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3-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作者:侯憲科    工作單位:杏林高中     電話號碼:1589120501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詞的基本常識,了解作者,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在教師的指引下賞析作品,掌握解讀詩歌的幾種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詞的意境美,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  導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趙翼《論詩》)唐詩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二、簡介詞的基本知識 

  提問學生, 教師補充。 

“詞”又稱“詩余”、“曲子詞”、“長短句”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一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詞一般分為兩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詞最為常見。 

詞按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則為長調。

風格流派:

蘇軾的豪放派,柳永的婉約派,李清照的“易安體”(別是一家,自成一體),姜夔的風雅派(移詩法入詞,使詞的語言風格雅化),周邦彥的格律派(追求詞作的藝術規范性,具體體現在章法、句法、練字和音律)

三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時期南唐的最后一個皇帝,史稱南唐后主,精通音律,巧詩詞書畫。在位15年,降宋后封“違命候”。從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樓,過著以淚洗面的凄涼生活。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亡國之君,李后主沒有什么可稱贊,可是作為一個詞人,李煜給后人留下許多血淚文字,千古傳誦。《虞美人》就是其中膾炙人口的一篇。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對故國深切的懷念之愁,這是一首亡國之音,更是一首絕命之詞。 

四、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誦讀指導: 

把握節奏 :“語氣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終以一氣呵成為佳。” 

找出韻腳: 了、少、風、中、在、改、愁、流 

押韻規律(特點):兩句一換韻,兩平兩仄 

讀出感情: ①感情基調:低沉、凄涼 

②重點詞語: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 

2.請兩位學生朗讀,然后讓大家評議誰讀得好。 

注意: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基調去讀:低沉、凄涼 

注意聲調要有起伏變化:高低強弱,節奏快慢 

讀準能體現詞人內心痛苦的關鍵詞語。 

3.教師范讀。 

4.學生齊讀

五.具體研習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他對人生已經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厭煩。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解說: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討論:“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  

學生討論的直接結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③“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④討論: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學生可能回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只要詩句能表現懷念故鄉、懷念親人的主題即可。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意象相對固定的特征,其他諸如“梅”“蓮”“柳”“雁”“長亭”等。) 

六.賞析討論

1、請問,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確:愁

2根據這首詞,再結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明確:  往事之嘆 

        亡國之恨 

                         “愁” 

        離家之痛 

        思家之苦 

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3.那些層層疊疊、排山倒海、接踵而來的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于抽象。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問問大家,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愁情”的?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明確: 

①意境的創設上: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明月、雕欄玉砌、朱顏、一江春水 

作者運用這么多意象,創設了生動形象的一幅幅畫境:春花秋月圖、小樓東風圖、故國月明圖等。 

實寫:物是(自然永恒) 

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②比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運用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顯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拓展延深:

其它以比喻寫愁的詩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愁之形態)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之長度)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之重量)

③對比 

春花秋月與往事的對比 

小樓東風與故國明月的對比 

雕欄玉砌與已改朱顏的對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載不動許多愁”。 

④發問 

問天--問人--問自己,一唱三嘆。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 

小結 :

這首詞前六句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自然與人生之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此循環往復,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難平幽%C

閱讀詩歌常用方法:

  (1)誦讀涵詠;

  (2)知人論世;

  (3)入情入境。

4、我們該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比較本詞和李煜前期作品《浣溪沙》,看看所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紅日以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蕭鼓奏。

[評析]

徹夜不廢的宮廷歌舞,很難想象有如此瘋狂---日高三丈了,舞興卻還正濃。獸形的炭料燃盡了,再一爐爐依次添加。紅綿鋪成了地衣,隨舞步旋轉起皺;舞點飛旋的佳人,已顧不得金釵從發髻滑落。酒無疑香醇上好,偏嫌它品味中下;唯恐污染了口鼻,便不時拈花來嗅。這里的歌舞已夠令人炫目,便殿的盛況更不難想像;且聽陣陣簫鼓之音,那歌舞才入高潮!

李煜的作品分為兩個時期,早期多表現宮廷的豪華生活和男女歡愛之情,后期常表現對昔日生活的懷念和變為囚徒后的深哀劇痛。作為一國之君,李煜是不稱職的,他的統治加速了南唐的滅亡步伐,而作為一個詞人,他又是最優秀的,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李煜后期的作品可以說字字看來都是血,深深聞之俱是淚。李煜以其赤子之心,純真之情,歷山河變色,江山易主之巨變,飽嘗國破家亡之悲愁,于深哀劇痛中浸出可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

尼采說:“在所有文學作品中,我尤其喜歡那些用血寫出來的文字。”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的確,平庸的心靈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產生平庸的藝術,而那些偉大的藝術只會在絕望的心靈里誕生。

七、總結:

  唐詩宋詞是一個又一個意境,或清幽寧靜,或色彩絢麗,或田園牧歌,或邊塞長風;唐詩宋詞又是一份又一份心情,或慷慨激昂,或沉郁悲涼,或別離相思,或落魄失志。讓我們走進詩詞,穿越時空,走進那一個個詩魂,追隨他們的腳步,暢游祖國的名山大川,體悟人間的苦樂心酸,感受生命的美好,品味真情的可貴。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份詩意,少一些浮躁,讓平常的生活處處灑滿和諧的陽光。

 

[《虞美人》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3.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6.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7.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8.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9.《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字幕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电影免费一区二区 | 午夜福利精品导航凹凸 |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