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詩賞析--千山萬水不曾行夢魂卻教何處覓(人教版高三必修)

發布時間:2017-12-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鄉愁剪不斷,理還亂;相思絲絲縷縷,點點滴滴;追憶當時惘然,事后茫然;懷念相逢相知,歷久彌新;癡情始不亂,終不棄,堅貞守望。凡此種種,均成為文人墨客吟詠謳歌的永恒主題。

    在中國古典詩歌里,真可謂草長鶯飛山水綠,觸目風光盡鄉愁。

    婦孺皆知的思鄉詩當屬李白的《靜夜思》。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寫盡了鄉愁。而“望月”也成了思鄉作品的經典意象。只有天才詩人才能寫出天籟之作!李白對鄉愁理解得最浪漫。

     杜甫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又看過,何日是歸年?”則運用以樂寫哀的手法,在令人目迷神離的美景中,引不起絲毫的游賞興致,反勾起歲月荏苒、歸期遙遙、漂泊逆旅之感傷。杜甫對鄉愁詮釋得最傷感。

    其實獨在異鄉、遠離親友,生活的不適、習俗的差異、旅途的艱困,恰恰為思鄉提供了最好的酵母,也是思鄉情緒發酵的最佳壞境。

    于是便有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思》)王維對鄉愁設想得最自然。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夢里不知身是客”“別時容易見時難”(《浪淘沙》)李煜對鄉愁體悟得最形象。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踏莎行》)秦觀對鄉愁拿捏得最素雅。

    “秋風吹客客思家,破帽從渠自在斜。腸斷故山歸未得,借人籬落種黃花。”(《九日呈真直院》)葉紹翁對鄉愁描述得最真切。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岑參對鄉愁安排得最動人。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游子吟》)孟郊對鄉愁鋪排得最溫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蘇軾對鄉愁感喟得最曠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在,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詩經鄭風》)《詩經》對鄉愁渲染得最癡情。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夢江南》)溫庭筠對鄉愁剖析得最香軟。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蘇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對鄉愁慨嘆得最痛徹。

     繁華落盡,往事往景歷歷在目。可堪回首?思鄉關,愁難盡,水長流,夢難斷,歸心似箭。離愁別恨寄孤雁,月嬋娟,情纏綿,巍巍高樓阻隔,相見不如懷念。追憶似水年華,叫我如何不想她。 

[鄉愁詩賞析--千山萬水不曾行夢魂卻教何處覓(人教版高三必修)]相關文章:

1.仿寫鄉愁詩歌

2.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

3.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

4.《聲聲慢尋尋覓覓》的賞析

5.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

6.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及閱讀練習答案

7.有關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

8.聲聲慢尋尋覓覓的賞析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10.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福利精品a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人 | 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最新Av不卡 | 色天堂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