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時期中小學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叢書》評介
中國教育報 2001-05-25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顧明遠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當今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那么,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課堂教學到底怎樣改革?素質教育到底怎樣在課堂教學中落實?--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時期中小學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叢書》(以下簡稱“叢書”),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為我們做了既有理論深度又可操作的回答。
“叢書”共有14本,均出自于在全國有影響的有思想、有理論、有膽識、有實踐的教育科學工作者、中小學校長和教師之手。“叢書”的最顯著特點是:站在現代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理論的高度,基于對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深入研究,立足于有中國特色的素質教育理論體系的構建,為廣大中小學教師展示可資借鑒、可供操作的課堂教學改革的途徑與方法。
“叢書”由剖析陳舊的課堂教學觀念、方法入手,緊緊抓住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大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從不同角度做了深入淺出的闡述,給人以深刻啟迪。其中的幾個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是:
1.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皡矔闭J為:素質教育的宗旨是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小學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是與面向少數升學有望學生的“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之一!栋l展性教學論》(裴娣娜等著)、《自學輔導教學論》(盧仲衡著)、《嘗試教學新論》(邱學華著)、《反饋教學論》(劉顯國著)、《誘思探究》(張熊飛著)、《教育觀與教學改革》(隋庭升等著)等專著,都積極倡導要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素質教學論》(趙麗敏等著)、《參與教學》(張治等著)把“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作為實施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的兩條重要原則,強調每節課都要有對不同的學生提高的計劃與實現這種提高的問題設計(寫入教案),并在教學中落實。
2.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必須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學目的。“叢書”認為,素質教育必須徹底改革教學只教知識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妒纠菥毥虒W法》(朱新明、李亦菲著)認為:“教育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層次上,培養人的綜合素質才是現代教育的目的!薄逗椭C教學法》(王敏勤著)強調:“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培養一定的技能,同時也要注意向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使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要有機地進行審美教育。”
3.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作為根本追求!皡矔闭J為,素質教育是一種面向21世紀的現代教育,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充分發展的人,個性充分發展集中地體現為創造個性的充分發展。圍繞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叢書”在教學實踐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4.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必須努力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叢書”認為,陳舊的教學方法集中表現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從屬地位。《發展性教學論》認為:“當前我們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弊端是所培養的人才缺乏主體性,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理論上沒有真正確立教育主體思想,我們必須把發展學生主體作為教育改革的起點和依據。”這點認識,是“叢書”14本專著的共同命題。圍繞這個命題,對其具體實施,14本專著分別從發展自學的角度、示例演練的角度、嘗試教學的角度、反饋教學的角度、和諧教學的角度、參與教學的角度等做了具體闡述,有理論、有實踐,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叢書”十分強調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規律的研究,開展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重視教學方法體系的構建,重視教學模式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說,“叢書”14本專著同時又是一套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專輯。
從現代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理論出發,立足于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并升華為理論,最后用新的理論去指導當前的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是這部“叢書”的特色。
[素質教育到底怎樣在課堂教學中落實]相關文章:
4.素質教育論文
6.我國素質教育論文
7.有關師德素質教育論文
8.素質教育的論文
10.學校素質教育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