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版職高語文必修第一冊
18 .幸福的計算法
教學目的:
1. 學習歸納文章主旨的方法。
2. 理解文中的議論,學習辯證地看待生活的苦與樂,提高思想素質。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從記敘和議論中歸納文章主旨的方法。
課時安排:2節
教學過程:
一. 從文章標題引入。
我們知道,收入可以計算,支出也可以計算,住房的面積可以計算,甚至健康狀況也可以用具體的數據表示。但是,是否幸福真的可以計算嗎?通過一些列的數字的加加減減,能得出幸福與否的結論嗎?恐怕大家都會說,不能。因為是否幸福,是一種感覺。不過,這只是我的說法。作家陳益有一篇文章,題目就是《幸福的計算法》,我們這節課就要看看如何計算幸福。
二. 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主旨。
三. 閱讀全文,要求:
1. 找出【理解和掌握】的詞語,并看其注釋。
計算:計數;I劃,打算。算計,出謀劃策損害別人。
棲身(qi) 斯文掃地 怨天尤人 蠅營狗茍 不慍不火(yun)
饒有興趣(rao) 汗顏 神情自若:情緒平穩不因外界影響而改變常態。 泰然處之
2. 思考問題:
A.第一節寫了哪兩件事?這兩件事的主人公共同的感覺是什么?
(幸福!澳樕喜挥裳笠绯鲂腋8小,“卻也滿臉幸福”)他們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明確---我的朋友:僅從地域差異的角度計算,而且心態“確實從不怨天尤人…...與蠅營狗茍于利欲者流完全不同”,對幸福的取向是“生活質量隨著社會水準上升而上升”,因此“比別人少了一份無端的煩惱”--通過地域的比較,因而知足,感到幸福。對幸福的感受確切堅定:“你用假洋鬼子的哭喪棒打我,我還是這么計算…..”復旦教授:通過今昔的對比,因而知足,感到幸福。)
B.第二節中納西老太太、老外對生活的態度又是怎么樣的?找出相應的語句,并概括指出他們生活態度的特征。
朗讀老太太和老外的對話。
(明確:納西老太太:“我已經看了好幾十年風景,還想看幾十年。”“這里很安逸,很寧靜!薄拔颐刻煸诩议T口看風景,已經很滿足了,再也不需要別的什么!--從靜態的角度取向,以安逸,寧靜的生活為幸福。
老外:“假如你找到一份賺錢的工作,然后努力去干,就能有不少的經濟收入……”--從動態的角度取向,以拼搏獲得高物質享受為幸福。)
C.第三節古希臘故事中哲學家為什么崇拜一只豬?這一節批評了哪幾種世態?
(明確:風浪中人驚慌失措,豬貪婪吞食不為風浪所動,簡直和哲學家一樣。 欲望無節制膨脹,愛趕時髦,自以為高明)
四.富有哲理的文章,都會插入一些精辟的議論,揭示主題,這就是先前說過的“片言居要”,找找文中有哪些這樣的議論,揭示了什么哲理。
明確:1、第一節結尾!昂翢o疑問……我們又該從哪里去尋找幸福的感覺呢?”
說明幸福的感覺是相對而言的,要就現實的條件來理解幸福,知足才能常樂。
2第二節結尾!凹{西老太的智慧,竟與伯爾筆下的漁夫有異曲同工之妙--……她卻說自己已經得到!
--說明了幸福在于自己的感受,拼搏后獲得高質量的物質享受,是一些人心目中的幸福,可是,找到一份難得的安逸與寧靜,也是一種幸福。
3. 第三節作者的議論更深了一層。第四段“轉危為安往往需要高超的心智……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美麗。”
--說明幸福的獲得還在乎人的智慧和心態。要思索、鎮定、寬容、仁愛。
第五段“欲望的無節制膨脹,往往使人失去理智”
--反思急于發財的浮躁的社會現象。
第六段“一個總愛……”
--愛趕時髦是以別人的看法代替自己的思考,社會太多的流行反映出人們的心理不夠成熟,沒有明確的價值取向。面對變化萬千的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基本價值立場,有自己的心理取向。
第七段“……自以為高明的人,有時候還真的不如豬”
--這是一種比喻的手法。注意這里的限制用語,“有時候”。
五.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歸納本文的主旨。
明確:作者以具體的實例多個角度低展示了人們對幸福的心理取向,并通過哲學的思辨,使讀者明白“幸福取決于自己的感受,知足者長樂”的道理,從而學會領略幸福,享受幸福。
六.課后閱讀。
七.布置作業
1.熟記睿語
2.完成一課一練
板書設計:
一.朋友 地域比較
幸福
教授 今昔比較
二.納西老太 安逸、寧靜--靜態 幸福
外國游客 拼搏、進取--動態 幸福
三.不可逆料之事 高超的心智 良好的心態
欲望膨脹
批判 愛趕時髦 遠離幸福
自以為高明
[幸福的計算法(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0.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