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盧氏縣朱陽關中學 崔丙林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 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概括文章內容。
情感態度 3、體會作者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1
教具:小黑板
教學步驟 :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2分鐘)
1.導語 :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黔之驢》,同學們猜猜看,這位作家是誰?(生答:柳宗元。)他和另外七位作家一起被稱為“唐宋八大家”。背寫“唐宋八大家”的名字。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板書課題。)
2.出示自學提綱
①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簡介作者及《永州八記》。
② 結合課文體會“記”的特點。
③ 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A、篁竹( ) 清冽( ) 為坻 ( )
B.為嶼( ) 為嵁( ) 佁然 ( )
C.俶爾( ) 翕忽( ) 差互 ( )
D.寂寥( ) 悄愴( ) 幽邃 ( )
E .我的補充
④ 掌握重點字詞,并疏通文意。
字詞
A 、 西行 心樂之 伐 竹取道 下見
B 、 可百許頭 下徹 佁然不動 犬牙差互
C 、 久居 乃記之而去 余弟 隸而從者
D 、 我的補充(不理解的或重點)
句子
A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山甚〕,為巖。
B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C 、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D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E、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⑤ 概括段意。
二、學生自學 (8分鐘)
根據早讀預習情況,有針對的進行自學。
三、探(15分鐘)
1.組內互探 (7分鐘)
2.師生互探 (8分鐘)
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記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四、練:組內互相提問課文翻譯。(5分鐘)
五、堂清(15分鐘)
堂清內容 練習冊一、 二、 三、 四、 五、 2小題
A等學生允許錯兩處;B等學生允許錯三處;
C等學生允許錯四處。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名篇,本節為第一課時,學生通過對作者和文章寫作背景的了解,重點對課文內容進行翻譯。由于讓學生進行了比較充分的預習,課堂上學生對重點掌握的比較好,但是一部分學生仍需要借助工具書才能進行,課后要進一步加強日清的檢測,才能使本節的重點落到實處。
[《小石潭記》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小石潭記教案
2.小石潭記復習教案
3.小石潭記的教案
4.小石潭記教學教案
9.小石潭記創新教案
10.小石潭記獲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