太平道創始人張角生平簡介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无打码H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国产AV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午夜福利小草久久99 | 五月天国产精品 | 欧美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