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珠與珍珠》課堂實錄(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淚珠與珍珠課堂實錄

前段時間,我們  學習了古代的散文,今天 我們進入現代文的分析 我們看琦君的散文《淚珠與珍珠》。請大家看課文注釋:琦君是臺灣著名散文作家,前一段時間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橘子紅了》就是他的作品,這篇文章是琦君女士七十多歲時候的作品,可以說凝聚了老人一生的人生感悟,請大家閱讀這篇課文,請大家在閱讀的時候思考:

1淚珠與珍珠有什么聯系,

2課文都寫了哪些淚珠

(學生閱讀,教師巡視)

教師:那么大家對課文閱讀之后 ,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篇課文的題目很有意思,為什么叫淚珠與珍珠?那么淚珠與珍珠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生:兩個都晶瑩透明  

生:文章里說:天使的眼淚掉下來落在牡蠣的殼中,變成了珍珠,所以淚珠和珍珠是有聯系的。

生:我覺得淚珠是在人們飽受艱難困苦之后流下來的,珍珠則是牡蠣遇到沙子之后,形成的。

教師:還有沒有其他同學回答?

咱們能不能總結一下剛才幾個同學的答案,首先從形象上說,淚珠和珍珠都是無暇的,從文字上說,剛才的同學說得很準確,如果根據生活的經驗來看,我們在飽受磨難,痛苦之后流下淚,而珍珠往往是在受到痛苦之后結成的。其他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還可以思考一個問題,作者沒有把眼淚比喻成一般的水,而是比喻成珍珠,至少可以看出作者覺得淚珠怎么樣?

生:珍貴

教師:那么在課本中,作者寫淚珠,到底寫了哪幾類,大家互相討論一下。把它找出來。

學生相互討論。

教師:有沒有同學起來說說?

生:我找出了七種。第一種是海峽兩骨肉團聚之淚。二是老淚,三是媽媽因為兒子淘氣而流下的淚。四天使掉下的眼淚,五形成珍珠的眼淚,六,觀音的慈悲之淚,七,信徒對救世主的感恩之淚。

教師:還有沒有補充的?

學生:經歷過憂患后所留下的淚。

教師:還有沒有呢?

學生:應該分為四種淚水,第一是前面講杜甫,就是人生飽受憂患流下的,第二種是親情,第三種是自然界當中的淚水,比作珍珠。第四種為眾生所留下的淚水。

教師:很好,她不僅是在指出文章的幾種眼淚,而且是在為我們將眼淚進行分類;

生:我也分為四種,這樣分的,第一咱少女時代天真直率的領悟,二是杜甫的詩和白居易的詩中的眼淚。第三種是人生的作者的淚,對兒子的淚。第四,是對人生的領悟。。

教師:聽了大家的談話,我現在有一點兒猶豫了。我覺得大家比我講得好。但是我們還可以綜合一下,在前面通過白居易和杜甫作者是從哪一個渠道了解的呢?

學生:詩。

教師:政治中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觀點學過沒有?

生:沒有。

教師:這應該是間接經驗。最不知愁的少女卻最喜歡找些憂愁眼淚一類的句子,這倒有些象辛棄疾的詞里說的:

學生: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作愁。

教師:那么你們覺得少女的這種淚算不算珍珠呢?

生:我覺得不算,我覺得在文中的淚水和珍珠相比。而這里是自己的悲哀,不是經歷了人生的磨難之后,經歷豐富的淚珠。

教師:我冒昧地問一句,你流過淚嗎?

學生:流過。

教師:那你在流淚的時候你覺得你是假流呢還是真流呢?

學生笑:真的流。

教師:(展示課件)我覺得我們的同學很謙虛,因為沒有太多的人生經歷于是就覺得自己的淚不是珍珠,但是我覺得這里的淚也是珍珠,因為這里的淚同樣有一顆真誠的心在里面搏動,仍然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表露啊!他們流淚的時候,同樣有生命的感悟。在流淚的時候,同樣對真善美有自己的追求,從某種角度上講,甚至可以這樣說:孩子和少女的淚才是真正的珍珠。

第二個實際上是骨肉分離之淚,作者是臺灣的女作家,他描寫海峽兩岸的親人多年分散后團聚,流下的實際上就是這種骨肉分離的淚珠

第三種則是親子淚,對孩子的頑劣,淘氣,如沙子在母親的心里灑下,讓母親流下眼淚。

第四種,奮斗淚,很多同學剛才已經說到了,是人生在面臨挫折、失敗或者成功時候的眼淚

第五種則是作者通過一個畫家畫的流淚的觀音,表現的慈悲的淚。

最后是描寫信徒流下的感恩淚。

其實在課文中還有沒有其他的淚?剛才那個同學找了七種,你說的七種有哪些?

生:還有外子的人造的淚。

教師:這淚實際上是外子經歷人生磨難之后,已經無淚的一種表現,我們暫時不做討論。暫且把它放在一邊。

其實我覺得我們是把它做了一個綜合,其實在人生中淚是許多種的,有許多淚作者并沒有寫出來。現在大家想一下,在咱們十六七歲,十七八歲的人生當中,你們經歷了哪些淚?

說一下你的人生體驗?

(學生先有些沉默)

教師:看來要大家說出流淚的經驗有些難為情,過去有人說男兒有淚有輕彈,現在流行野蠻女友,所以女孩子也不好意思流淚了。

學生笑

生:我經歷過感恩淚,因為在我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是老師給我信心,鼓勵我,我對老師流下了感激的眼淚。還有奮斗淚,在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感覺很郁悶壓抑,所以會流淚。

我還經歷過親人去世的時候的分離淚。

同學二:我體會最多的是分離淚。我從初中就一直是住校,初中的時候小,還沒感覺有什么,現在感覺到長大了,經常想家。上次和父母分別的時候。我哭了。以前沒有想過家,現在長大了,才有感覺。(學生有些動情)

我也體會過奮斗淚,有時候學習沒有效果,分數老是上不去,所以流下了淚。

同學三:我覺得我這些淚都經過。感恩淚是對老師的幫助感到非常的感動而流下淚。

教師:還有沒有其他同學談談?或者說,這里流淚的不一定是你自己?

生:我也覺得這幾種淚都經過過,但感恩淚和分離淚印象最深。放假回來,覺得自己生活了許多年的地方慢慢地消失了,父母對我很好,很愛我;理解我,我覺得很感動 ,因為我覺得天下所有的父母對自己的子女都是這樣的。

教師:其實剛才大家說了很多的分離淚和感恩淚,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我最初住校,是在小學五年級,那時候我讀書的學校離我們家很遠。記得那時候,我父親騎著二八自行車每星期送我去上學,那時候沒有雙休日,星期一很早就要去,星期六下午再把我帶回家,那時侯坐在自行車的后座上,直到現在都還有一種很實在的感覺:我感覺那時侯我父親的背景特別高、特別大、特別寬,給我心中一種很塌實的感覺。當在學校受了欺負,感覺有了父親,好象什么都不怕了。現在父親老了,沒有我高了,而我現在也做了父親,我就有一個希望:希望我自己的背景在我的孩子眼里也覺得特別高、特別大、特別寬,特別堅實。人生就是這樣:我們會承受很多東西,正如我們會享受很多東西,當我們承受苦難的時候,我們必須用我們的勇敢、堅強和智慧和愛熬過去;當我們享受幸福的時候,我們應該對這些幸福的施與者心存感激。

剛才同學們說到了大家經過過的這些淚,現在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課文中所說的這些淚,能不能換一個順序來寫?說一說你的理由。

生:我覺得這些寫應該不能顛倒順序的,他這樣寫是按照作者的人生經歷來寫的。最開始是從書本里看到的眼淚,再往后是與親人分離時候的眼淚,再以后,他有了自己的兒子,于是就有因為孩子淘氣流下的眼淚,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自己的事業,于是就有了奮斗的淚,再往后因為對人生的逐漸感悟,才有了慈悲的淚和感恩的淚。他實際上是根據時間順序來說的

教師:是嗎?有沒有同學對她的意見提出質疑呢?

生:我覺得不是按時間觀點,而是根據感覺的順序,最容易的是書中淚,最難的是感恩淚。

是根據他能感受到的難易程度來排列的。 

生:我不同意,因為我覺得感恩淚是最容易感受的。書中淚的畢竟是死的,并不覺得很感動。

教師:你說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有一次,沒有按時回家,你父親很著急,而且對我也嚴肅地進行了批評,我當時一方面覺得我的工作還有待改進,另一方面覺得你父親對你的愛真的讓我感動,看來你也理解了你父親的苦心啊!

生:我覺得還是按照人生成長的過程。我們從小如何如何,到最后才會感悟生活。對別人的慈悲,到最后感悟到的生活。從書中淚,分離淚,作者告訴我們最淺顯的淚,到最后,為蕓蕓眾生而流淚。層次遞進。所以不能換。

生:我不同意,我覺得這六種淚都可以隨便換,因為他說的書中淚都是一種感情所來的,就是感恩!對書也是一種感恩,為友情、親情流淚,其實也有對這些感情的感激在里面。只不過在最后的時候他點出了他所說的那種感情

教師:假如是你,你會怎么寫?你會把哪一個放在最后呢?

生:我只寫感恩淚當中就包含了這些。舉例的時候就舉書中所看到的。

教師:我覺得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說感恩淚就包含了這些所有的眼淚。我想關于這點,并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至少我不能確定能不能換,不過我自己的觀點是:作者這樣寫在安排上和寫作上,這幾種淚的排列也有一個順序,就是流淚的對象。大家想想:書中淚為誰而流的呢?

學生沒有回答。

教師:你看《紅樓夢》而流淚,我卻不會,慚愧,到現在我都沒看完《紅樓夢》,那么你們說這淚是為誰而流呢?

生:為自己。

教師:親子淚和分離淚為誰?

生:自己的親人。

教師:而后面的慈悲淚和感恩類則是:

生:為人類而流。

教師:任何一個教人向善的觀點,或者說宗教,都有一個原則,就是推已及人,從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到基督教導大家“愛你的鄰居甚至愛你的仇人”,無非是談這一點。文章開始的淚而自己而流,到為自己的孩子而流,這已經是無私,偉大,純潔的淚。再到對自己的生命, 事業,追求。但是我們看到的流淚的范圍是越來越寬,寬到最后是慈悲淚與感恩淚。

這時候我想起一個問題:剛才大家說自己的流淚經歷的時候,好象有一種淚始終沒有怎么說啊,是哪一種呢?

生:慈悲淚

教師:是大家都沒有慈悲之心嗎?我想問一個問題:在座諸位,走到街上如果看到乞丐,不給錢的或者一般不給錢的舉手!

大多數學生舉手。

(老師也舉起了手,學生笑了)。

教師:我也算一個,我從我見到的第一個乞丐,我就沒有給錢,甚至還嘲笑過給錢的同事。你們說一下咱們是不是沒有慈悲之心?

生:我認為不給他們錢不代表沒有慈悲心。如果他想走向成功,就必須靠自己去奮斗,不應該靠別人。他應該創造自己的價值,而不是靠別人。

教師:換言之,給不給乞丐錢并不代表是否有慈悲心,因為真正的慈悲是一種愛,一種對整個人類的悲憫情懷。

教師:剛才咱們在作者的引導下去體會了如此多的淚珠,或者說珍珠,我在想一個問題:如果說這些淚珠都是珍珠的話,作者是用什么將這些珍珠貫穿在一起的呢?大家看看課文,有一句話……

生:眼淚流多淚水而愈清明,心靈因多流淚水而愈溫厚。。。。

教師:這句話出現了幾次?

生:三次。

教師:對,作者就是用這根線,將這些閃光的珍珠串在了一起,給我們展示了人類心靈中最美好的一面。用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有愛的淚珠,就是珍珠。

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冷漠,但是我覺得我們不能夠因為社會的不公平現象而抹殺我們應該有的感恩慈悲之心。慈悲之情應該是一種源于內心的愛,善,與正直。當你把愛善施與世界上應該施與的人的時候,這才是慈悲,這時候,你的淚珠就是珍珠。

下面我給大家看的是我們很多同學可能看過多次的圖片。但是,即使這樣,我也要請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靈去想,無論如何,要記住,這些東西始終在咱們身邊,因為咱們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

(播放圖片,配樂為《辛德勒名單》中的小提琴獨奏曲,據說許多老師和學生哭了,但是我沒有看見。)教師:也許到最后,人類能夠拯救這個世界的,只有淚水。

下課!

    教師自評:這堂課實際上是在與李鎮西、鐵皮、毓君、瘦羊諸位師友多次切磋探討之后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改變的一種嘗試。在以前,我比較習慣于“滿堂灌”,注意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或者借題發揮,而被一些老師批評為“脫離文本”,《短歌行》和《五人墓碑記》即屬此類。在這堂課中,我有意識地注意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引導,不以深刻為課堂的唯一目標,而以學生能達到的高度為自己的參照。從李鎮西老師那里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學”為目標而不是“老師教”為鵠的,從鐵皮那里學習對學生道德觀的培養,樹立人類意識,從毓君那里學習如何與學生對話,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瘦羊那里學習干凈凝練的課堂語言和瀟灑自如風趣幽默的課堂風度,既然是從四個人身上學習優點,所以難免“四不象”,呵呵!

    但是這堂課也并不意味著我就放棄了自己“滿堂灌”的觀點,我想,如果用我平時習慣的方法上,或許會更好,因為一個老師的教學方法,與其知識背景、知識結構、習慣個性以及課文特點、學生情況是分不開的。

   這堂課我最滿意的其實還是自己的課件,尤其是最后的圖片展示,配以《辛德勒名單》中的小提琴獨奏,如泣如訴,我自己在下面制作的時候,每次都被打動。后來有老師說,音樂一起,意境全出,許多老師和學生都流淚了。其實,悲憫之心人人都有,只是看何時何地被激發出來罷了。

   

[《淚珠與珍珠》課堂實錄(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語文《那一串記憶的珍珠》教案

4.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5.采薇教案及課堂實錄

6.珍珠鳥教案精選

7.課文珍珠泉教案

8.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9.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洲日本欧美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高清 | 一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