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講究的是真情和趣味,因有真情與趣味才有詩意。而真情與趣味來之于生活原生態,來之于作者的生活實感。“哀樂之心感,歌詠之聲發”,作者感受生活時觸發美感,觸景生情經事生情,激起寫作欲望,觸動靈感,繼而營構成篇,發言成文。因此可以說,美感產生美文,這是文章寫作的客觀規律,我們的作文教學乃至整個語文教學都必須遵守這一規律。因此,學生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體驗能力的培養提高,是作文教學之根本,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泉源;而文體訓練則是作文教學的外在形式,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溪流。如果把作文教學比作網絡,那么前者是經,后者是緯。
學生進入高中后,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體驗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只要教師在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學中時時相機引導刻刻著意培養,學生的生活感受定能日益深刻,美感體驗定將日見真切,學生的作文靈性也會逐漸顯露。那么,如何引導和培養呢?如何理順編定這一作文教學之經線呢?
首先,確定內容。即感受什么體驗什么。具體內容大致可概括為:感受家庭,體驗親情美;感受交往,體驗友情美;感受交際,體驗人情美;感受風俗,體驗風情美;感受自然,體驗風物美;感受時代,體驗崇高美;感受歷史,體驗悲壯美;感受藝術,體驗形象美;感受科學,體驗理性美;感受人生,體驗人性美。
其次,劃定步驟。即感受體驗如何落實。把“十感受十體驗”落實到具體的作文教學之中,就是圍繞“現實人生”這一中心,逐層展開,螺旋上升,以求水到渠成。具體步驟分解為:高一年級,指導學生感受家庭、交往、交際、自然與社會,體驗親情友情人情風物風情;高二年級,指導學生感受時代歷史與科學自然,體驗崇高與悲壯、形象與理性;高三年級,指導學生感受人生,體驗人性。但這種分解不是平行分離,而是旋回層進,交融升騰。
第三,設定途徑。即怎樣去感受體驗。具體途徑,一是教師現身說法,給學生指路。教師在教學中,少談或不談空頭理論,多說自我生活中的切身感受體驗,讓學生得法于教師的身教言傳。二是師生“下水”,教師給學生導路求途。教師有目的地組織帶領學生深入社會生活實際生產實踐感同身受,走進名勝人文景觀身臨其境領會,踏上歷史古跡省視人類文明進程。三是教師布置任務,鞭策學生趕路。每一個時間段,按照計劃的統籌安排,給學生布置具體內容的感受體驗任務,讓學生獨立感受體驗,養成用心感受、深入思考生活的良好習慣,形成健康的美感體驗和審美意識,感受美認識美頌揚美。
學生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體驗能力增強了提高了,學生作文就有了源泉有了活力,作文教學的經線就羅織成功了。在指導學生感受生活體驗美感的同時,開展相應的作文文體訓練,指導學生把感受體驗心得熔鑄成各式文章精品,猶如在經線上編織緯線,只要精心綰結,作文教學的有序有效之網就結成了。那么,如何進行作文文體訓練呢?
第一,結合感受體驗內容的不同特點進行不同體裁的作文訓練。高一年級著重進行記敘文與議論文的寫作訓練,指導學生寫好敘事散文、寫景散文與一般議論文;高二年級著重進行議論性散文與文學體裁的寫作訓練,指導學生寫好說理性散文、隨筆札記,嘗試詩歌小說戲劇創作及消息新聞報告文學的寫作;高三年級著重進行高考作文綜合訓練,指導學生準確把握記敘文與議論文在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謀篇布局、語言表達等環節的特點,寫出內容豐富主題深刻、結構嚴謹形式完美、語言生動形象鮮明的高質量作文。
第二,結合感受體驗的具體內容進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及過渡照應等的作文章法訓練。實際上,各年級所安排的感受體驗內容就已經給定了作文立意選材組材的范圍,每次作文訓練,主要是具體指導學生如何提煉主題、如何圍繞主題選材組材安排層次等。而具體指導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教師“下水”作文。如以“感受家庭體驗親情美”為內容的敘事散文作文訓練,作文章法老師講得如何天花亂墜,不如老師從自我切身感受體驗出發寫一篇贊美親情的散文,用自己的寫作經驗給學生樹起作文章法的旗幟,學生易認易懂易用,且因此而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激發強大的寫作欲望,作文呼之欲出,頓然冰釋作文中的窒悶與苦惱,其作文效果當然不可與借鑒他人范例老師憑空說法同日而語。令人遺憾的是,當今語文教壇,教師“下水”作文者日見其少幾乎寥若晨星,作文教學只停留在出題與講評的層面上,學生厭倦作文不會作文寫不出好作文也就不足為怪了。
第三,結合感受體驗的實際過程進行形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訓練。指導學生感受生活體驗生活中的美,其認識特點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指導學生發揮聯想和想象運用語言再現生活中的美,其認識特點則是由理性回到感性,學生這一認識過程能否暢通圓滿,取決于學生是否具備敏捷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培養學生敏捷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作文教學的又一關鍵。實現形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訓練的卓有成效,一要指導學生學會用形象觀察思考,既指導學生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美時要捕捉住鮮活生動的形象觀察思考,在形象間展開聯想,探求形象所蘊涵的美與哲理,變意象為意境。二要指導學生用形象說話。即指導學生作文時,力求以精練清新優美的語言刻畫出美的形象。或融情于敘事寫人狀景之中,或緣情敘事寫人狀景;或融理于敘議中,或緣理生發議論;做到情事情理情景交融、敘議理議結合。或記敘描寫或抒情議論,或白描寫意或工筆雕琢,力求形象逼真;或比喻擬人繪聲繪色,或虛實相濟動靜結合,或對比映襯托物言志,或用典舉例聯類取譬,力求形象生動。
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就是使學生會讀會寫能說會道,而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個最主要目標。但在教學實踐中,很多語文教師有重閱讀輕寫作的傾向,他們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傾注在閱讀教學中,視作文教學為余業,明明白白的作文課卻上課文教讀課,這在學校已司空見慣,即使上作文課也是盲目隨意,無經無緯,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常常成為一句空話。有感于此,本文試圖有所突破,希望以自我作文教學實踐之經緯,構建高中作文教學之網絡,求取明了快捷高速的作文教學之道。但“大道不稱”,道隱無名,作文教學之道亦然,語言上的表面圖解終究是膚淺而模糊的,本文也是如此,絕妙的作文教學之道盡在教學實踐中。
歐陽中誰
[高中作文教學之經緯(人教版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3.初中作文教學論文
4.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5.高中作文教學課件
10.最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