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
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并掌握話題作文審題立意的三種方法
教 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前十年高考作文回顧】
94年 以“嘗試”為題寫記敘文,不少于700字 (實踐出真知)
95年 材料議論文 《鳥的評說》不少于600字 (應辯證地看待他人和自己)
96年 漫畫議論文《我更喜歡漫畫< > 》不少于600字 (要有正確的審美觀)
97年 材料議論文 (針對“樂于助人”與“悄悄走開” 兩則材料) 不少于600字
(思與行的統一、注重人格塑造)
98年 材料命題作文
①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想 ②戰勝脆弱(任選一題作文)不少于600字 不可寫成詩歌、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 (個性的發展、人格的完善)
99年 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話題,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辯證分析,科技和倫理的關系)
00年 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 ,文體不限,不少于 800字 (辯證分析,創新精神)
01年 以“誠信”為話題 ,自選文體,不少于800字(做人的美德,精神文明建設)
02年 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 自選文體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襲(辯證分析、得失觀、合作精神、人道主義精神)
03年 以“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為話題,自選文體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襲 (辯證分析,法制、倫理、道德的關系)
04年 以“家庭教育”為話題 ,不少于800字, 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得抄襲(辯證分析,家庭、人生、社會)
(二)命題特點:
1、緊貼時代發展命題,以話題形式作文為主
2、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發展
3、培養發散思維,強調辯證意識
(三)考綱要求:基礎等級:符合題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摯。發展等級:立意深刻。(也可概括為:審題準確,眼光獨到;立意深遠而有新意)。
(四)備考要點:作文一定圍繞人生、社會兩大方面命題。
如:“誠信”是談社會的;“心靈的選擇”是談人生的;“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是既談人生又談社會的;“家庭教育”也是既談人生又談社會的(家教如何將影響孩子的人生,也將影響社會)
(五)話題作文題的構成 材料、話題、寫作要求
二、審題立意
(一)審題
切題永遠是高考作文的第一要求,也是作文得高分的前提保證,因此審題自然是重中之重,切不可忽視。
1.何謂審題?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從來就是見仁見智。審題的實質是一種思維過程,是一種通過對命題提供的語言信息的審視分析,捕捉命題者命題的意圖、提示和要求、限制,從而確定作文構思的思維活動起點和前進方向的思維過程。
2.話題作文審題審什么,怎樣審呢?
一般來講,話題作文的題目包括引言材料語,話題限定語及基本要求語三部分(也有的作文題目在引言材料與話題核心語之間有引申指導語)
話題作文的審題從對象上看就是審話題審引言,其目的是審范圍,審觀點。
審范圍就是要審清作文的寫作區間,不要隨意擴大或縮小內容空間,更不要偏離題目限定的話題范圍,確保在題目規定的或暗示的軌道內行文。
審觀點就是確定立意。
(二)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主旨。
1.立意的作用
(1)可以統率材料。古人說,“意猶帥也”,這有兩層意思:一是中心要統領全篇的構思、選材以及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運用,二是構思、材料、語言、技巧要充分為中心服務。
(2)使作者知道如何寫
總之,立意為作文的靈魂,有了明確的立意,構思選材才有所憑依,雖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均有靈氣;沒有立意,則“言欲多而理欲亂”。
2.立意的原則
(1)時代性:體現立意的價值;
(2)積極性:體現立意的價值取向;
(3)深透性:體現立意的獨創性。即古人所說:“道人之所未道(指開創性),道人之所不能道(指深透性)”
3.立意的來源
(1)從生活中來;(2)從閱讀和思考中來。
4.立意的要求
5.立意的方法
觀察法、聯想法、因果法、感覺法、挖掘法、多角度思維法、步步攀高法、辯證思維法、逆向思維法等。
(三)審題立意三要:
1.要吃透材料,根據命題意圖確立觀點
材料--引語--提示語
表層含義
深層含義
命題者的情感傾向
2.要吃準材料,抓住關鍵問題
思考立意抓關鍵,從“小”處著手。
3.要看清話題,避免脫離命題范圍
全面把握話題,以“小”見“大” (我們應選自己最熟悉、感悟最深的去寫)
例1:有這么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戶人家,生了三個兒子。一個眼睛失明,一個天生駝背,一個天生跛腳。他們的父母讓眼睛失明的學占卜,讓天生駝背的搓麻繩,讓天生跛腳的在家紡線織布。后來三個兒子都過得很好,衣食不愁。
三個兒子三個殘疾,弄不好會成為一個家庭的沉重負擔?勺鳛楦改,他們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沒有把他們看成家庭的不幸破罐子破摔,更沒有把他們當作負擔累贅而鄙夷嫌棄;而是懷著深沉的愛心,把殘疾兒子當作有特長的人來看待,理智地為他們計劃深遠,讓他們各自干自己適合干的事情,從而使個個都能揚長避短,自食其力。
可見,對子女光有愛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理智。愛,需要智慧。
請以“愛的智慧”為話題,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寫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審題】
1.表層含義
父母: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沒有破罐子破摔,沒有鄙夷嫌棄。
三個殘疾兒子:一個眼睛失明,一個天生駝背,一個天生跛腳。
父母為殘疾兒子擇業:揚長避短,自食其力 眼睛失明的----學占卜;天生駝背的----搓麻繩;天生跛腳的----在家紡線織布
2.深層含義:
(1)殘疾人也能自食其力:雖然材料反映的是殘疾人能自食其力的事,只是有聯系,并不是主要的。
(2)父母對殘疾子女不能要求過高:材料反映的不僅僅是父母對殘疾子女,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3)子女的發展要順應自身的實際能力:能在“理性”角度上表現材料,但不能體現話題中的“愛”。
(4)父母對子女要有理性地去愛:能全面地表達話題,對待子女既有情感又有理智。只有理智地愛,才是真愛。
3.命題者的情感傾向:
可見,對子女光有愛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理智。愛,需要智慧。
例2:小時候蘇赫姆林斯基住的地方離一間小雜貨鋪不遠,每天他都可以看到,大人們將一種東西交給了老板之后,就能把自己所要的物品換回來。他覺得太有趣了,躍躍欲試。
終于,有一天,蘇赫姆林斯基將一塊石頭遞給了老板要“買”糖。老板猶豫了片刻之后才收下這塊石頭,隨后把糖“賣”給了他。幾十年過去了,這位教育家對此一直念念不忘。
他頗為感慨地說:這位老人非常善良,他對兒童的理解影響了我的一生。
請以"善良"為話題,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寫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審題】
1.審材料
(1)故事部分要點:
①兒童的心理:覺得太有趣了,躍躍欲試
②老板的動作:猶豫了片刻收下這塊石頭,把糖“賣”給了他
(2)關鍵句子:
這位老人非常善良,他對兒童的理解影響了我的一生。
2.審要求
話題:“善良”是一種美德,話題非常寬泛,要注意縮小范圍。
3.立意可寫:
對善良的認識;一個善良的故事;對善良的呼喚等等。
例3:美國南部有一個州,每年都舉辦南瓜品種大賽。有一個農夫的成績非常優秀,經常是優等獎的得主。他得獎后,總是毫不猶豫地將得獎的種子分送給街坊鄰居。有一位鄰居很驚訝地說:你的獎項得來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品種改良,為什么還這么慷慨的將種子送給我們呢?難道你不怕我們種的南瓜超過你嗎?這位農夫回答說:我將種子分給大家,幫助大家,其實也就是幫助我自己。原來,農夫所居住的城鎮是典型的農村生態,家家戶戶的田地都比鄰相連,農戶將得獎的種子分給鄰居,鄰居就能改善他們的南瓜品種,也可以避免蜜蜂在傳遞花粉的過程中將鄰近較差的品種轉而污染自己。
這位農夫和他的鄰居從本質上來講是相互競爭的,然而,雙方又有一種微妙的合作關系和依存關系,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和今后人類的生存關系。
請以“幫助”為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800字以上。
【審題】
1.表層:
農夫 鄰人 農夫給鄰人好的南瓜種子
2.關鍵句子:
我將種子分給大家,幫助大家,其實也就是幫助我自己。
(這位農夫和他的鄰居從本質上來講是相互競爭的,然而,雙方又有一種微妙的合作關系和依存關系,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和今后人類的生存關系。)
3.關鍵點:
“幫助”在本題目中具有特殊意義,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幫助,與扶弱救困、同舟共濟不同,它是一種著眼于發展的幫助,寫作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立意】
結合當今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結合中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闡明共同進步的主題。
三、練習:
當今社會人們對“包裝”一詞再熟悉不過了:日用的消費品哪樣不是包裝得精美誘人?明星出場哪個不是光彩照人?……包裝可以帶來驚人的經濟效益,可以遮蓋缺陷,甚至也可以掩蓋罪惡……
請以“包裝”為話題作文。
【思考】可以從哪些角度提煉立意?
立意的角度:
1.包裝是有價值的,是必要的,但我們要善于發掘事物的本質,不能被事物華麗的包裝所迷惑。
2.我們要學會包裝自己,推銷自己,但要使自己有內涵、有實力、有質量,不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3.“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觀念要更新了,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保證質量,有豐富的內涵還不夠,還要有美的包裝,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們,認識我們,相信我們。
4.包裝使我們失去了真實,失去了真誠,面對曾經使我們感動的生活,我們已失去了敏感的觸覺,所有的只是機械的思想。
5.包裝不但現在有,古代也有,不但用于產品,更可用于人。史書上那一位位的明君賢相,有許多都是史官和后人包裝的結果。我們要善于揭開面紗,看清歷史的真相,以“鑒于今”。 ……
四、作業:
人人都渴望擁有財富,但是,不同的人對財富的看法不同:有的人認為財富就是金錢,有的人認為財富就是智慧,有的人認為財富就是權利……
請你以“財富”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立意自定,題目自擬,字數不少于800字。
〖提示〗從表層上看,有很多人對財富的理解是不同的;但從深層含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可以反應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精神境界。立意時不能低層次,在高、深、遠。
另外:立意中還必須注意文章的思想性
“界想是否深邃”,是衡量文章“分量”的首要“標準”
--文章合為時而著
一位多年負責高考閱卷的老師說:每年,幾百萬青年參加高考,其中優秀作文不少,但真正稱得上大義凜然、氣吞山河、讓人心靈展撼的作文實在少之又少。
然而,江蘇省大豐高級中學高三朱倩茜同學的(你的裝飾適當嗎?》(以下簡稱《飾》文)即讓筆者眼前一亮!這是一篇有大氣、有深度、標新立異的成功之作,對其他同學會有所借鑒。
一般高中生寫“裝飾”這個話題的作文,只能寫出這樣的觀點:為了使某一樣東西變得更美,我們需要裝飾;我們裝飾某一樣東西,卻不一定使它變美。這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適當”二字。
如果在“裝飾”這個話題上只能“停留”在上述觀點這一平面上泛泛而談,不能深入,那只能給讀者一些膚淺印象。而讓人耳目一新的是,《飾》文的作者開門見山地闡發出不同凡響的見解:“……如果裝飾得不適合,就會適得其反,甚至起到‘破壞’作用!蔽阌估镆桑讹棥肺淖髡叩匿J利目光已經透過了事物的表層,而由表及里地抓住了現象的“本質”。
南京大學裴顯生教授于2001年11月為(作文報高中版》創刊的題詞云:“心中有愛、肩頭有擔、腹中有墨、胸中有識、目中有人、手上有藝!逼渲校凹珙^有擔,胸中有識”,意味深長!
魏文帝曹丕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碧拼鷤ゴ蟮默F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也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蔽恼玛P系到安邦定國,關涉到社會生活,牽連著人類的精神世界。因而,習作者一定要站在同祖國前途命運共脈搏把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融入寫作的字詞句篇當中,努力表達出人民的意志憧憬和理想需求,從而給人以激勵和普醒,對生活有所幫助,對人生有所啟迪,真正起到“文人之筆,勸普而懲惡”(劉勰語)的作用。這,也許就是“肩頭有擔,胸中有識”的內涵。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規定:語文教學要注意引導中學生“認認識自我、規劃人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才能融入當代中國的社會,建設好我們的社會。而“認識”社會不只是認識一個“表面”的社會,必須有憂患意識,不能沉迷于歌舞升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飾》文先描寫城市的現代化,一派繁榮景色。遽然,筆鋒一轉,寫貧困山區建星級賓館招待領導,指出,“這樣的裝飾是不適當到極點了!”“是一個很令人氣憤的例子!”接著,寫大廣場、大馬路等“大手筆”暴露出的權力催生城市浮華病的種種弊端。旨在深化主題。《飾》文引用了中國人民大學毛壽龍教授、臺灣女作家龍應臺等名人遠見卓識的講話:“……現在,傳統沒有了,惟一留下的大廣場和寬馬路……”“如果巴黎把自己的老街老房子拆了,去建和紐約一樣的商樓大廈,那還會有巴黎的獨具特色嗎……說到底,國際化,不是將自己的傳統拋棄!边@些引文,振聾發聵,發人深省,增強了《飾》文的號召力、振撼力、感染力和說服力,從而引起了共鳴。
《飾》文還指出,那引人注目的“發色”,讓中國人變成了“金發女郎”和“金發紳士”,黑發染黃發作為一種“裝飾”似乎被社會“默認”,甚至“認同”。對這種“見怪不怪”“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飾》文引用老舍之子、中國文學館館長、著名作家舒乙先生的大聲疾呼,真讓人感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華人就是華人樣,黑頭發黃皮膚,這是我中華幾千年來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傳統”。那些把頭發染成了“黃毛”,既不像東方人,又不像西方人,成了“豬八戒照鏡子,里外都不是人”,還自鳴得意,仿佛過了一把“洋癮”似的,這是一種多么荒唐的悲哀!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麻木“裝飾”而引起的悲哀有進一步!跋怼背青l之趨勢,實在令人擔憂!
一位作家說:文章的分量最終取決于其思想是否深邃、觀念是否正確、言辭是否精彩。可見,“界想是否深邃”,是衡量文章“分量”的首要“標準”。如前所述,《飾》文有大氣、有深度,是一篇讓人心靈振撼的好文章。
附: 你的襲飾適當嗎?
朱倩茜
為了使某一樣物體或某個人身體“變”得美觀,我們需要裝飾。但,如果裝飾得不適當,就會適得其反,甚至起到“破壞”作用。
君不見現在的城市較之二十年前更靚更美了:賞心悅目的噴泉,五彩繽紛的鮮花,寬閱平坦的馬路,聳入云霄的摩天大樓,形式各異的路燈,鱗次櫛比的商店,五光十色的霓紅燈和廣告牌……然而,在不斷地用各種各樣的新玩意兒來裝飾城市的同時,卻也暴露出權力催生出的城市浮華病,令人擔憂!
君不見某貧困山區新建富麗堂立的星級酒店招待領導,就是一個很令人氣憤的例子!這個地區的領導不用這些資金去裝飾山區的生活,裝飾山區的經濟,裝飾山里的學校,卻拿著納稅人的血汗錢去建夠氣派的現代化的高檔酒店(那里天天搖放著公款吃喝的“食欲勝景”,對貧困山區的“脫貧”,只能起到雪上加霜的負面作用),這樣的裝飾是不適當到極點了!
君不見一片片城市廣場,成了沒有用處的擺設;一條條大馬路,背后隱藏著多少拆遷戶的不幸;日益浮華的城市,也把政府拖入債務深深的陷阱中。中國人民大學毛壽龍教授對采訪他的記者說:“中國的城市歷史很悠久,有濃厚的傳統。現在,傳統沒有了,唯一留下的大廣場和寬馬路……許多廣場模仿的圖案,往往毫無地方性特色,實際上是對城市形象和地方精神的污染!币晃挥凶R之士指出,如果發達城市僅僅以物質成就作為基石(說穿了其實就是干部晉升的“政績”,),而丟掉傳統形象和文化氛圍,那么這座城市是多么缺乏光彩,讓人感到多少有些暗淡!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傳統的,才是最美的。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去年在北京的一次演講中說,如果巴黎把自己的老街老房子拆了,去建和紐約一樣的高樓大廈,那還會有巴黎的獨具特色嗎……說到底,國際化,不是將自己的傳統拋棄。
上面是從“大”的方面談裝飾不適當而引起的嚴重后果,下面再舉幾個“小”的例子:
萊辛寓言中有一則故事說,有一個人為了裝飾一把好弓,竟在弓上刻上很美觀的圖案,結果弓被刻斷了!須知,古代人的弓(箭)是防身和狩獵的工具。這個人對弓不適當的裝飾反而毀了弓,只追求“金玉其外”“華而不實”,這種悲哀當給人以警示與啟迪。
“愛美之心,人人有之,尤其是女人。于是,引人注目的發型、各種各樣的化妝品、絢麗的衣肴、典雅的首飾……讓青春被延長了,豐富了,潤色了。但,少數裝飾者有“崇洋媚外”之嫌,有的似乎忘了自己是黃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
老舍之子、中國文學館館長、著名作家舒乙在《新讀寫》雜志上撰文呼吁:看到街上黑發染成黃發的人越來越多,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剖于染發現象的表面,追到事物的深層,一定會發現有一個“比較”在驅動,那就是黑比不上黃好,或者黃似乎比黑高一等。這個判斷喪失了對黑發的尊重,而是把“現代化”當成了“西方化”,失去自尊而盲目崇外……黑染黃絕不可以推而廣之,振作民族精神絕不是一句空話,要從“頭”做起,華人就是華人樣,請珍惜你的黑發吧!
裝飾,無論是對物體還是對人體,都應該以“適當”為宜,就像真理向前邁出一步就成了謬誤一樣。那種為了追求(政績)而追求的城市浮華裝飾,那種甚至以破壞中華傳統而一味地追求西方化的裝飾,那種被美國人嗤之以鼻有損國格人格的“黃毛”裝飾,應該休矣!
[高考話題作文的審題和立意(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