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級語文課內古詩詞賞析題大全
一、《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澹澹”是形容 的樣子,“竦峙”是寫 的形象。“叢生”、“豐茂”給人以 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滄海中運行。
B 日月星辰好像從滄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從滄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滄海。
3、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 ”字統領全篇的寫景。寫景的十句中,前 句是實寫,后 句是虛寫,其中總寫滄海全景的詩句是“ , ”;分寫部分,先寫島上的 ,次寫海面上的 ,最后寫天空中 。詩中將“大海”稱為“滄海”,是因為 。
4、這首詩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對這首詩語句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 題目中的“次”本是“停駐”之意,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館之內。
B 首聯中的“客路”指的是詩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題目中的北固山。
C 頷聯中“兩岸闊”的“闊”是表現潮平之后的景象,隨著春潮的起漲,放眼望去,江面似與岸平,舟中人的視野也因此而開闊。
D 頸聯透露出詩人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此聯表現了江上行舟即將天亮的情景。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歌以對偶句開頭,既顯工麗,又覺跳脫,先寫“客路”后寫“行舟”,那種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B、第二聯的“風正一帆懸”寫得尤為精彩。詩正是通過這一小景,呈現了平野開闊、大江泛舟、波平浪靜等大景。
C、第三聯寫得妙絕。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顯露春意。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比喜悅之情,令人想像到詩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聯寫詩人正放舟于綠水之上,正向著青山之外的綠水進發,看到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想托雁兒捎信給在洛陽的家人,訴說自己內心深處的鄉愁。
3、品讀全詩,發揮聯想和想象,描繪第二聯所展現的畫面。
三、《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這首詩描寫了西湖早春景色,詩中哪些字是緊扣“早”字來寫的?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概括這首詩的內容。
4、試著從某一個角度對本詩寫作上的特點作一點分析。
5、“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詩除了描繪出
的景象之外,還間接地記述了詩人 的情景。
四、《天靜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
2、這首小令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對這首小令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 “枯藤老樹昏鴉”渲染了一種暗淡凄涼的氣氛,暮鴉歸巢,使游子動了思鄉之情。
B “小橋流水人家”描寫了詩人記憶中的故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而今身在異鄉,越發感到孤獨。
C “古道西風瘦馬”一句描寫了佇立于寒風之中詩人孤獨、寂寥的形象。由馬的“瘦”可以聯想到詩人的疲憊、困乏。
D “斷腸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感受,在前幾句“景”的渲染下,詩人的思鄉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五、《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運用了 、 等修辭手法。
2、試分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和“圓”的表達作用。
六、《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陰陽割昏曉”一句寫出了泰山 的特點。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蘊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寫出了詩人怎樣的一種精神和氣概?
3、請從“鐘”字入手,對“造化鐘神秀”這句詩作簡要賞析。
4、“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了泰山的 ;“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 ;“決眥入歸鳥”一句蘊藏了詩人 之情。
5、“陰陽割昏曉”中的“割”字使用精當,請簡要賞析。
七、《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 ,實際上是寫 ;一個“深”字,表現了 。
2、本詩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從“國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這首詩與唐代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
4、結合全詩內容,體會詩題中的“望”字包含哪兩層意思?
5、結合“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詩,說說詩人是如何抒發情感的。
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表達了怎樣的內容?
。
7、最后兩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
八、《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 的陶醉,對
的喜愛之情。
2、找出詩中有哲理的兩句詩,并說說其蘊涵了什么哲理。
。
3、詩人游山西村有哪些親切感受? 。
4、這首詩的尾聯意蘊豐富,余味無窮。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 詩歌朗讀的節奏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例:“衣冠/簡樸/古風/存”。
B “豐年留客足雞豚”一句寫出了農民熱情好客、淳樸厚道的性格。
C 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D 全詩都是寫實,按時間推移展開敘述,層次清晰。
九、《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1、寫詩人悠閑自得生活的一句詩是
2、表現這首詩思想內容的一個詞是 ,也是全詩的詩眼。
3、“悠然見南山”的“見”能否換成“望”?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
5、對這首詩中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結廬在人境”是說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
B “問君何能爾”,“爾”的意思是“耳”,罷了。
C “飛鳥相與還”,“相與還”是結伴而還,意思是飛鳥倦了也知道還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據此時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隱居生活。
6、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悠然見南山”用一個“見”字描寫采菊時于無意間偶見南山,使南山靜穆超然的風景正好與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現了一種天真自然的意趣。
B 詩中的采菊、山氣、夕陽、飛鳥,包含了無限詩情畫意,它既不能用言語形容,又無須用言語形容,體現了作者隱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詩的語言婉曲含蓄,雖說“此中有真意”,又說“欲辯已忘言”,其實,“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現和所要追求的“心遠地自偏”的意境中。
D 這首詩創造了一個詩情、畫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達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靜愉快的心情,又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啟迪。
十、《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寫出與下面典故對應的人物。
A 垂釣碧溪-- B 乘舟夢日邊-- C 長風破浪--
2、 、 、 、 四個連續動作,形象地顯示詩人內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3、 詩歌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 思想感情。
十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自經自經喪亂少睡眠”一句中“喪亂”指 事件。
2、“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的意思是
3、“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深刻含義是
4、“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現了詩人 的思想。
5、對“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是詩人幽默風趣的寫法,既活靈活現地描繪出南村群童的頑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畫了自己因年邁而無力改變現狀的那種無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詩圣”,表達了“我”對他們年少無知的不滿。
C 南村群童連不值錢的茅草都搶,可見當時人們的生活貧困到了何種程度。
D 稱之為“盜賊”,表達了詩人對南村群童不良行為的強烈憤恨。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本詩中,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 _, 。”
2、這首詩前十句重在詠雪,后八句則主要是寫_______。(填2字)
3、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請描述“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你腦海中出現的畫面。
5、請你對“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作一點賞析。
十三、《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這首詩感情濃郁,但前后基調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鮮明對比。
2、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十四、《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詩歌開頭為什么從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寫起?
2、試體會“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兩句議論的妙處。
3、選出對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 )
A 該詩開頭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B “自將磨洗認前朝”為后兩句論史詠懷作鋪墊,詩人心緒無法平靜。
C 詩人一反傳統看法,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重寫。
D 在這首詠史詩中,作者關注的重點是赤壁之戰,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
十五、《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上闋寫詞人把酒問月,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轉向對人間的喜愛。
B、下闋寫詞人望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福。在詞人眼里,月圓人團圓是一種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福。
D、全詞以“明月”貫穿,詠月兼懷親人,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2、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 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下闋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 B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句,抒發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面看來,好像是對月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C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對自然和社會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詩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合,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十六、《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品味“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
2、下面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 首聯寫詩人通過科舉考試后,宋朝大地到處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B 頷聯比喻大宋國勢危亡如風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
C 頸聯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抒發了陷入絕境的沉痛心情。
D 尾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3、“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名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十七、《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義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對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
B、“山河表里潼關路”勾畫出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出波濤洶涌的情態。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深深的傷感悲憤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2、結尾“亡,百姓苦”好理解,為何“興”,百姓也苦呢?請結合詩歌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3、曲子開頭描寫潼關的地勢,作用是什么?
十八、《己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落紅”在這里比喻
2、最后兩句詩有什么深刻含義?
3、對這首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
B 用“浩蕩”修飾離愁,寫離愁之苦;用“天涯”映襯離愁,寫離愁之多。C 詩的后兩句以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議論。
D “化作春泥更護花”一句現常用來贊美老一輩對下一代的關心、愛護和奉獻。
十九、《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
長 煙 落 日 孤 城 閉
2、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這首詞寫出了我國北方秋季的景物特點,從詞中的“塞下”、“霜”等詞語可以看出。
B、“衡陽雁去”是說“大雁向衡陽飛去”,而不是“大雁從衡陽飛走了”。C、這首詞既表達將士的愛國之心,又流露出思念親人和家鄉的感情。
D、這首詞感情悲觀而消極,表達了鮮明的反戰、厭戰情緒。
3、全詞的上片寫景,“ ”一字統領下文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邊境環境
的特點。
4、談談你對“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的理解。
5、對這首詞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詞的上闋寫的是“落日孤城”的邊塞景象。
B、詞的下闋表現了將士們在艱苦抗敵的同時懷念家鄉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當時孤城危急的戰況。
D、這首詞基調悲涼,意境開闊。
二十、《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話,描述“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所展現的壯觀場面。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級語文課內古詩詞賞析題大全之一(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新人教版小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