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登高》教案

一 導入

1200多年前,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有幾只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這時,一位老人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老人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他已經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風痹。而且已經“右臂偏枯耳半聾”。 重陽節,是登高祈求長壽的節日。可是這位老人,一生坎坷,窮愁潦倒,似乎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時,國家正處在戰亂之中,他遠離家鄉,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放聲高吟:風急天高猿嘯哀……潦倒新停濁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來欣賞1200多年前他為我們留下的這千古傳唱的著名詩篇《登高》 

二、指導誦讀 

學習詩歌重在誦讀,誦讀能更好地領會詩的主旨,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更好地鑒賞詩歌。 那么怎樣才能誦讀得更好呢?

 1、理性的把握: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涵,必須走進作者的內心中去,文如其人,言為心聲。  

2、感性的表現:語音、語調、表情、動作、音樂 

三、賞析文本  

㈠  鑒賞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⑴ 這首詩首聯共寫了幾種景物?各分別用什么詞描寫的?十四字寫六種景,什么特點?明確:這首詩首聯共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 “高” “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

⑵急風、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飛鳥,各給人什么感覺?設身處地想想。明確: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 

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探導:① 飛鳥,應該是一種什么處境的鳥?這是不是一只歡樂的鳥呢?

      明確:賞析時要敢于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詩給我們留下的空白。飛鳥,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鳥,因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還可以是一只跟鳥群失散的鳥。總之,這是不是一只歡樂的鳥呢,是一只孤獨痛苦的鳥。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為根據杜甫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象的,此時杜甫孤單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② 詩人王維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鳥鳴山更幽”。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明確: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閑自在的鳥。王維特別向往幽靜的大自然。鳥就是王維的化身。 

  ㈡  鑒賞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⑴ 頷聯給我們勾畫出一副極其廣闊深遠的圖景,前人譽之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寫了幾種景物?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明確:只寫了兩種景物:落木、長江。

⑵ 聯系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想,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想到了什么?明確:落木蕭蕭――①杜甫看到落葉飄零,會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覺。他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衰老了,人已經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暫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②也許會加重鄉愁,他會問自己,這長年飄泊的生涯何時能了。 

⑶不盡長江――是時間的無窮,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他會超越時空的限制,聯想到歷代的一些優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悵望千秋一灑淚”以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

⑷ 把這聯上下兩句的意思聯系起來總結一下,什么寫法?明確:對比、襯托: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或者反過來說,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人生倏忽百年,江山萬古長青。

㈢  賞析頸聯------“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⑴什么是“做客”?是否和現在的“做客”相同?

  “做客”和現在的“做客”不同,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鄉的意思。杜甫這里是漂泊他鄉、流浪他鄉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時是在戰亂的年代。是長久的,不斷的。“常”做客。杜甫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

⑵什么叫登臺呢(根據過去學過的詩解釋一下,生集體背王維詩《九月九回憶山東兄弟》)?登臺,是九九重陽節的一種習俗。古人登臺,是為了祈求長壽。登臺都是全家一起去,登臺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可是杜甫呢?是獨自一人,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悲涼的秋天,做客并登臺。 

 ⑶再往深處想,杜甫登臺是在什么年紀?百年了。“百年”,就是老年,拖著多病的身體。 

㈣  賞析尾聯--“艱難苦困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⑴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從哪聯的哪句詩知道的?明確:是國難,是連年的戰亂。由于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艱難苦恨繁霜鬢”

⑵ 這是一種什么心情?憂愁還是憂憤?明確:是一種憂憤的心情,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才白發叢生,兩鬢染霜。  

⑶ “艱難”怎么理解?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艱難”也不僅僅指國家艱難,更主要的還有個人艱難。因為杜甫此時已經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渾身是病,他估計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時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艱難的不容易的一生。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一直伴隨著杜甫老人的一生。這里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二者都有。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應該特別強調杜甫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卻是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

四小結:整首詩以“悲”字為核心,是貫穿全詩的主線。詩人由內心傷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觸景生悲,有觸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詩起于“悲”而終于“悲”,悲景起筆,悲情落筆。唉!怎一個“悲”字了得啊? 

情感蘊藏: 首聯  哀婉孤獨     頷聯    沉郁 高昂    頸聯   愁苦沉痛 

   

[登高(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語文《登高》教案設計

4.登高教案設計

5.登高優秀教案

6.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7.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8.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9.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10.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97 | 婷婷丁香五月天在线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思思99热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