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峰老師 ,是上海復旦大學附中的特級語文老師,他戲稱自己是“語文教學界的叛徒”。他認為, 教育無非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一貫強調個性化教學,強調“愛的教育”;十分注重培養和保護學生獨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把學會讀書、學會作文、做“真的人”作為培養目標。在語文教學上,黃玉峰竭力主張并親自實踐“大語文”教學觀。看了黃玉峰老師的《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我覺得黃老師真的不愧是特級教師,他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具有重要的意義。《世間最美的墳墓》是一篇閱讀教學課文,在教學課堂中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實現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對于黃玉峰老師的《世間最美的墳墓》的教案, 我從教案的幾個組成結構一一分析簡評。
一、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每一次語文教學的方向,也是評價每一次教學是否有效地依據。對于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適應社會的需要。黃老師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有三點,第一點要求達到讓學生了解托爾斯泰、作者及其相關的一些知識點的目標。這一點教學目標屬于結果性目標的陳述方式(這是目標陳述的兩種方式之一),非常明確地向學生提出了學習所要達到的結果。教學目標的第二點是理解文章的寫作寫法,第三點是體會對比手法的廣泛運用。這兩點教學目標就是對學習課文知識的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運用情況。這兩點目標屬于體驗性的陳述方式,讓學生自己理解體會心里的感受,學會學習課文范例的寫作知識的運用程度。黃老師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找準了教學中的重難點,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及教師的引導的方向。
二、 教學過程
這是一篇閱讀性的教學課程,閱讀的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提高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通讀黃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的教案,不難發現,他是一支在貫穿著注重培養和保護學生獨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的教學理念。
1、介紹兩個人物:托爾斯泰和茨威格
在教學的開始,黃老師先介紹文中所涉及到的兩個人物托爾斯泰和茨威格的基本情況及他們之間的關系。這是在任何的教學過程中都要設計的一部分內容,特別是在閱讀的教學當中,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學作品就是作者對外在世界的反映,是作者表達情感、表現自己的方式。了解作者不僅增加了學生的文學常識,還可以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產生與作者感情的共鳴,從而更深層次去理解課文。
2、導入
導入過程的基本任務是要明確目標,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黃老師的教案中,導入部分的篇幅比較長,但總的來說都是在介紹文章的背景資料。黃老師這樣設計教學的導入部分,很明顯的就是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而不是表面上地理解文字,領會不到文章的主旨。這也是為實現第一個教學目標點所做的課程設計。黃老師是運用了“串講”的教學方式來進行導入的。他在設計介紹托爾斯泰的過程中著重對托爾斯泰的精神及其他的思想中的矛盾部分進行講解,還特別運用了朗讀劇本的片段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加深學生對托爾斯泰的思想中的矛盾進行解讀,使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理解托爾斯泰的精神。在導入過程中還介紹到茨威格的思想及他是托爾斯泰的精神繼承人的身份。這也為后文當中的“我早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也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后來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及其他的一些重要的句子的理解有很重要的提示和理解的作用。為下文講課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這也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到學生的知識的局限性所設計的一個知識貯備的過程。可以說黃老師的教學的導入部分是很特別,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的,可以使學生很好地掌握知識,貯備知識。
3、思考
在導入課文后,黃老師注意到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全面的解讀,讓學生自己概括出自己的感受及其原因。這是在實現了第一個點的教學目標后的第二個點教學目標的啟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起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問題時一個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也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方式。
4、讀全文
黃老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特別設計了朗讀全文的環節,注意對了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視朗讀的教學要求。朗讀是把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語言,把單純的視覺活動轉化為各種感覺的綜合性活動,從而加強了對課文的理解,深入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朗讀不僅可以增強閱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而且可以激活思維,引起聯想,培養語感、陶冶情操。
讀完課文后,黃老師還注意到想學生提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受以及詢問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及整理朗讀課文后的閱讀感受,這樣更能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
5、串講課文
一般來說,教師串講課文是屬于比較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很難使學生全面理解課文的形勢與內容的形式。但是黃老師的課文的串講方式一定很別致。我認為在串講的過程中能聯系教師對社會人生的理解來講的話,學生一定會有所感悟,得到啟發。我覺得在串講課文時,特別要注意學生對于課文領悟能力,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串講的授課方式。因為教案中省略了串講的內容,所以在這里就不加以評論了。
黃老師在提問學生,本文的寫作順序時就是切入第二個教學目標的入口。通過對文章的寫作沒有順序的回答,得出“無中有法”、“行于當行,止于不可不止”的文章的寫作方法。通過利用圖表的方法來梳理文章的結構,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清晰簡單的整體感覺。這些都是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了教學是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驚醒的雙向溝通的活動。
6、對比手法
黃老師在教案中羅列了8個對比的例子,這是第三個教學目標點的啟動。把文章中的對比的例子羅列出來,給學生更直觀的看到對比手法的運用的效果,從而能使學生體會到對比手法在文中廣泛運用對文章思想內容表達的作用。
7、結束語
黃老師的教案中結束語就是短短的一段話,但就是這段話就能把文章中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概括得完整而又真切自然。不僅使學生領悟到了文章中的中心思想,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文章中主題升華為人類文明與民主的發展。
《世間最美的墳墓》的教案的設計就是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的。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及對于漢語在寫作當中的運用能力。黃老師在教案中也體現了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組織者,而學生才是教學中真正的主體,教師只能是運用自身的知識和經驗來促使學生學習,從而產生新的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黃老師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都設計得非常合理,教學內容按照教學目標進行,突出重點難點,在實際的教學中大道教學目標的要求。黃老師這堂課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教的是《世間最美的墳墓》這樣的散文,是因為--“字里行間”的情緒、“某些詞語”的字面背后的意思、由字面背后意思所牽連出來的人和事--這樣教學內容,是因為“串講”在這里恰好能夠有效地實現教學內容。換言之,是因為他對教學內容的自覺、對教學方法的自覺,是因為其教學內容的理據、教學方法的理據。
[《世間最美得墳墓》教案簡評(人教版必修)]相關文章:
10.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