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報業網-南方都市報
一款游戲登上了武漢小學教材,走進了部分小學課堂。上課時老師會教學生們怎么注冊這款游戲,怎么使用游戲里的功能。學生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當地媒體報道稱,該游戲進教科書標志著其安全性獲得了湖北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肯定,本來反對孩子玩的一些家長也就此打消了疑慮。
有網友認為這是網絡時代的教育進步,與時俱進;也有網友覺得很荒唐,認為小學生自制力不強,推薦游戲給孩子們可能有負面影響。
教材編寫者反問:“難道不寫入教材,孩子就不玩游戲嗎?”他認為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推薦好游戲要好過孩子們自己去找壞游戲。
“摩爾莊園”是很多中小學生都在玩的一款游戲,也是小朋友之間的熱門話題。最新鮮的是,武漢還有小學教材將這個網絡游戲寫進教材,學生們要學會怎么玩。有大朋友因為頭一次聽說,便把課本拍了下來發到網上,稱為《雷倒人的武漢小學教材》。
好事還是壞事?
3月24日,《雷倒人的武漢小學教材》出現在天涯論壇,之后各大論壇近日都有轉帖,也有很多家長論壇轉發。帖子里有兩張照片,一本《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小學四年級下冊的教科書上第13課是“摩爾莊園大探險”,目標是“學習入住摩爾莊園的操作方法”。
“我問大姐小外甥玩這個摩爾莊園她擔不擔心,大姐說剛開始也擔心,不過后來看教材上都有,而且還有很多大網站都報道了,專家也都出面論證,說這是‘與時俱進’的教育模式,也就不擔心了。”
很多網友發表了評論,有的網友力證這是一款好游戲,對孩子有幫助,“新時代的教育很有遠見,結合于實際并作為游戲來讓孩子們吸收。”也有網友稱自己確實被“雷到”,認為游戲進教材“還是過了”,擔心小學生自制力不強,沉迷其中。
而最初發帖《雷倒人的武漢小學教材》的網友zhuimeng200908,后來又發帖說覺得這終歸是一件好事,“高喊了多年的‘素質教育’的口號總算開始落到了實處。”
進教科書讓家長放行游戲
早前當地媒體對此確有報道,稱“國內最大的兒童虛擬社區---摩爾莊園被正式收錄于湖北省武漢市九年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科書中。這標志著摩爾莊園寓教于樂的安全性已經得到湖北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肯定。”
該教科書是由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武漢出版社組編的教材,屬于武漢市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供武漢市所有小學四年級學生信息技術課堂使用。摩爾莊園被作為網絡及其應用部分的教案收入教材。
報道中引用一位化名陳小蘇的媽媽的話說,剛開始孩子在玩摩爾莊園很擔心,一度阻止,“2009年3月,孩子從學校帶回教科書并告訴媽媽摩爾莊園已經收入教材中,陳媽媽憂慮的心情才放下來了。”報道稱。
但也有媒體報道持反面意見,《勝利日報》發表報道《誰能幫孩子走出“摩爾莊園”?》,稱游戲讓部分孩子沉迷,勝利油田實驗小學的老師組織學生認識游戲弊端,二年級一班的同學還在班主任的組織下開展了“與網絡游戲說再見---告別《摩爾莊園》”的簽名活動。
收費引起爭議
摩爾莊園原本是一款免費游戲,但后來推出收費服務“超級拉姆”,一個月10元,導致部分玩家和家長不滿。在網絡上關于這一收費服務引發了很多爭吵。
有些玩家抱怨父母給的零用錢原本就不多,這10元開銷擠占了其他花費。有的玩家提出收費讓游戲變質。但這些質疑收費的帖子幾乎都會遭到一些跟帖的強烈譴責,核心觀點是如果不收費,游戲無法維持,大家就沒得玩了,而且摩爾莊園收費并不貴,比其他游戲要好。
教材編寫者:網游這兩課是要教學生上網交流
“網游這兩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論壇注冊和交流方法,學會上網的基本功,這些功夫日后也是上網的必備,現在學習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目前官方和輿論宣傳,對學生上網談虎色變,甚至不讓學生上網,這是不科學的。”這兩課書的撰寫者,武漢市崇仁路小學的李鴻翱老師昨天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明確說出自己的觀點。
武漢大部分區選擇該教材
李老師介紹,該教科書一共15個課時,每周上一節課,摩爾莊園的內容占兩章。學生在電腦室上課,教材以任務式編排,每課都會創設不同情景,向學生提出相應的任務。每個老師可以用自己方式檢查學生完成任務情況,摩爾莊園兩課書也不例外。
這個課程是必修課,期末對學生的考查只分合格和不合格兩個等級。
這個課程武漢市還有另外兩個版本的教材,武漢市推薦各區使用這本教材,因為是本地教科院組織編寫,具有本地特色。各區教育局有權選擇區內學校的教材版本,各間學校沒有自主選擇權。事實上武漢市大部分區選擇接受市里的推薦。
“我主動聯系的游戲公司”
李老師說,信息技術這門課,此前教學使用網易、雅虎這些社會網站,成人的信息屏蔽不足,所以選擇專門兒童網站。編寫教材是在去年暑假,幾個教材編寫老師玩過該游戲,看到這個游戲有定時關閉服務器、臟話過濾、無廣告等適合兒童的特色功能,就選了它。
“淘米公司是我主動去聯系,獲取使用游戲素材的授權,”李鴻翱老師說,游戲公司沒有向教材編寫者收取費用。獲得授權并向對方提供樣書之后,李老師說就與公司再沒有什么接觸,淘米公司也沒有主動聯絡他。雙方并無任何利益交換。
據李老師了解,一開始普遍學生的興趣都很大,也有小部分對此不感興趣。李老師表示,只要學生在課時內完成論壇注冊,在網上成功交流,就已經完成學習任務,此后玩不玩完全視學生個人興趣。到目前為止,家長沒有反映沉迷的問題。李老師說,教材會在每年暑假修訂,一旦發現游戲不再適合用于教學,就會更改相關內容。
“孩子沉迷網游不是網絡的錯”
面對網上質疑,李老師反問,“難道不寫入教材,孩子就不玩游戲嗎?”他覺得要隔絕孩子與網絡的聯系的想法,既不科學也不現實。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成年人不推薦好的游戲給孩子,他很可能就會自己找到壞游戲來玩。常常有家長來咨詢孩子上網問題,他都會對家長建議,一是限制孩子上網的時間量,二是陪同孩子上網,在旁給予指導。他反復申明,孩子沉迷網游不是網絡的錯,是使用者自己使用方式不當,這個道理對成年人沉迷網游的現象同樣適用。李老師向記者表示,希望將報道的反饋告訴他,正所謂不辨不明,他愿意與公眾一起討論網游這個爭議很大的話題。
游戲公司:游戲進教材沒有任何交易
本報記者致電運營摩爾莊園的上海淘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市場部徐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據他了解,當初教材編寫組在挑選合適的游戲時“也很為難”,諸如“跑跑卡丁車”這類不專為兒童而設的游戲也在候選名單上。作為兒童教育的專家,編寫組也有留意到在“兒童界”早已流行的“摩爾莊園”。在選擇入選教材的游戲前,編寫組李老師曾以老師的身份,致電淘米公司了解“摩爾莊園”相關事項。
而淘米公司也是在李老師的來電后,才知道有教材編寫組打算向學生推薦相關產品。而當時淘米公司主要是向編寫組介紹了“摩爾莊園”未來的取向,著重于專為兒童而設。教材編寫組跟淘米的溝通也只是就“摩爾莊園”品牌的授權問題進行討論,“我們沒有任何交易之類的,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徐先生向記者表示,“摩爾莊園”入選教材后,并沒有像外界想象那樣,用戶數量激增。實際上“入選教材后只是產生品牌”,成人界知道“摩爾莊園”的人增加了,而兒童界在這之前早就知道這款游戲,用戶數量“沒有太大增加”。
對于這項在兒童界深受歡迎的游戲產品,徐先生表示目前的經營狀況仍處于“尚未盈利”的狀態。該款游戲中的“超級拉姆”是收費項目,據記者觀察,部分游戲玩家認為每月十元的價格偏高。徐先生表示“家長覺得每月十塊換來孩子的快樂是值得的”。
“摩爾莊園”在兒童界的流行,令不少父母甚為擔憂孩子會過于沉迷游戲。而對于這一問題,徐先生表示,從官方論壇的反饋上看,向淘米反映“用戶使用程度問題或沉迷游戲”的用戶是“少部分”。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弱,也需要靠父母的監督,淘米對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戲只能從內容和技術兩方面把控。
徐先生隨后向記者特別強調,相比一般大眾將“摩爾莊園”定位為網絡游戲,“摩爾莊園”其實更像是一個社區。“如果一定要定義社區,那我們更像動畫片,只是我們是兒童可以參與的動畫片”。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譚人瑋
[網游登陸小學生教材引發激辯]相關文章:
1.美術教材教案剪紙
4.部編教材培訓心得
6.衛生資格考試教材
10.報關員資格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