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核舟記》中一條注解的質疑(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2-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吳名福

《核舟記》是明末嘉善人魏學洢的作品,收錄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3課,算得上是名家名篇。本文寫的是一件桃核雕刻品,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人的一個掌故--“大蘇泛赤壁”。它構思巧妙,形象逼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魏學洢(約1596-約1625),去世時才29歲,可謂英年早逝。編者選入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但我對173頁第10個注解“石青糝(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著字的凹處。石青,一種青翠色顏料。”一句有些疑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糝字的讀音。課文注解糝讀sǎn。糝有兩個讀音,讀sǎn時是方言,“飯粒”的意思。從上文的語境來看,“飯粒”不合在本文中的意思。糝的第二個讀音是shēn,是指“谷粒磨成的小碎粒”,如玉米糝兒,說白了就是玉米面。現在幾乎沒有人這樣講了。這里的谷,泛指五谷。把谷粒磨成細小的碎粒,相當于我們現在所說的用粉碎機把谷粒粉碎,不過那時的加工工具是石磨,所以顯得比較粗糙。照我的理解,同樣的道理,這里應該是把石青磨成粉劑,經反復過濾后得到的粉末涂抹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這十六個字的凹處,注解也正是這個意思。所以我認為糝在這里應該讀shēn,名詞做動詞用,與上文的“閉”、“(右)刻”、“(左)刻”形成連續的四個動作才對。而不應該做名詞,讀sǎn.。

二,書上解釋“石青,一種青翠色顏料”。石青,就是藍銅礦,單斜晶體,藍色,條痕淡藍色,。有玻璃光澤。質純時可制藍色顏料。其實,在400年前(推算應該是390年左右,這里取其整數)本文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是無法用現代工藝提煉石青的,當它的純度幾近百分之百時,也難以出現青翠色。我這里只是設想,當年王淑遠頂多只能對石青進行比較簡單的粗加工,或買來半成品之類,根本達不到純質的地步。達不到純質的地步,就不可能是青翠色。再說,石青的主要成分是銅,它的化學性質只是相對穩定,容易與空氣中的水分氧化,即使當時很濃很鮮的青翠色也保持不了多久,所以宜把“青翠色”改成“藍色”為好。

當然,這僅僅是一己之陋見,還望諸位同仁斧正。

作者郵箱: wumingfu2008@.126.com

[我對《核舟記》中一條注解的質疑(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核舟記》教案

2.《核舟記》原文翻譯

3.《核舟記》課文原文及翻譯

4.核舟記原文及翻譯

5.文言文《核舟記》原文

6.核舟記原文及譯文

7.核舟記教學課件

8.《核舟記》的文言文翻譯

9.《核舟記》文言文翻譯

10.讀核舟記有感優秀讀后感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亚洲一级二级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激情视频久久 | 中文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 | 鲁丝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