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2010年高考的鐘聲,江蘇卷高考作文題新鮮出爐了。給出的導(dǎo)語為:綠色,生機勃勃,賞心悅目。綠色,與生命、生態(tài)緊密相連。今天,綠色成為嶄新的理念,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提供的題目是:請以“綠色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附加的要求有: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就形式而言,濤聲依舊。依舊是導(dǎo)語十命題,文體自選。但從內(nèi)容來看,材料漏洞百出,命題缺點多多。所以,無論是材料,還是命題,都不及去年。簡直就是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一言以蔽之,今年的作文題是一道漏洞百出、缺點多多的作文題。
就導(dǎo)語而言,主要有四處漏洞:一是連貫不夠。請看導(dǎo)語的第一句:“綠色,生機勃勃,賞心悅目”。粗粗一看還可以,但細細一想,就有些問題了。按照承前省略的理論,導(dǎo)語的第一句可以分解成兩個分句:“綠色,生機勃勃;綠色,賞心悅目。”前句的意思是“綠色就是或者象征著或者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后句的意思是“綠色讓人或者使人或者叫人賞心悅目”。也就是說,前一個逗號蘊涵的是“就是或者象征著或者呈現(xiàn)出”之類的意思,后一個逗號蘊涵的是“讓人或者使人或者叫人”之類的意思。前后的蘊涵很不一致,那自然就連貫不起來。換句話說,綠色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生機勃勃的是綠色;綠色讓人賞心悅目,但賞心悅目的卻是具體人。既然是這樣,那肯定就不連貫了。
二是并列不當。導(dǎo)語的第二句是“綠色,與生命、生態(tài)緊密相連”。顯然,“生態(tài)”屬于“生命”,二者概念互相交叉,不能并列。因為“生態(tài)是生物在一定自然環(huán)境下生存和發(fā)展的狀態(tài),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xí)性(《現(xiàn)代漢語詞典》P1130)”;而“生命是生物體所具有的活動能力,生命是蛋白質(zhì)存在的一種形式(《現(xiàn)代漢語詞典》P1129)”。雖然前者講“生物”,后者講“生物體”,但其實質(zhì)卻是一致的,都是指“生物”,只是說法不同而已。既然所指實質(zhì)相同,那又怎么能互相并列呢?再說,“生存和發(fā)展的狀態(tài)”與“生理特性和生活習(xí)性”,又統(tǒng)統(tǒng)屬于“活動能力”。二者內(nèi)涵明顯交叉,又怎么能并列在一起呢?如此說來,二者并舉,必然存在著并列不當?shù)膯栴}。
三是判斷有錯。再往下看,導(dǎo)語末句有兩個分句,第一分句是:“今天,綠色成為嶄新的理念。” 表面上看,也沒有什么問題;但仔細一揣摩,就會覺得此句判斷有錯。因為綠色就是綠色,古今含義相同,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又“嶄新”在何處?再者,即使“綠色”發(fā)生了變化,也只有本義、比喻義和引申義,始終扯不到“理念”上。也就是說,不管怎么變,也始終變不成“理念”。但如果將它改為“綠色生活”,那倒是嶄新的,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改為“倡導(dǎo)綠色生活”,那確實就是一種理念,還真有一套完整的理論。所以,單獨地講“綠色”,當然就沒有什么“嶄新”可言,更沒有什么“理念”可說。但如果與“生活”組合,組成“綠色生活”;那就另當別論,成為嶄新理念。
四是蘊涵有誤。根據(jù)主語省略的規(guī)律,導(dǎo)語末句的第二分句,是說“今天,綠色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從語法上來說,此話主語、謂語齊全,符合句法規(guī)律,沒有什么不妥。但如果從蘊涵上細細推敲,你馬上就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似乎是說“過去,綠色與每個人的生活沒有關(guān)系”。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有些不妥了。因為無論在過去,還是在今天,綠色都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即便在將來,綠色也會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也就是說,不只是在今天,綠色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在任何時候,綠色都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如此說來,此話就不夠嚴密,容易引起誤解。鑒于以上分析,導(dǎo)語可作如下修改:“綠色,生機勃勃,讓人賞心悅目。綠色,與生命緊密相連,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今天,綠色生活已變成了一種嶄新理念,形成了一種時代潮流。”
從命題來看,至少有四個缺點:第一是太靠熱點。大家知道,2008年,時興 “綠色奧運”,2009年,時髦“綠色經(jīng)濟”,2010年,又時行 “綠色世博”。現(xiàn)在社會上,正流行“綠色食品”,盛行“綠色環(huán)境”,時尚“綠色出行”。“綠色生活”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是眼下最熱點的問題。可今年江蘇高考,卻居然用“綠色生活”做作文題,實在是太靠熱點了。按理說,高考作文命題應(yīng)當摒棄熱門話題,杜絕熱點問題;或者說,應(yīng)該避開熱門話題,遠離熱點問題。至少也應(yīng)該是若即若離,似是非是。因為太靠熱點,有百害而無一益。不光是難以檢測考生的真實水平,導(dǎo)致高考作文命題的不盡公平;而且還會引起追風(fēng)的不良傾向,扭曲高中的作文教學(xué)。自然,其影響肯定是極其惡劣的,其后果定然是不堪設(shè)想的。
第二是容易猜中。一般說來,在高考前,往往有許多中學(xué),針對高考猜題、押題。如果題目太靠熱點,就難免會被猜中,會被押到。在今年高考前,就有不少學(xué)校拼命猜題、押題,做過“我的綠色生活” “我心中的綠色生活”“我們未來的綠色生活”“保護環(huán)境,綠色生活” “綠色生活,我愛我家”之類的題目。而這些題目,與今年江蘇卷高考作文題幾乎完全相同,只是范圍小了一點,內(nèi)涵豐富了一些;只是切口更小了一點,題意更明確了一些。應(yīng)該說是被猜中了,被押到了。而猜中的與沒有猜中的,押到的與沒有押到的,其得分是完全不同的。準確地說,是前者會遠遠高出后者。如此說來,此題還有何公平性可言?還有何公正性可說?這不僅會影響高考的信度和聲譽,而且還會導(dǎo)致拼命的猜題與押題。
第三是比較平庸。就題目核心來說,是“生活”;是“生活”加了修飾語“綠色”。所以,不管怎么說,都要寫“生活”,或者說都要寫“綠色的生活”。而要寫“生活”,或者說寫“綠色的生活”,又能新穎到哪里?新巧到那兒?或者說又能有多少新奇?有多少新味?充其量,就是個老套兒,就是個大路貨。說它毫無新意,恐怕一點也不過分;說它絕無詩意,著實也沒有半點夸大。如果說在上個世紀出這樣的題目,似乎還很有新意,很有詩意。但在時興“綠色奧運”、時行“綠色世博”的今天,再出這樣的作文題,就有點拾人牙慧,還能有什么新穎之處?在流行“綠色食品”、盛行“綠色環(huán)境”的眼下,再出這樣的高考題,就有點味同嚼蠟,還能有多少新奇之點?不是比較平庸,又是什么呢?只能是留下笑柄,貽笑大方。
第四是有些低幼。今年江蘇卷高考作文題,雖不是低幼化,但肯定有低幼化的傾向。因為如果你打開網(wǎng)頁,稍作搜索,馬上就會發(fā)現(xiàn):早在2004年,上海市就舉辦過以“我心中的綠色生活”為主題的“綠地杯”中小學(xué)生征文活動。今年,天津市也將舉辦以“綠色生活,我愛我家”為題的“中遠吉利熊貓杯”小學(xué)生作文大賽。“綠色生活”的作文題,小學(xué)生都能做,還能說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沒有低幼化的傾向嗎?再者,請看看2010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題,上下一比較,左右一對比,低幼化的傾向就不言而喻了。全國卷1是漫畫作文,浙江卷是“角色轉(zhuǎn)化之間”,廣東卷是“與你為鄰”,北京卷是“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而全國卷2、上海卷、陜西卷和山東卷都是材料作文。你看看這8個作文題,哪個作文題不比“綠色生活”有難度?有了這樣8個作文題,還用得著再舉例嗎?
當然,2010年江蘇卷高考作文題,也不是一無是處。細細去找,也能找到一些優(yōu)點。從整體考生來說,不容易走題,或者說想偏題都很難;應(yīng)該說,人人有話說,個個有情抒;再一點,就是沒有陌生感,很容易入題。就命題本身而言,比“山的沉穩(wěn),水的靈動”更淺顯一些,比“懷想天空”更務(wù)實一些,比“人與路”更容易一些,比“好奇心”更含蓄一些,比“品味時尚”更文學(xué)一些。因此,可以說是淺顯易懂,平穩(wěn)適中。
陳祥書
[試評2010年江蘇卷高考作文題(陳祥書)(教學(xué)論文)]相關(guān)文章:
1.地理試卷評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