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唐代大文豪韓愈早就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說明,人民教師不僅肩負著傳授文化知識,教授學業的光榮職責,同時也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崇高理想的布道者,社會規范和價值的傳遞者。
一、金子般的人品,是師德大廈的堅實基礎。所以,教師應當在不斷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師德規范”中鍛鑄自己的金燦燦的人品,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完成自我心靈的塑造,惟其如此,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才能使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睛從教師身上讀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并視“師尊”為自己終生的追求。有人說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因此,教師作為育人的主體,首先要具有完善的人格,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為師表,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去影響學生。以人格影響人格,以素質造就素質。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人民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人格修養,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肩負的是培養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的神圣使命,我們必須樹立偉大而高尚的理想,努力做到“熱愛教育、獻身教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終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培養更多的“四有”人才而不懈奮斗。
二、真摯的關愛,是師德大廈的擎天大柱。有人說,教育事業是關愛的集中體現,師愛是一切愛中最無私的愛。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做到“愛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的”,把“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作為自己教育的終極目標,那么,我們就一定能收獲每一個學生未困難,老師就在生活上給予救濟,在學習上提供一些學習用品,使其感到老師在關愛他,如果他不努力,就會感到十分愧疚,從而發奮圖強。我們縣有一所農村中學的老教師傾其所有為貧困學生支付學費近千元的事跡令我們聽之非常感動,一個農村教師在本身收入非常微薄的情況下能這樣做,說到底就是一個“愛”字,愛別人,愛學生,愛之如子。還有生理上有殘疾的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教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他就會感到關愛的溫暖而沒有受冷落、遭嫌棄的感覺,從而鼓起奮然前行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三、務實的作風和淵博的學識,是師德大廈的鋼金鐵骨。對于任何事情,只有用心去做,投入極大熱情,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方可取得實效,走向成功。教師,為了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舞蹈基本功,率先垂范,在骨骼硬化的條件下,硬是練就了扎實的功底,背后付出的是一身的傷痛。為能上好每一堂課,有一位老師撇開生病的父親,甚至忘卻了身旁的孩子,一門心思用在教學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做教師理當如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不斷探索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這就要努力做到:
1、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師,針對性要強,才能有實效。
2、成竹在胸地上好每一節課--包括知識的拓展延伸,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等,操作性要強。
3、做好教學的反饋工作--及時總結,揚長避短。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嘗試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創設出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條件,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各有收獲,取得好成績。
總之,要老老實實地對待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之都能發出和諧共振的音響。宋代文學家朱熹在《觀書有感》中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教師來說,要想擁有這“源頭活水”,就必須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我們只有積足積滿自己的源頭活水,才能澆灌出急需知識的棵棵幼苗,才能使他們能夠茁壯成長。人們還常說:要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在知識浪潮洶涌而來的今天,這一桶水是遠遠不夠了。教師來的人生。關愛學生,就能促其成才。如有的學生家庭經濟必須具有奔涌不竭的知識汪洋,方可滿足學生不斷吸吮知識瓊漿的需要。這“汪洋”從何而來?我們就需要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隨時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去做,不僅要在自己所教的學科“深挖洞”,有所建樹,有所突破,而且要在相關科學文化知識上“廣積糧”,因為,當今時代,不但要專才,更呼喚著通才、復合型人才,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實現從“教書匠”向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跨越,才能使師德大廈堅不可摧,永葆青春和活力。
四、創新的能力和資源的利用,是師德大廈的熱情呼喚。面對時代賦予的使命,我感到對學生、對事業的熱愛,不能僅僅表現為勤勤懇懇,埋頭苦干,而且還應該體現在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上。這里的“創造性的勞動”,依我的理解,就是苦干加巧干,就是要通過科研創新來解決教育教學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因此,作為新時期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要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取得更好的成效,就必須要具有科研創新能力。我們不能墨守成規,需要大膽創新,探索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的舉措,向科研創新要質量。時代在發展,教育技術日新月異,各種知識和信息撲面而來,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作為一名現代社會的人民教師,在網絡化信息時代,懂得如何獲取、選擇、加工和利用網上的信息資源已經成為體現個人能力的重要標志。這種能力,是新一代文明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所以,作為新時期的一名人民教師必須掌握這一技能,以便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我們要充分利用培訓的機會,努力掌握各種課件的制作技巧,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錦上添花。
教育家呂型偉曾說過:“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在21世紀里,黨和人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按照“三個代表”的總要求,全心全意、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努力工作、不斷進取、勇往直前、不懈追求,努力做到:業務精通、學識淵博;理想崇高、品德高尚;工作勤懇、勤奮耕耘,去收獲教育教學工作的美好明天,肩負起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應該肩負的神圣職責。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3.一顆紐扣課件
4.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5.教學論文評語
6.生物教學論文
7.數學教學論文
8.關于美術教學論文
9.識字教學論文
10.地理案例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