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方塊的奧秘--漢字的結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漢字的構造
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堂上的學習活動,對漢字的形體結構做出正確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漢字所代表的詞語的本義和引申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教學重點:是理解筆畫、部件、偏旁等概念
教學難點:拆解漢字部件的規范性,不能胡亂拆字。
教學關鍵:幫助學生發現學習中的問題, 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課 型:復習
教學方法:閱讀啟發
教 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一天,祝枝山去訪唐伯虎,剛一進門,唐伯虎就迎上前來說 :“祝兄來得正巧,我剛做了一則四個字的燈謎,你若猜對了,才能接待你。”祝枝山笑著說:“猜謎是我的拿手戲,你有什么好謎,倒要領教。”唐伯虎說:“那你就聽著:言說青山青又青,二人土上說原因;三人牽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
祝枝山聽完,推開唐伯虎就走進堂中 ,在太師椅上一坐,然后說 :“唐老弟,先送杯茶來如何?”唐伯虎一聽,知道他已猜中了,就恭恭敬敬地捧上一杯香茶,笑說:“祝兄猜謎高手,果然名不虛傳!”
二、漢字的結構
(一)、漢字的筆畫
1.筆畫是漢字中最小的單位;
2.漢字都是由不同形狀的筆畫組成,漢字筆畫形態萬千,有長有短,有直有彎;
3.最基本的、較常見的有5種:
一 (橫)、丨 (豎)、丿 (撇)、
丶 (點)、乛 (折)
4.小小測試:
下面漢字筆畫數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女 乃 及 弓
B、世 丐 弗 功
C、卯 達 廷 邪
D、巨 區 烏 切
(二)、漢字的部件
1.五種基本筆畫可以派生很多其他更復雜的筆畫
2.筆畫組合又能形成一些比筆畫更大的部件;
3.筆畫、部件再進行組合就能拼裝成漢字。
(三)、漢字的偏旁
1.漢字有“獨體字”和“合體字”的區別,獨體字在結構上不能再拆分;
2.偏旁是比部件更高一級的構字單位,也是構成漢字的最直接的單位;
(四)、漢字筆畫的組合
1.筆畫組合的三種位置:筆畫彼此分離;
筆畫和筆畫相連;
筆畫和筆畫相交叉。
2.筆順的基本規則:
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內,先中間后兩邊,先進去后封口,重疊套嵌結構要根據層位定順序……
(五)、漢字部件的拆分規則和層次
1.分隔溝是部件和部件分界的顯性標志,相離的組合要沿著分隔溝進行拆分,其中分隔溝多于一條的,應先拆長的后拆短的。如:“想--相、心”
2.相接的組合應從接點處拆分,相交的組合不能拆分。
如:“古--十、口”;“豐”不能拆分
3.層次拆分不能破壞漢字結構基本類型。
“價目析字表”:
利用漢字的結構特征,采用字謎謎面的方式暗示所要表達的價格。
比如:“一”可以說成“旦底”(取“旦”字的底)
“二”可說“中工”(“二”中間加一畫就是“工”字)
三、小試牛刀
1.下面是其余幾個數字的暗語,請按照前面說的思路猜一猜,看看都對應哪些數字。
分頭, 缺丑, 斷大, 早下, 毛尾, 旭邊
2.漢字結構確實精巧奇妙,下面是一則關于拆字的妙對趣聞,流傳已久。請同學們讀一讀,猜一猜。
紀、丁二人的聯句,一直被后人視為“離合拆字聯”的典范。第一聯: “竹寺等僧歸,雙手拜四維羅漢。”“月門閒客在,二山出大小尖峰。”
將“等”字拆開,為“竹”和“寺”;“雙手”為“拜”字(草體“拜”,即是“雙手”);“四維”則為繁體“羅”字;“月”字在“門”內,為繁體“閒”字;兩個“山”為“出”字;“大”、“小”為“尖”字。
第二聯“門內有才方是閉” “寺邊無日不知時”
“才”字在“門”內為“閉”字;“寺”加“日”為繁體的“時”字,真可謂貌離神合。
3.在實際語言運用中,人民可以巧用“拆字”和“合字”的方法,達到含蓄而打動人心的表達效果。下面這聯(采用當時的繁體字)出現在袁世凱復辟帝制時期,請聯系本課學到的知識并結合歷史背景,講講此聯的寓意和道理。
或入園中,拖出袁來還我國;
余立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四、課堂練習,活學活用
字謎多是靠拆解字形來設的,從字謎中往往能窺見漢字的構造規則。請同學們猜猜下面的字謎,并從中體會漢字的構型特點。
1.野徑無人草叢生 莖
2.一口咬去多半截 名
3.大火燒到耳朵邊 耿
4.牛角上邊來一刀 解
五、總結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漢字是方塊形的,它的構造大有講究:漢字的各個部件構成,構成的部件都合理的安排在方框內,相互平衡,使得每一個字從視覺上看都疏密得當,重心平穩,結構對稱,肥瘦適中。這就是--“方塊的奧秘”。
六、課后作業
作業1-3
七、課后反思
[語言文字應用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