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小說(人教版選修備課資料)

發布時間:2017-10-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簡介:

張愛玲的重新被發現: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的張愛玲

與胡蘭成的關系(汪精衛日偽政府的宣傳部次長、行政院法制局長,1944年春與張相遇,1947年分別)

父親:張挺重取妻黃逸梵(江南水師提督黃軍門之孫女)。父親遺少氣息,一個玩主。母親生愛玲4歲后(1920年生),與姑姑結伴到英國留學。父親把姨太太接回家。

家庭:祖父張佩綸,晚清名臣,與張之洞等人大膽議論時政,抨擊朝野惡習,在當時被稱為“清流黨”,深得李鴻章賞識。后來,李把掌上明珠李菊耦許配給他(已經有過二次婚姻,張大李20歲)。祖父政治上不得意,但愛玲的祖父、祖母一生恩愛。

1930年父母離異。父親34年再婚。愛玲與他們不和而離家與母親同住。

學校教育:11歲入教會學校,圣馬利女校;18歲時以第一名考取倫敦大學,因歐戰爆發,進了香港大學文科。1941年香港淪陷回上海,入教會大學圣約翰大學。英文寫作水平比中文還好。

她的人生經歷對她影響極大。最熟悉的封建沒落家庭的生活,滬港洋場社會的文化習俗,舊式大家庭婦女的生活百態與心理世界。這些決定了她看取人生的視角與其他女作家不同。

文學趣味:喜歡的作家作品是:《紅樓夢》、《西游記》、《海上花列傳》、《金瓶梅》、《兒女英雄傳》、《歇浦潮》、《醒世因緣》等。喜歡上海流行的鴛鴦蝴蝶派作品,43年訪《紫羅蘭》主編周瘦鵑。外國的:英國通俗作家毛姆(對英國中產階級的諷刺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畫)、擅長于心理分析的勞倫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小說等。

創作:7歲學寫小說,寫家庭悲劇。13歲發表小說《不幸的她》。14歲寫《摩登紅樓夢》(未發表)。1943、1944年是她的高峰年。1944年出版《傳奇》小說集。43、44年有名的作品收集其中。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茉莉香片》等。散文集代表作《流言》,44年11月出版。好的有《更衣記》、《公寓生活記趣》、《私語》、《到底是上海人》等。

小說的特征:

主題:寫的是都市世俗生活的傳奇,表現的是文明與人性的哀歌(衰落的挽歌)。背景:受現代文明侵蝕,封建秩序、封建文化衰落中的蒼白人生與腐朽人性。也可以說是亂世中舊文明的蒼白。與30、40年代的都市小說主題都不同。不寫主流生活,與現時代保持著距離,是被現代文明侵蝕、又被現代生活遺忘的幽閉的死水;作者用細膩的筆調刻畫了幽閉世界中人性變異的微瀾,留下的是一幅幅古老文化衰敗的縮影。

人物:多寫舊式家庭的“怨女”“怨婦”。追求人生幸福,向往文明生活,但是舊式的文化修養、傳統的妻道訓練、亂世中無以自立的生存環境,使他們不能獲得獨立的人格與自立的本領。都把婚姻作為了人生的出路。新舊女性經歷不同,但都走了“做女結婚員”的同一道路。

比較:她不同于五四以來的其他女作家:不寫冰心式的理想的“淑女”;不同于丁玲的“叛女”(與男性中心社會對抗);與同時代的蕭紅寫“愚婦”也不同。

 她從俗世人生入手,主要從兩性關系切入,呈現女人的生存困境,。她筆下的女性悲劇沒有崇高與悲壯,只有生存的瑣屑、無奈與蒼涼。女性的詩意的夢想在庸俗平常的日子里幻滅。她不刻意解構男性世界,不刻意對抗男權中心,她突出解構的是現代女性的神話。

藝術表現:在日;⑸罨适屡c超然物外、從容冷靜敘述的同一(沒有宏大的事件與驚心動魄的沖突,是與宏大敘事不一樣的邊緣化的瑣屑化的嘮叨敘事);丑陋人性的世界雕塑與老到、犀利、深入肌理的心理描寫與心理分析的有機融合;俗世人生的風情化、世俗相與刻薄的幽默與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的結合;陰郁的氣氛、蒼涼的情感基調與新奇、怪異的比喻、象征意象的協調;男女情感的現代演繹公式與傳統的傳奇故事模式的調和等,這一些構成了張氏小說特有的現代傳奇文體。

代表作分析:

《金鎖記》( 中篇小說):

主人物曹七巧的身份: 小鎮上麻油店老板的女兒--上海姜公館的二媳婦(骨癆病的丈夫二少爺,十年后熬到婆婆、丈夫死了)--獨立門戶的婆婆(女兒長安、兒子長白)--一個女人的人生三部曲,一個走向蒼涼的生命旅程。

在娘家性格潑辣,樸實大方,喜歡她的有小鎮上肉店里的朝祿、沈裁縫的兒子、哥哥的結拜兄弟(可愛)--在富貴人家姜公館卻沒沾到黃金的邊,飽受身心折磨而性格變態(可憐)--分家后把自己鎖在黃金的枷鎖里,又用它去劈殺自己的兒女、媳婦(可惡)。

她一生的悲。夯橐龅呐`、金錢的奴隸。她與三少爺姜季澤的情感糾葛,為尋求性愛的補償--她為了守住黃金,打發了季澤--情感的變態,毀滅了女兒的愛情(女兒與童世舫的相愛)--自己得不到情欲的滿足,也不容媳婦、兒女享受正當的性生活--新舊文明夾縫中人性變異的過程。

曹七巧性格及其意義:陰暗、刻薄、粗鄙、狠毒、乖戾,是一個封建文化與殖民文化結姻的怪胎,腐朽的文化的產兒,畸變人性的象征物。她身上表現的是走向腐朽的文化與黃金的枷鎖對人性的異化。陳腐的封建家族、都市畸形的現代文化如何窒息了一個活潑的生命,女性在衰頹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無以自立的生存困境。表現了作者面對文化的衰頹,人性的愚妄的無奈與困惑。小說呈現出悲觀、苦澀、蒼涼的悲劇意味。 

形式特征:作品的對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構成的心理沖突/平,嵭嫉纳钋榫懊鑼懪c小說的場景結構/犀利傳神的諷刺語言與嘮叨的從容敘事/象征的意象運用與蒼涼氛圍營造。

《傾城之戀》(中篇小說):

白流蘇與范柳原的滑稽乖張的戀愛與婚姻。白離婚后在破落的娘家被排擠,遭致一個頹敗家庭的心靈傷害--遭遇一個不能不要的頹敗男人(一個只要她做情人,不要做夫人的男人;他要妓女,要女友,不要結婚;一個在洋場上忙著“談戀愛”而沒有時間戀愛的人。他欣賞流蘇的中國女子的古典美,換一換口味);--男人要玩味的是過程,白要的是結果,要的是丈夫,要家庭,不要只做情人。

雙方用盡心計,都怕上當,雖然在一起同居了,但是卻越來越隔膜。結果戰爭突然爆發,在傾城的炸彈與恐怖中他們突然結合了。亂世中結成了一對平凡的夫妻,婚姻的結合并沒有傳奇,一個令人苦澀的滑稽結局。這就是張愛玲的凡俗的人生世界。也是她筆下最典型的女性命運。

沉香爐  第一爐香》(中篇小說):

“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斑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個戰前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一個說故事的消閑態度與趣味。

從上海到香港求學的女子葛薇龍,投靠姑媽,受浪蕩姑媽影響,在洋場社會身心遭遇腐蝕的故事。

張愛玲說:   她的筆下“沒有戰爭,沒有革命”,“沒有極端覺悟

的人”,不過是一些軟弱的凡人,他們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她寫不變的人心與劇變的世態之間的參差, “喜歡悲哀,喜歡蒼涼”,她的作品體現的是一種生命的惶惑與感傷之美。 

 

萬李

[張愛玲的小說(人教版選修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1.張愛玲小說的經典語錄

2.張愛玲小說經典語錄集錦

3.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

4.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5.英語科組備課總結

6.有關備課總結

7.英語學科備課總結

8.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

9.地理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10.化學選修4知識點總結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在线中文理论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高清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 | 亚洲无线码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应用 | 亚洲乱码AV乱码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