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學習巧用論據的方法
教學重點:巧選巧排論據
教學方法:點撥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設計
大家知道,好的議論文,論點好在“新”,結構美在“簡”,那么,論據呢?論據妙在“巧”。
論據運用巧妙,是議論文最大的亮點,它能夠表現我們的正氣、大氣、才氣,展示我們的才情。
那么,怎樣巧用論據呢?
二 內容闡析
(一) 巧選
1. 守常規:遵守一般議論文選材要求,做到“人有我有”。
典型 - 有代表性,有公信力和說服力。不列舉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實或語言材料。
準確 - 論據要真實,運用要準確。所列論據不能是道聽途說的,也不能是胡編亂造的運用時不能張冠李戴。
A. 佳段示例
為了論證“遭遇不幸,通過著書立說鳴不平于天下后世”的觀點,司馬遷寫了下面一段: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作也。
–--此段運用的材料典型而又準確
B. 病例指癥
以下語句是一些考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的論據,都存在不合一般要求的成分,試指出病癥所在
★ 馬將軍身經百戰,可是在守長亭時不聽孔明的命令。
★ 勾踐臥薪嘗肝的事情,每個人都知道。
★ 著名詩人蘇東坡,他的一生坎坷無比,他被貶到永州后,由于他自己的意志與豪放的氣概,他在永州寫出了著名的《永州八記 》。與他相比,陶淵明只能處于下流,他曾說“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說法,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勾踐他努力學習,放松時,就舔一下奇苦無比的蛇膽,讓自己重新投入到刻苦的學習中來。
★ 李白的“我自橫刀向天笑,我輩豈是蓬蒿人”至今還響在耳邊。
★ 再看看我們偉大主席毛澤東,少年時就意氣風發,寫出了“千古江山,誰主沉浮”的不朽詩句。
★ 音樂家貝多芬雙目失明,雜交之父袁隆平躬耕南畝… …
2.求個性:追求個體色彩,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1)重特色:選“少小特”材料
少小寓言 少小故事 少小哲理 少小原理
少小現象 少小史實 少小新聞 少小人物
(2)重生活: 選現時代新鮮材料
(3)重自我: 選當代高中生家庭、學校的生活材料(通常在文章倒數第二段聯系實際,對比論證)
【 課內小練習】
“病” 、“藥” 這兩個詞既有其基本含義,也有其豐富的比喻義。身體有病,就要診治服藥;計算機感染病毒,需用軟件殺毒;城市交通出現腸梗阻,就要下猛藥整頓;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不能不尋找解決的辦法;思想觀念存在錯誤,得用某種“良藥” 進行矯治…… 可見,“病”與“藥”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
如果要以“病與藥”為題寫篇議論文,請按要求完成以下題目
★ 下列的課本材料哪些可以用于本文?
◆ 《扁鵲見蔡桓公》 ◆《藥》 ◆ 《屈原列傳》 ◆《我與地壇》
◆ 《勾踐滅吳》 ◆ 《寡人之于國也》 ◆ 《陳煥生上城》
★ 下列哪些語句不能用在本文中
● 靈丹妙藥 對癥下藥 蚌病成珠 藥到病除 妙手回春 防微杜漸
● 東有蘿卜夏有姜,不勞郎中開藥方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重癥未必下猛藥,亂世定當用重典 ;解鈴還需系鈴人,心病尚需心藥醫
●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從“立足一中,面向中國,眼觀世界,總攬全局,反思自我”出發,請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巧選幾個與“病”“ 藥”有關的材料。
(二) 巧排
1. 全局性巧排:巧用引語
聰明的考生,在提出論點(中心論點或分論點)之后,常從整體入手設計并列的材料提引句,從而將相關材料整合成一個整體。
【 常用引語(學生作文)】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聲音高高在上
有這樣一個人物 有一句告誡振聾發聵
有這樣一幅漫畫 有一種思想破空而來
有這樣一則新聞
翻開歷史的卷帙,風云人物紛至沓來 諸君試看
放眼現實的世界,杰出青年濟濟一堂 列位請記
遙望未來的天空,燦爛群星魅力四射 新聞有言
這是歷史的詩 可憂 可惜 可氣 可悲 可恨 可喜
這是現實的畫 治者 仁者 智者 勇者 學者 愚者
這是未來的樂 君不見 君不聞
★ 溫馨提示 :要按一定的條理(時間 空間 邏輯)去設計引語。
【課堂小練】 根據論點,巧選材料,巧用引語
A. 人生要如水,隨圓就方
B. 人生要如水, 儀態萬方
C. 與誠信同行,芳香四溢
D. 與誠信同行,流芳百世
E.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
F. 哀莫大于心死
2.段落中巧排
⑴.巧用排比
A.示例
走在成功道路上的都是入迷者。入迷者身處鬧市,感覺不到車馬的喧囂;獨處斗室感覺不到寂寞的困擾,他們常常走入一種忘我的境界。
君不見,在這個境界里,孔子思考韶樂與教化的關系三月不知肉味;在這個境界里,賈島苦吟“推敲”二字時竟撞著韓愈的車馬;在這個境界里,郭沐若把生活的場所當成話劇舞臺演繹劇情;在這個境界里,巴爾扎克把拜訪他的朋友當成葛朗臺來詛咒!
君不聞,在這個境界里,安倍把街上運行的馬桶的背蓋當成黑板來演算定律;在這個境界里,牛頓琢磨力學定律時把手表當成雞蛋丟進了沸鍋;在這個境界里,阿基米德突悟浮力定律時竟興奮地赤身沖出浴室 ;在這個境界里,陳景潤把撞著他的大樹當做成人來質問!
這是癡人的境界,甚至是瘋人的境界,但卻是一切入迷者追求的境界。它是設置在科學殿堂里的最后一個通道,是擺放在事業巔峰下的最后一道臺階。
B. 擴展 -- 借助以下句式輔助
★ 從 …… 到…… ★ 當 …… 時 ★ 假如……那么……
C.【 小練】 圍繞“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論點,巧用引語,并用以上句式排列論據,各寫一段話。( 提醒:要注意論據的先后次序,材料高度集中,語言講些文采)
【參考語段】
★ 從貝多芬到奧斯特洛夫斯基,從海倫凱勒到張海濤,從史鐵生到北京奧運會女子無腿游泳健將,他們無不以自己生命的輝煌奏響了命運交響曲:這支曲子的主旋律是:命運把握在自己手里
★ 當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時候,當李白準備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時候,當曹雪芹痛灑一把辛酸淚的時候,當蒲松齡默念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時候,他們知道,命運女神正在聽候自己的召喚
★ 假如海明威在人生的大海上握緊自己理想的大槳,那么槍口怎會放進自己的嘴巴?假如普希金在愛情的天平上放緩自己情感的腳步,那么子彈怎會射進自己的胸膛?假如川端康成在花未眠的晚上扼住命運女神的咽喉,那么煤氣又怎會窒息一個文學的天才?假如海子在春暖亂花開的季節面朝社會的大海,那么锃亮的鐵軌上哪會橫臥疲憊的冤魂?
⑵ 巧用引用
示例:
A 戰爭曾使“美人自刎烏江岸,將軍空老玉門關” ,戰爭曾使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戰爭使巴格達上空升騰起魔鬼的青煙,使巴爾干山谷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我們要橄欖枝,不要槍桿子,因為這世界沒有象征和平的橄欖枝,即使是“紅杏枝頭春意鬧”,也只能是“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了”。
B.面具是龐涓滴在孫臏肩頭的眼淚,是曹操賜予被他殺死的侍者的棺材,是周樸園陳列在臥室的雨衣…… 面具,是白骨精臉上擠出的微笑,是掉進陷阱的灰狼裝扮的羊相 …… 拋開面具,我們會感受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曠達;拋開面具,我們可以體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溫馨;拋開面具,我們會發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麗;拋開面具,我們會萌生“藍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大氣。我們會面對藍天吟一首詩:我的心像草莓,我把它放在綠葉上……
三 課堂總結
寫作議論文的時候,我們要盡量巧選巧排論據,以完美的形式,從陳跡中挖新意,在歷史里尋哲思,據既往推未來,懷前人而勵來者。憑浩蕩之正氣,泱泱之大氣,逼人之才氣,感動自己,征服老師。愿同學們筆到功成,望大家從現在做起!
四 課外作業
(一)有一則寓言說,文學家、科學家、企業家和哲學家聚會時有人提議,各自用一句話來描述和贊美世界。文學家贊嘆地說:“這世界真是太美了!” 科學家認真地說:“這世界最珍貴的是探索。”企業家興奮地說:“這世界充滿著商機!”哲學家沒有說話,沉思之后在紙上畫了一個“?”和一個“!”。
請以上面這個寓言或其中某一個人的話作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二)閱讀以下材料 ,然后自己命題寫一篇文章
站在生命的某一個高度,尋覓著那應該屬于生命的極致,我仰望……
那是一株“懸崖之松”。
那是一朵“迎霜之菊”。
那是一根“風中之草”,在紛亂中把持著自己的根……
那是一片“浪中之葉”,依然在歡快中蕩漾著扁舟……
生命并不只是單純的延續,在延續中往往迸發出一種超自然的力,那種力將沖出天宇, 響徹九霄……
我仰望生命……
[巧用論據展才情(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6.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9.離騷教案人教版
10.人教版正數與負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