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教育目標】
1.理清課文層次結構,體會科普說明文描寫和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2.注意說明文文體的特點,還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點。
【能力培養目標】
1.巧妙生動的說明文寫作方法。
2.注意將科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增加科普文學習的樂趣。
【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學生勤于探索、勇于鉆研的科學精神。
2.領悟文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學習本文準確全面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分清層次結構,探求描寫和說明的有機結合點,以此為切入點,體會二者結合之妙處。
2.知識教學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
【學生活動設計】
1.閱讀分析全文結構。
2.學習本文準確全面的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提問:誰能說出《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游戲”一詞的準確解釋?(目的:學生預習往往只注意查不懂的詞,而對課文的核心詞、關鍵詞卻不注意精確掌握,借此提醒學生)
游戲,《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①娛樂活動;②玩耍。
小時候,我們都親身經歷了很多游戲,不知道同學們還記得多少?有沒有人去想過:我們為什么會游戲?可能大家已經看過或想過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不去研究它,我們把眼界放寬,來研究一下動物為什么會游戲。
(板書)動物游戲之謎
二、明確目標
1.文體簡介
學生回憶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說明順序: 時間 空間 邏輯
說明文結構:總分式 并列式 遞進式
科普說明文,介紹科學領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語言準確、全面。在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注重激發人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人們的科學探索精神。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看看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呢?圍繞下列問題理清文章結構。
①文章開頭列舉了哪些動物游戲的事例?
②科學家認為,動物的游戲有幾種類型?
③科學家對動物游戲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④文章最后對動物游戲之謎是什么,下了結論嗎?
學生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①文章先寫了動物的各種游戲行為,然后再寫各種假說,最后再總結。
②文章按照總-分-總,先說動物游戲,再說動物為什么游戲,最后得出結論。
3.那么這些內容遵循什么順序?
邏輯順序。
三、整體感知
文章的基本結構
科學研究的思維過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文就遵循了這樣的思路安排結構。課文的結構形式是“總-分-總”,先總結歸納,然后分項述說,最后再總結歸納;在內容上,先提出動物的各種游戲行為,引發讀者的思考:動物為什么要進行游戲?然后分述各種假說,提供給讀者對比思考,最后總結。
科學思維過程: 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形 式: 總 分 總
內 容: 演習說
自娛說
動物為什么游戲 還有待更深入研究
學習說
鍛煉說
四、思維拓展
1.文章的題目就是《動物游戲之謎》,主要內容就應該是解說“謎”在哪里。所以,文章列舉了各種假說。那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找出關鍵句,篩選出 “假說”的根據和結論。
第一小組:演習說
根據:黑猩猩掌中戲水的游戲
結論:游戲是生活的演習
第二小組:自娛說
根據:河馬玩浮葉 渡鴉滑雪梯
結論:通過自得其樂的游戲,使動物的緊張生活得到調劑和補償,使其心理上保持平衡,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撫和自我保護。
第三小組:學習說
根據:黑猩猩玩棍子,動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戲
結論:游戲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行為。
第四小組:鍛煉說
根據:羱羊奔跑跳躍、北極熊夏季進行的游戲
結論:動物通過游戲來鍛煉自己的身體和生存能力
2.你同意或不同意哪種學說呢?為什么?你有自己的觀點嗎?
①我同意自娛說,因為,游戲本來就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動物也應該有一種自己的娛樂方式來放松自己。
②生物的思維方式較簡單,他們游戲就象吃東西一樣純屬一種本能,所以我提出本能說。
③認為應該是“鍛煉說”和“學習說”的結合,因為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就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所以動物們為了生存當然要鍛煉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本領。
3.同學們各持己見,很難有統一的結論,所以文章說真是一個謎,既然是研究動物游戲之謎,為什么說仍然是一個謎呢?課文為什么沒有確定的結論?
①生物的游戲行為是很復雜的,不同的動物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同時人類對動物的研究還不夠,所以仍是一個謎。
②科學就應該注重實事求是,假說永遠是假說,不能貿然下結論。
③就應該提出各種各樣的看法,來引起爭鳴,真理總是越辨越明。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看法都很寶貴,對啊,科學要實事求是同時注重爭鳴,希望同學們也參與到爭鳴中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明確】科普文章的語言,很注重準確、全面,避免含糊、偏頗。注意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語,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
①“戰斗游戲時,動物互相親密地廝打,看似戰斗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廝打”表現動物戰斗游戲的“激烈”和動物行為的特點;
②“游戲行為使得動物從小就能熟悉未來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種‘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來動物社會中將要結成的各種關系。”
--動物成年后,一般要脫離父母,自尋伙伴,所以用“結成”而不說“形成”,語義上有細微差別。
③“通過自得其樂的游戲,使動物緊張的自然競爭生活得到某種調劑和補償,使它們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從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撫,自我保護。”
--“調劑和補償”表明動物游戲的本質,兩者是互相補充的,單說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
④“游戲向動物提供了大量機會,使它們能把自身的各種天賦技能和復雜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巧妙地組合起來,因而無論對幼小動物還是成年動物,游戲都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行為。”
--“提供”使“游戲”具有施動者的地位,使之超出個體行為的范疇,成為共性的事物。這樣的例子在課文中還有很多,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2.【提問】本文有哪些人文內涵?
【明確】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曾認為,只有人類才是有智慧的生命體,而其他動物不過是受制于條件反射、具有生理反應的簡單生命。只有人類才會思考、才會有超出生理反應以外的各種行為。現在動物學家注意到動物具有游戲的天性,雖然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是承認動物在游戲,承認動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潛能、創造性和多樣的交流方式,承認動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體,這本身就是認識上的進步。這種進步帶來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在生命倫理和生態環境等多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人類將因此重新定義動物,重新審視和動物的關系,進而重新認識自己。
3.【提問】作者說“動物在游戲行為中”,表現出超出估計的“智力潛能、自我克制能力、創造性、想像力、狡猾、計謀、豐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例證嗎?
【明確】智力潛能:動物們的游戲,“與人類兒童的游戲行為有著相似特征”,這說明動物在游戲中蘊含著智慧。具體如給黑猩猩棍子,它會用棍子做各種游戲,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戰斗游戲,“看似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動物嚴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戲不會發展成真的戰斗。”
創造性和想像力:北極熊玩棍子或石頭;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計謀:葉猴在樹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鬧。
豐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動物群體的游戲活動,必定有各種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證游戲的組織、進行。如北極渡鴉排隊滑雪,沒有溝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動物游戲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說的各種能力,是綜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說一種游戲只包含一種能力。
4.【提問】課文為什么沒有確定的結論?(前面已討論過,這里再次提出是復習鞏固)
六、挖掘內涵,引發思考
任何作品總會向讀者傳達某種信息,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周立明向我們介紹了動物世界存在的令人無法理解的游戲行為,可是游戲歷來被當做人類的專利。但科學卻證明了被人們視為低等的動物也有游戲,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興趣,引起人們的深思。請同學們欣賞下列動物圖片:
(展示系列動物圖片)
動物是可愛的,可是人類卻……
請同學們擬寫“保護動物”公益廣告詞,要求:1.印象深刻,2.新穎別致,3.簡潔明了。
例示:①“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②“動物和人類共有一個家”
③“為了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碧水綠地”
④“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⑤“動物也有靈魂”
七、總結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說明文,記敘、描寫、說明渾然一體,語言簡潔、平實、準確、全面,淺顯易懂,使人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某種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藝術上的享受。
八、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動物游戲之謎》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小班動物游戲教案
10.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