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預習并掌握“攢、拗、輕捷、相宜、方正”等詞的讀音、字形及詞義,并學會運用。

2.學習本文寫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層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寫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3.品位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色,增強語感。

4.體味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與交流,探討寫景的妙處。

2.結合自身實際,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課文的主題。揣摩本文的語言。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魯迅先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追求新鮮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

著重品位準確、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養主體

意識、合作與探究精神。

教學難點

1、揣摩三味書屋這一部分的思想內容,正確評價老師。

2、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百草園的描寫學習本文寫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層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寫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2.品位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色。

3.體味魯迅在百草園生活的樂趣。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第一單元學的一面這篇課文中寫的是“我”與誰的一面嗎?魯迅先生給你們的總體印象是什么呢?如何對待我們青年的呢?他曾因阻止弟弟游戲,自認為犯下不可饒恕的過失,并為此抱恨終生。那么魯迅先生的童年時代是怎樣度過的呢?讓我們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里,追蹤一下他的成長足跡吧。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學生回憶)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說集《彷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三﹑整體感知

1﹑從文題來看,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明確:表明了記敘的是作者的一段經歷(從……到……),點明了寫作的兩個場景(百草園、三味書屋)

2、快速閱讀課文。學生探究: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從題目看,文章是按空間順序來寫的,那么他們各自的起止段落是哪段,哪一段是過渡段,請同學們探討。 

明確:1-8: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 

       9: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讀書。 

       10-24:回憶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經歷。

3.合上書回想課文內容:你最先回想到的是什么內容?課文提到了哪些地點?你喜歡哪個地方?

四﹑研討賞析

作為散文,要有文眼貫穿其中,你認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確:“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畫龍點睛,成為這幾段文字的文眼。

1﹑為什么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它到底給我帶來了什么樂趣?

明確:(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動--雪地捕鳥

2、學生賞讀第二段,感悟探討這段文字寫景的妙處。

(1)標出作者所寫景物,各是怎樣描繪的?

(2)作者都用了怎樣的句式把這么多景物有詳有略﹑有序地描繪出來的?

(3)這段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1)菜畦、黃蜂、叫天子,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長吟、油嶺、蟋蟀,斑蝥,何首烏,覆盆子。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讓學生分別找出寫形、聲、色、味,寫春、夏、秋景的相關內容)  

 (2)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分析寫景的順序)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局部的“泥墻根一帶”:由低到高寫植物(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再由高到低寫動物(鳴蟬-黃蜂-叫天子);整體是從植物到動物(菜畦、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叫天子),局部是從動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烏、木蓮、覆盆子)。

(3)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百草園的確是兒童的樂園。  

(4)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讓學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辭手法) 

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5)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  

(引導學生揣摩詞、句,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 

石井欄“光滑”表明長年累月摸,寫出少年魯迅多次好奇地摸。說黃蜂“肥胖”,不僅是它的體態較別的昆蟲肥大,而且體現了兒童特別的感覺。  “直竄”寫出鳥兒的機靈輕捷和兒童羨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寫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更是兒童特有的感受。 

(6)善于運用聯想。作者由何首烏根聯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從而表現了百草園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動活潑。  

    拓展延伸: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這個句式有什么好處呢?能否模仿課文,用這個句式來寫一寫我們美麗的校園呢? 

 教師示例:(體現有趣的景物很多。不必說明亮整潔的教室,干凈舒適的食堂,環境宜人的寢室,也不必說優美動聽的音樂鈴聲,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單是文化長廊一帶就有無限風光。) 

3、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后,又寫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先請一位同學簡要復述和評論這個故事。其余的同學思考文章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明確: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這是運用聯想的表現手法

4、作者寫冬天的百草園,著重描寫了捕鳥,那么作者是怎樣描寫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為什么要寫捕鳥? 

明確: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后寫捕鳥的收獲、經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5、總結: 

 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這么有聲、有色、有趣、有味,實際上百草園其實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說:“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是荒園”。既然這只是一個只有野草的荒園,作者卻把它看作是“樂園”,而且寫得生動有趣

 五﹑課堂小結

正因為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所以當作者充滿感情地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都栩栩如生地出現在眼前!拔摇睗u漸長大了,離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讀書,那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下節課我們一起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味魯迅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正確評價老師。

2、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3、體味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生活的不同之處。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魯迅在百草園里有趣的生活經歷。當魯迅一

天天的長大,他不得不同他的樂園告別開始上學去了。告別了百草園,開始了他的三味書屋的生活。他在這里怎樣生活,能適應學校的生活嗎?

二﹑自然過渡 

學生品讀過渡段,探討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明確:應用疑問、猜測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讀出魯迅告別百草園時內心的震蕩、依戀、無奈,從而表現他對百草園的眷戀惜別之情。 

 三、合作交流,感悟探討: 

1、學生活動,默讀10--24段,思考下列問題: 

(1)三味書屋的陳設是怎樣的,你能用平面圖畫出來嗎?為什么中年的魯迅還記得這樣清楚? 

 (2)文中還寫到了作者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你認為他是一位怎樣的人,你喜歡他嗎?作者對他態度如何? 

(3)為使人物形象生動,文章對這位老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

(4)作者在這里讀書快樂嗎? 為完成上述四題,八人小組展開討論。 

明確:(1)學生根據第10段的敘述來畫。他記得這樣清楚,可見他對這段生活的深情。 

     (2)他是一位極方正、質樸、博學、和藹、對學生嚴而不厲的先生。  

   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魯迅對先生的態度是: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為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偛贿^是瞪瞪眼睛而已。 

     (3)魯迅對他進行了A神態描寫: 如“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 B動作描寫: 如“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C.語言描寫:如“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 

強調:刻畫人物。我們要根據中心注意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 

 (4)學生認為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是枯燥無味的,或者認為這里的生活也讓人難忘也有歡樂的,只要緊扣文章內容來談,言之有理都可,應給于肯定。如,認為枯燥無味,可從繁瑣的禮儀、教學方式的單調、不允許學生提問、不準做與教學無關的事、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等方面來談。認為歡樂,可從老師較為開明、老師知識淵博、有機會便跑出去玩、老師讀書入神可在座位上做游戲畫畫等角度來談。  

2、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于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①兩部分是對比關系,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么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么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 

  ②兩部分是襯托關系,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 

  ③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系,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 

(學生合作探究,大膽發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細讀課文,邊讀邊把前后兩部分聯系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給予適當肯定。) 

  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為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為合理。 

四、拓展延伸 

  1、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我們在一天天的長大,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見解和思想。你有自己的煩惱嗎?把它說出來,讓我們來給你化解化解。 

    2、從現在的觀點來看,你認為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改革?試談談你的看法 

板書設計

                     音:長吟﹑低唱﹑彈琴

百草園   美麗--狀:光滑﹑高大……       描寫精確

生活             味:又酸又甜             景色迷人

(趣味           由何首烏聯想到成仙

從   無窮)  神秘--由赤練蛇聯想到美女蛇     聯想豐富

百                   又捕鳥聯想到閏土的父親   色彩神秘

草                   拍雪人﹑塑雪羅漢﹑捕鳥

園           鮮活--(詳寫):掃﹑露﹑支﹑撒   動詞精當

到                    系﹑牽﹑看﹑拉﹑罩(生   生動形象

三                    動逼真)

味  三味書   入學禮節--令人生畏

書  屋生活   教書先生--知識淵博﹑教學認真,  

屋  (枯燥               態度嚴厲﹑不乏和藹    記憶猶新

     無味但  教學內容--似懂非懂,感到枯燥    歷歷在目

     也有快  同窗學友--敬慕先生,好奇多問,      

     樂)                尋機取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2.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案

3.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件

4.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件

5.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件內容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件

7.七年級上冊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件

8.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件

9.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 久久6热热热综合精品 |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福利 | 亚洲午夜主播在线网址 |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