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光盈盈處的離離愁別恨
--走進崔鶯鶯的情感世界
【教學創意】 邱剛
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審美功能。語文課應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對于剛剛走入文學鑒賞大門的高二學生來說,知識背景的缺失、戲曲唱詞的陌生、人物關系的糾葛、劇情發展的錯綜都會成為進入《長亭送別》的障礙。所以創造了一個符合學生閱讀積累現狀,又能直切文本,。并且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生長點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教學設計至關重要。
本課例以課堂探究性學習為主要策略,以崔鶯鶯的“眼淚”為突破口,以寫淚的手法為橋梁,讓學生感受、品讀崔鶯鶯的眼淚,走進她那復雜的情感世界。
【教學過程】
一、通過相關劇情導入新課。
1、播放美國音樂家奧德韋作曲的《送別》音樂,讓學生靜下心來品味“送別”的意境,創設與課文內容相諧的教學情境。
2、相關劇情介紹導入新課。突出戲曲中人物的矛盾沖突。傾聽是一種積極的對話方式,教師或者學生聲情并茂的“說書”形式可以撥動學生的心弦,產生和諧的共振。
二、確立教學的“抓手”。
教師設問:讀了文章請你為崔鶯鶯設計一個形象特寫?
明確:1、一個柔情似水,淚眼朦朧的佳麗。這就是她打動我們的地方,就是那雙“淚眼”讓我們看到了崔鶯鶯的倔強的個性,對愛情的忠貞,叛逆的性格。
2、在長亭送別上崔鶯鶯以“離愁別恨”為菜,以“眼淚”為酒,為張生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送別宴。我們課就以“淚光盈盈處的離愁別恨--走進崔鶯鶯的情感世界”為主題進行探究式的學習,這就叫作“滿紙鶯鶯淚,誰解其中味”!
3、找出四支帶淚的曲子--《端正好》《朝天子》《耍孩兒》《四煞》。
4、感受性的朗讀,盡可能的進入作品的意境,教師讀曲牌,學生讀曲詞。
三、師生合作探究。
教師設問:請看《端正好》,淚從何而來,淚表達了崔鶯鶯怎樣的感情?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物?
明確:1、本支曲子共有五個意象,分別是碧云長天、黃葉滿地、西風陣陣、北雁南飛、霜林如血,這五個意象組合在一起營構了一種凄美的意境,一個被離愁別恨困擾的人看到這樣的情景,肯定會愁上添愁。崔鶯鶯在送別路上看到的景物觸動了她內心的情,她內心的情又賦予景物以別樣的色彩,在她看來霜林也是離人的眼淚染紅的,景中有淚,淚中含情,這是鶯鶯的內心獨白,這眼淚包含了她即將與張生告別的無限悲愁。
2、教師的品讀圍繞“意象--意境--心境”展開,著力品味那一雙淚眼,直奔研究的主題。
四、學生自主探究。
1、 曲詞《朝天子》的鑒賞。
明確:這是宴會上崔鶯鶯流下的無奈的淚,怨恨的淚。她不愿張生去考狀元,她認為那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愛情第一,功名不值一提,可是母命難違,她又不得不送張生去應試,自己的婚姻必須得到母親的認可。
2、 曲詞《耍孩兒》的品讀。
明確:這支曲詞多處寫到淚。“淋漓”寫流淚的情態;“比司馬青衫濕”用比較的方法寫淚;“眼中流血”夸張摹淚。這些是矛盾的淚,擔憂的淚。崔鶯鶯不希望張生考中狀元,因為考中后,也許皇帝要招駙馬,社會地位的改變會對他們的婚姻穩定性產生影響。在封建社會女子被休是很容易的事;同時她又希望張生中狀元,因為考不中,母親會翻臉不認人,就會婚姻無望,真可謂“中亦憂,不中亦憂”。這眼淚包含了崔鶯鶯對婚姻前途的深深的擔憂。
3、 曲詞《四煞》的聯想。
明確:這是崔鶯鶯在想像與張生告別后,也許會終日以淚洗面的場景,這眼淚包含了她無限的牽掛與悲愁,真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五、小結。
在長亭送別中,崔鶯鶯用眼淚為張生編織了一張情網,用眼淚表達了離別的悲愁,對婚姻前途的擔憂,對母親棒打鴛鴦的怨恨以及對世俗觀念的憤恨。帶淚的曲詞還有《叨叨令》《小梁州》《幺篇》《三煞》,眼淚只是我們的一個突破口,我們還可以從其他的角度加以研究,如“一枝一葉總關情”探究情景交融;可以“等閑拈來皆超然”為題,研究用典的藝術……作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說不完的《西廂記》。
【教學參考】 《長亭送別》的美點尋芳
一、 對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
1、人物心理
離愁別恨:經歷艱難,始能結合,昨夜允婚,今日別離。
憂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風霜,無人扶持,最難調護。
惴惴不安:異鄉花草,再行棲遲,停妻再娶,忘情負義。
埋怨不滿:拆散鴛鴦,催逼上路,此情難訴,此恨誰知?
2、細膩刻畫
直抒胸臆:如“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借景言情:如“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以景襯情:如“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
妙用修辭:如用典故、比喻、夸張、對偶等。
二、 對離題情景的生動描寫
曲詞描寫中秋景的組合意象
長亭路上--斜暉霜林圖(凄美的意境)
筵席之中--黃葉衰草圖(凄涼的意境)
分手之時--古道煙靄圖(凄傷的意境)
三、品味語言,聯想創造
1、 以“長亭路為題”將《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支曲子改成散文。
2、 運用想像將《耍孩兒》一曲改成話劇片斷。
3、 以“悵望”為題,將《一煞》《收尾》兩支曲子改寫成現代詩歌,盡量運用曲詞中的意象,從鶯鶯的視角表現離別之情。
邱剛 整理
[淚光盈盈處的離離愁別恨(人教版高二必修)]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