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假字
1.及仇讎已滅 “讎”同“仇”,仇敵
2爾其無忘乃父之志!“無”通“毋”
二、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1.負而前驅 前:向前
2.倉皇東出 東:向東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動詞作名詞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動用法
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興、亡使動
形容詞作動詞
1.一夫夜呼,亂者四應 亂:作亂
三、古今異義
1. 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 古義:表示不好的結果,相當于“以致”今義:程度副詞或表另提一事
2.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古義:官名 今義:動詞,投身到(事業中去)
3. 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古義: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義:人情事理
四、一詞多義
1.盛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興盛)
請其矢,盛以錦囊(裝)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旺盛)
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強盛)
2.困
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圍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擾)
3.告
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告訴)
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祭告)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稟告)
4.其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副詞,應當,一定,表其實的語氣)
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語氣詞,表程度)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代詞,他)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測語氣)
五、判斷下列文言句式
1.判斷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遺恨也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狀語后置
請其矢,盛以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而告以成功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3.省略句
還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賜(于)望而卻步宗而告之曰
請其矢,盛(之)以錦囊
豈獨(莊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莊宗)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于)廟
4.被動句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六、翻譯
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翻譯:推究莊宗取得天下的原因,與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了。
2.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翻譯:交給你三枝箭,你千萬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啊。
3.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翻譯:因此,當他興盛時,全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數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
[《伶官傳序》文言知識整理(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5.成語的文言知識
8.伶官傳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