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案 議論要有理有據
課題:議論要有理有據 主備人:宮建敏
主備時間:2008-9-15 全組審核時間:2008-9-19
【訓練目標】:高二學年作文訓練的重點落在規范的議論文寫作上,特別是議論文寫作的格式和文體的鮮明特點的引導上,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議論文寫作技巧,能完成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訓練重點】:
1、能提出正確、新穎、有個人見解和針對性的論點
2、學習選取準確、典型、新鮮、有說服力的論據
【訓練模式】:
1、范文引路:從今年高考滿分作文入手,感悟規范的議論文的特點。
2、教師指點:對相關議論文寫作知識--什么是議論要有理有據進行簡單講解,結合給出的高考滿分作文進行分析。
3、寫作導引:對本次要寫作的作文進行思路和寫作上的指導
4、作文點評:對批改后的班級作文選取好、中、差三種類型的作文進行分析和總結,與學生一起共同欣賞,明確優點,指出存在問題。
【訓練時數】:除開寫作時間,兩課時
【訓練流程】:
第一流程:范文引路
1、展示2003年高考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關系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4、題目自擬。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襲。
2、題目解讀:
首先考生必須在作文中一定要體現“親疏”與“差異”的區別,如果考生所寫只是“感情與理智”“情感與判斷”等不涉及“親疏關系”導致“認知差異”內容的,就沒有吻合題意。“親疏”二字可以說是題眼。
另外,從《智子疑鄰》的故事明顯帶有傾向性,即以情感判斷事物是錯誤的,一般學生會否定這種因“感情親疏”導致的思維模式,如現實中的任人惟親、以親疏關系判斷一切等等;但應當注意試題中說了一句“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希望求新、想得高分的考生應該肯定“感情親疏”對認知的積極意義,如“情人眼里出西施”、親近之情引導審美意識等等。這種立意雖然難度大,但也有很多實證。要讓學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明確地表露出自己對“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關系呢?“的看法。
3、下面是一篇今年的高考優秀作文,可以說也是一篇規范的議論文:
勿為情所障目
古人云: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們,有時總不免對事物產生錯誤或膚淺的認知,然而有誰想過,蒙蔽我們真實的雙眼的,也許就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情”呢?
以情障目,不見泰山!
情近,則信任、親近;情疏,則懷疑,冷淡。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這或親或疏的情,卻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我們的認知和決策,使之偏于淺薄或偏頗。翻開中國古代王朝興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嘆!
君不見,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的三百里烽火,不僅燒出片刻的歡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憑著“六宮粉黛無顏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楊國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揚眉吐氣,唐王朝的衰敗也由此而起;而吳三桂情動之下“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劣跡,千古年來仍然令人發指。而憤激至死的屈原,慘死風波的岳飛之所以成為令人扼腕的悲劇,除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沖突,難道就沒有很大一部分是與君王疏遠的原因嗎?只因君王之目為情所障,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見白鐵無事所鑄的佞臣!情之障目,豈止不見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奮斗終生,當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們之所以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知,往往是從能不為情所障目而起。林覺民在《與妻書》中揮淚灑出一曲“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的悲壯挽歌,正由于他不為夫妻之情所障;毛澤東在兒子壯烈犧牲后表現出的堅定理智,難道不是他創下“欲與天公試比高”偉大業績的原因?對待親屬家人從來沒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懷,若不是不為情所障,又何有“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的英雄氣概?
為情所障,不見泰山;不為情所障,則得有真知灼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若不能脫出“人情”的枷鎖,又怎樣能成為天地間最不屈的斗士,中國最硬的脊梁?過多的考慮感情親疏,只會為自己的認知帶來不必要的障礙。因此,我們必須做到理智、清醒地對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親疏論英雄!
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層,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們每個人都應做到:勿以情所障目。
3、文章點評:
本文應該是一篇很規范的議論文,從題目和行文來看:作者提出了明確而又有現實針對性的觀點:我們必須做到理智、清醒地對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親疏論英雄!圍繞著“勿以情障目”作者從反面“以情障目,不見泰山!”和正面“不為情所障,則得有真知灼見。”通過選取典型的事例運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方式闡述“情近,則信任、親近;情疏,則懷疑,冷淡。”是錯誤的,而“必須做到理智、清醒地對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親疏論英雄!”才是正確的處理感情親疏和有正確認知的做法。
作者能夠提出如此明確的觀點在于對所給的材料有準確的把握和深入的思考。行文所運用的論據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既有正面的事例--林覺民不為夫妻之情所障;毛澤東不為兒女情所障;彭德懷不為親屬家人情所障;魯迅能脫出“人情”的枷鎖;也有反面的事例--周幽王為情丟失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唐明皇為情所障于是楊國忠無能無德亦可平步青云,唐王朝的衰敗也由此而起;吳三桂情動之下開關賣國的劣跡,憤激至死的屈原,慘死風波的岳飛;這些事例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力地論證了作者的觀點,同時作者大量借用和化用“名言警句”和古典詩歌,也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同時體現了作者平時的積累和很強的語言運用和駕御能力,從議論文的“議論要有理有據”的角度來看,本文都是一篇上乘之作,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樣板。
第二流程:理論指導
議論文觀點的要求:正確、鮮明、深刻、新穎。后兩個是高要求。
書上解釋:觀點正確。正確是相對而言。
如何選擇立論的觀點(書上)。強調新意。
創新條件:大膽懷疑,大膽探索,勤于思考。
創新方法:變換角度,反彈琶琶,深入一步,探究細節等。
例一:我們都熟知一條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一諺語形象地勾畫出國人的劣根性。如果從表面看,可以說它是嘲笑國人的惰性。俗語叫“三家互靠,塌了鍋灶”。這個論點沒錯。如果認識更深一層,我們會發現每個和尚都在計算別人,惟恐自己吃虧,寧肯自己不做事,也不希望大家共同把事情做好。這個論點一針見血地解剖了有些人的本質,比前一個論點更深刻而犀利。
例二:有個故事說日本有個億萬富翁京關勝,臨終咽氣時看著自家對面無人住的樓房亮著燈,便難以瞑目,待人熄燈后才安然離世。這與《儒林外史》(參看《讀本》第二冊》中的嚴監生何其相似!從一般角度看,跟吝嗇鬼嚴監生一樣,這個故事也是在嘲諷這個億萬富翁的吝嗇。但我們如果再換一個角度想想,這“吝嗇”背后蘊藏著多少京關勝對人生奮斗艱辛的認識啊!一個子兒一個兒子積累起來的萬貫家財,來之不易。所以,他更懂得錢要用在刀刃上,一個子兒也別浪費。角度一變,同一事物就會得出新見解來。
議論文的論據
論據包括:事實論據,名言詩詞,類比或比喻的論據
論據要求:真實,典型,新鮮
真實:張三李四,人物與事件弄錯
典型:有代表性和說服力,不是個別特殊情況。不是普通人是名人就更有典型性!
新鮮材料從何而來?一是從生活中積累,二是從閱讀中積累(特別是從課本中來!)。
下面舉一個選擇可靠、典型論據的例子:
論點:專注精神是事業成功的根本。
論據:歷史上留下許多事業成功者的佳話。王羲之練書法入了迷,總是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衣襟,久而久之,畫破了衣襟。巴爾扎克寫《歐也妮.葛朗臺》入了迷,對突然進屋的人大叫:“是你害死了他!”至于阿基米德的專注,簡直將生死置之度外,羅馬士兵的寶劍指向他的鼻尖時他還沉浸在一道幾何題的證明之中,當寶劍砍向他的時候,他發自肺腑的呼喊是“我還沒做完”,而不是“快來人啊,救命啊”。
三個材料都典型可靠,從適當的角度切入原材料,并異中求同,點明了材料與所證明論點之間的關系。而且行文高度概括、簡潔、銜接自然。
思考題
根據論據選擇的標準,從論據與論點內在關系出發,分析下面兩則論據的問題出在哪里?
1、有的同學論述“機遇促使成才”的觀點時說:“成才要靠機遇,沒有機遇不能成才。陳景潤若沒有被華羅庚發現的機遇,他能成為數學家嗎?”
2、請看《談愛國》中的一段話: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愛國詩人屈原的誓言,屈原以他的愛國行動實踐了他的誓言,臨死時還高喊著“還我河山”的口號。古人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今人的愛國精神更令人敬仰,如偉人毛澤東少年讀書時就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解析:1、這樣論證,乍看有理,其實經不起推敲。因為它夸大了機遇的作用,而忽略了陳景潤本身成為數學家的條件。
2、把顧炎武的話及岳飛的名言說成是屈原的,把周恩來的話放在毛澤東身上,這樣就使論據失去了真實性,成了虛假論據,這還有什么論證力呢?
第三流程:寫作實踐
1、出示本次作文訓練話題(課后題目),作簡單講解和提示。
2、學生寫作
第四流程:作文評講
1、對本次作文優秀者進行表彰,特別是在立論和論據選擇上做的比較好要提出重點表揚。
2、對本次普遍存在的優點和不足給予明確評講,讓學生知道本次作文訓練的整體情況。
3、選出三篇有代表性的習作,從不同的角度和學生一起進行欣賞,并請這些學生作者對自己的作文談創作構思和立論的角度。
4、請學生參與到作文的評講活動中,讓學生在評講中得到啟發和教益。
[寫作教案議論要有理有據(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寫作教案設計
4.語文作文寫作教案
6.明天要遠足教案
10.人教版《觀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