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在敘事時,怎樣才能抓住讀者的注意力?結合本單元文章,談談你的理解。
一要緊扣課文,不能脫離課文大談“為文之道”;二要緊扣單元導言,又不能拘泥于導言;三要有發散性思維,可以表達個人獨到見解。不能直接陳述單元導言的“三要領”,要有自己的體會,結合課文的例子來談,也可以對“三要領”之外的要領作新的補充。如果有的學生就散文敘事的某一方面展開來談,談得非常深入而合理,也是值得關注并予以肯定的。如此說來,此題解答有大致的邊界,但沒有固定的統一的答案。
二、《帶著鮭魚去旅行》具有濃厚的幽默諷刺意味,這主要體現在哪些細節中?試舉例說明。
此題的答案較為固定統一,只要找出那些細節來就行了,沒有發表新見的余地。但是不能滿足于指出這些細節所在,還要稍作評析、鑒賞,由此可以見出各人閱讀、理解的水平。
具有幽默諷刺意味的細節大致有:
1.作者進到賓館,看到不少旅客全家在賓館大廳里安營扎寨,裹著毯子,與他們的行李睡在一塊兒。這與所謂豪華賓館的名義不相稱。
2.鮭魚兩進兩出,桌子的抽屜里裝滿了大堆的酒、飲料和零食。這是雙方語言無法溝通造成的。
3.作者叫來客房服務員,小伙子說的是一種只通行于亞歷山大大帝迎娶羅克姍娜時代喀非里斯坦地區的方言。讓這樣的小伙子來豪華賓館當客房服務員,真是可笑。
4.作者下樓簽單,發現賬單上顯示他在兩天半里,喝掉了幾百升香檳,10升各種威士忌……這應該是堆積如山的,就像一幅漫畫。
5.作者要求找律師,服務員卻送上來鱷梨,使作者哭笑不得。
6.因為這筆巨大的消費,出版商大為光火,孩子們勒令作者以后要少喝酒,作者蒙受不白之冤。
7.為了保持一條廉價的鮭魚的新鮮,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本身就是可笑的。
三、夾敘夾議是許多敘事散文的突出特點,以本單元的幾篇文章為例,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首先要明了什么是敘述,什么是議論,根據這一認識再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敘和議的部分。比較而言,指認敘的部分比指認議的部分要容易一些。所謂議論,就是作者表達主觀傾向、情感態度、思想觀點。如果說敘述比議論更為客觀的話,那么議論就比敘述更有主觀性。另外,夾敘夾議的具體表現,可以是先議后敘的,也可以是先敘后議的,全依作者的寫作靈感和行文要求而定。
本單元四篇課文中,《帶著鮭魚去旅行》和《夜行的驛車》基本上是用敘述寫成的,《我與繪畫的緣分》和《難忘的經歷》夾敘夾議較多。所以回答此題時,應該選用《我》和《難》兩文為例證。下面舉一些例子。
《我》文開篇寫道:
年至四十而從未握過畫筆,老把繪畫視為神秘莫測之事,然后突然發現自己投身到了一個顏料、調色板和畫布的新奇興趣中去了,并且成績還不怎么叫人喪氣──這可真是個奇異而又大開眼界的體驗。我很希望別人也能分享到它。
其中畫線語句就是議論,在它之前的一些語句都是敘述。敘述的內容可以概括為:從未握過畫筆,嘗試之后感覺還好。對議論的語句,要抓住“奇異而又大開眼界”這一修飾語。其實在敘述的語句中,傾向性已經有了,作者再加以議論,一是特意點明其中的意思,二是直接表明自己的感覺和看法。可見,敘述和議論之間有著意義上、邏輯上的關聯。
另外,《我》文在講述作者自己初握畫筆之后,有一段議論:
這個大膽妄為的開端是繪畫藝術極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不要野心太大。我們并不希冀傳世之作。能夠在一盒顏料中其樂陶陶,我們就心滿意足了。而要這樣,大膽則是惟一的門券。
這是整段的議論,議論的中心意思可以用“大膽”“其樂陶陶”“心滿意足”等詞來表達。這也是對上文寫作者自己初握畫筆,由膽怯變為大膽的一個感想總結,也就是對敘述事件的一個總結。
再看《難》文,開篇寫道:
完美的一天是少有的。因此,誰經歷過這樣的一天,誰恰恰是在今天就要經歷這樣的一天,誰就有義務對此十分感謝,并用語言表達這種謝意。
可以把這一議論段視為文章寫作中的“破題”,即闡釋本文的正副標題;也為全文定下了一個思想感情的基調。接下來是“清晨就帶給人一大禮物……”,開始了這難忘的一天的故事,是敘述。
《難》文之所以有深刻的思想,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因為文章有許多富有深刻意蘊的語句。尤其在文章結尾,講述作者在歸途的火車上,心里翻騰起激動的浪潮,他從阿爾貝特施韋策的故事聯想開來,引出現實的血腥戰爭,對人類的優秀品性和惡劣品性作了對比,發出深沉、厚重的感喟。這里的議論,一方面深化了前面所述故事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對時代、社會的感悟和希望,既緊接前文,又深化、提升全文思想。
四、你是否也有過一些難忘的經歷?揣摩本單元文章的文章技巧,寫一篇敘事散文。
寫作文是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和言語表達活動,文章技法、語言運用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感動、智慧的啟迪。所以應教育學生,先要有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再尋找合適的文章形式,文章形式可以比作思想感情的“外殼”,“外殼”固然重要,內容的品質、質量更重要。應該把散文當作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和與世界溝通的渠道。
第六單元 準確把握人物精神
【教學目標】
1.體味文章的思想與文化內涵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2.體會寫人散文描寫手法的豐富與生動細致。
3.指導學生學習寫作記人散文,掌握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手法。
單元教學設想
這個單元選取的都是外國名家所寫的記人散文,體現了各自不同的寫作特色。
蒙田《自畫像》帶給我們的,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徹底認識自己的方法,這種方法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在人生路上前行。蒙田文風的三個特點也值得我們仔細揣摩學習:一是人物外在特征和內在精神的統一。二是文章采用了逐漸推進的敘述方式。三是博學的蒙田善于引用典故,善于舉例,文風流暢自然。
蕭伯納筆下的貝多芬,是一位奔放不羈、熱情狂野的音樂巨人。他的個性是如此的突出,在音樂史上的成就又是如此的巨大,而這一切,作者并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將他放在人類音樂發展的長河中,在與前代的諸多音樂家的比較中,自然而然地烘托出來。這種對比烘托手法的巧妙運用,值得我們認真揣摩學習。
雨果對喬治桑的崇敬實質是對一種女性獨立精神的宣揚與贊賞。喬治桑是自由的女神,她講究男女平等,維護女權,是女性的典范,是法蘭西的驕傲。我們學習雨果的文章,要體會他一瀉千里、不可阻擋的氣勢。
《卡萊爾》集中體現了“愛默生式的風格”,即不追求華麗的詞藻,語言洗練,比喻生動形象,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使卡萊爾這一人物的獨特個性得以充分顯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學習這個單元,重要的是要抓住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自畫像》和《貝多芬百年祭》可以讓學生先找出外貌特征,然后再分析人物的性格。《悼念喬治桑》和《卡萊爾》先在文中找出表現人物內在性格的句子,然后進行總結。
二是要求學生掌握作者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比較難以掌握的是“愛默生風格”,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具體的對文章各個句子進行分析。
三是要體會不同的語言風格。四篇文章可以進行對比學習。蒙田的自然流暢,雨果的如虹氣勢,蕭伯納的經典比喻,愛默生的洗練透徹,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句子進行分析。
1 自畫像
賞析指導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何能夠真正認識自己,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生活大師蒙田卻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鮮活客觀的自畫像。對這篇文章的理解,重點在于蒙田大師自我剖析的深刻性及其意義。
精力充沛、吃苦耐勞、做事情受興趣驅使,喜愛悠閑、無拘無束的日子;有些懦弱和虛榮,情緒會反復無常、變化多端,這就是一個真實的蒙田先生,是他給自己性格的一個自畫像。整篇文章的筆調樸實而平暢,逐漸給讀者展示出一個完整豐滿的人物形象。
然而最重要的還在于蒙田先生傳授給我們的是一種方法,一種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徹底認識自己的方法,這種方法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在人生路上前行。“我盡量密切觀察自己,眼睛不停地盯在自己身上,就像一個沒有什么身外事的人那樣。”只有對自己不斷地審視,不管外在的任何因素,只在自己身上進行反思和總結,才能剖析出一個真實的自我。剖析出真正的自己,需要有勇氣來承認,“我發現自己的懦弱和虛榮心,好不容易才敢于直說出來。”“千種易變無常的行為,萬般反復不定的思緒,集于我一人之身。”“我的思想總不能筆直前行,它飄忽無定,東游西竄。”
蒙田不僅是法國偉大的作家,同時又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這篇《自畫像》對于讀者同樣具有教育和指導的作用。“任何人只要像我那樣觀察自己,在談及本人的時候,都會說出差不多類似的話來的。”每一個人只要冷靜認真地解剖自己,都能發現自己的缺點,認識一個真正的自己。
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人物外在特征和內在精神的統一。“本人身材矮小粗壯,面部豐滿而不臃腫。”“身子結實,體魄強壯,雖則年事相當,但極少受疾病之苦。”“我的身體狀況與精神狀態,二者十分相稱。”這樣的外貌特征和作家自己剖析的精神世界是這樣的吻合。
二是采用逐漸推進的敘述方式。作家首先描繪了自己的外貌特征,再由外到內,講到這種外貌下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剖析采用的也是逐層加深的方式,一步步地審視,密切地觀察,一層層地剝取到性格的最深處。作家最后又把認識自己的方法擴大到一切人。
三是善于引用典故,善于舉例,文風流暢自然。文章多處引用詩句,生動而具說服力。“某一時候我捧起書本,讀到某些段落,會覺得美妙之極,激起內心的波瀾;換一個時候再讀這些段落,不管我如何反復翻閱,如何琢磨,我總覺得晦澀難懂,興味索然。”作家在文中經常運用生活中發生的細節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教學建議
一、介紹作家蒙田的生平,了解他的《隨筆集》。
二、學生自己總結蒙田的外貌形象以及內在性格特征。
三、引導學生逐步領悟文章的主旨。
四、組織學生對文章的寫作特點進行討論。
五、引導學生借鑒本文的寫法,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嘗試刻畫自我形象。
[思考與探究(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5.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10.人教英語選修8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