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①通過預習查字典理解文中字詞。
②準確感知景物描寫的具體內容及景物的特點。
③學習對比的寫作方法。
④了解托爾斯泰對后世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和文中的哲理。
教學重點:①閱讀課文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閱讀課文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方法:①朗讀法。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從朗讀中體會文章的美。
②設問法。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文章的內容和深刻的含義。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提起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我們都不陌生。有很多同學聽過他的故事,讀過他的作品。誰能說一說,你印象中的托爾斯泰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說。
托爾斯泰是偉大的。他是一位家資豐厚的伯爵和世襲大貴族。但是他一生致力于貴族平民化人生道路的探求。為了實現這一政治理想,他遠離城市的奢華,長期生活在鄉間,身穿農民的服裝,和農民一起在田間耕耘,收獲。他創作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那》、《復活》等作品深為我們喜愛。列寧評價: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托爾斯泰的創作是“全人類藝術發展中向前跨進的一步”。魯迅的評價: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巨人”。大家想一想,按照我們常人的思維,這樣偉大的一個人物,他去世后的安身之所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答。
托爾斯泰的安身之所到底是不是我們想象的這樣呢?只要我們學了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散文《世間最美的墳墓》我們就會了解了。
二、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和翻譯作品。自幼喜好文學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義,相信通過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變人的精神。《世間最美的墳墓》是他在俄國瞻仰托爾斯泰墓時的所見、所聞、所感。
三、檢驗基礎知
1.塵囂(xi1o):人多喧鬧。
2.冢(zh7ng):墳墓。
3.蔭庇(b$):也作庇蔭,(1)(樹木)遮住陽光。(2)比喻包庇或袒護。
4.禁錮(g*):(1)封建時代統治集團禁止異己的人做官或不許他們參加政治活動。(2)關押;監禁。(3)束縛;強力限制。
5.颯(s4)(1)形容風、雨聲。(2)衰落;衰老。
6.扣人心弦:形容詩文、表演等有感召力,使人心情激動。
7.穹(qi6ng)窿:〈書〉指天的形狀中間高四周下垂的樣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
四、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1.請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
2.這一段中作者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學生回答。
明確:①瞻仰托爾斯泰墓的感受:“我在俄國見到的景物再也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②初步描寫托爾斯泰墓的外觀。:“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
③介紹托爾斯泰墓的由來。
3.請同學朗讀讀第二段。
4.這一段作者又描寫了哪些內容?
學生答。
明確:①從多角度,多側面描寫了“托爾斯泰墓”。
直接描寫。如“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從墓地寧靜的氣氛來描寫。如“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
從瞻仰者的心情和感受。如“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做紀念。”
②對比的手法描寫。如用托爾斯泰墓和其他幾位偉人墓對比。
5.請同學們根據注釋自己了解歌德、莎士比亞、拿破侖。
6.讀完這篇散文后你認為托爾斯泰墓有什么樣的特點?請你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學生答。
明確:自然簡樸。
(二)重點分析
了解了文章的內容之后,請大家進一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1.作者說瞻仰托爾斯泰墓的感受:“我在俄國見到的景物再也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我們都知道俄國歷史悠久,疆域廣大,文明昌盛,在眾多的建筑中作者為什么會認為托爾斯泰墓是最宏偉的呢?為什么不是克里姆林宮或圣彼得堡或其他的著名建筑呢?
學生答。
明確:聯系上下文,再結合托爾斯泰的生平,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所指的宏偉感人已經不是墓碑本身。而是墓中安息者。墓中安息者--托爾斯泰的人格是偉大的,他的靈魂是偉大的。他一生追求平民化的思想和行動是另人感動的。
2.文中題目說“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開頭又說“我在俄國見到的景物再也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而實際上托爾斯泰墓“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作者這樣說是否矛盾?
學生答。
明確:不矛盾。二者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同一個問題的。文中寫美和宏偉并不是指墓地的建筑和豪華的裝飾。恰恰相反,由于墓地逼人的樸素,從而顯示墓地主人品格的偉大崇高。這墓地正是因為有了這偉大的主人,有了偉大的靈魂才顯得美麗,顯得宏偉。
3.偉大的托爾斯泰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種簡單的方式來安置自己呢?這是他的本意嗎?
學生答。
明確:從他外孫女講的故事當中,我們了解到這是完全按照托爾斯泰本人的意愿做的。兒時聽到的關于幸福的傳說,以及和哥哥在一起栽樹的情景都會喚起飽經憂患的托爾斯泰對恬靜、自然的幸福的追求。所以在他 去世之后,他的親人們按照他的意愿,為他修建了這“世間最美的墳墓”。
4.通過作者多角度的描寫我們能夠更清楚的看到托爾斯泰墓以及墳墓周圍的環境。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說的“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你大聲說話,風兒俯臨,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林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的?
學生答。
明確:這段用擬人的手法,從季節的不同來描寫景物的不同,給人廣闊的想象空間,渲染墓地的樸素。
5.如何理解“無論你在夏天或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
學生答。
明確:這里用對比的手法突出托爾斯泰墓的樸素。也突出墓主人追求樸素美的。高尚品質。
6.正因為墓主人有如此崇高的品質,所以作者才說,這座遠離塵囂的墓冢打動每一個人的心,震撼著每一個人內心深藏的感情。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五寫作手法
① 多角度多側面描寫。
② 對比的手法
③ 寓情于景的表達方式。
六課堂延伸
我們常常聽到樸素美、自然美、心靈美、社會美等這樣一些關于“美”的詞語。結合課文請談談你對 “美”的看法。
七作業
課外閱讀余秋雨的散文《這里真安靜》,并與本文作比較。體會兩篇文章有何相似之處。
[世間最美的墳墓(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