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本單元課文包括《阿Q正傳》、《項鏈》、《林黛玉進賈府》、《最后一片葉子》四篇小說。是本套教材第一個小說單元。本單元所選取的文章兼及古今中外,囊括兩篇中國小說和兩篇外國小說。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指導學生從故事情節、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用心體味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項鏈》是一篇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引人深思的短篇小說,應讓學生重點掌握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
二、說教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②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③誦讀法--反復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④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⑤懸念法--帶著問題,深入思考
⑥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三、說學法
葉圣陶說:“‘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苯虒W活動中,教師既要“授之于魚”,更要“授之于漁”。據此,學習這篇課文,教會學生兩種學習方法:
1、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2、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四、說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A、理解曲折的情節、巧妙的布局對表現主題的作用。
B、理解生動、細膩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對表現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C、學習根據小說的情節、人物形象、創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說的主題,訓練學生的鑒賞評價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D、進行情景對話訓練,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確定其中ABD是重點,C是難點。
五、說過程
一、導入新課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一個快樂方程式:快樂=物質消費÷欲望。從經濟學觀點看,物質消費越大欲望越小,快樂就越多,所謂知足常樂。反之,一個物質消費有限,欲望無窮大,那將怎樣呢?
今天,我們來探究莫泊桑的小說《項鏈》,看看能不能從中尋找出一個答案。
二、走近作者
㈠回憶作者
師:對于莫泊桑,我想大家并不陌生,為什么?因為我們初中學過他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既然如此,誰來幫助大家回憶一下有關作者的情況--(一人介紹,其他補充)
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后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另兩位是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對后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弟子。出生于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1870年,他中學畢業后剛到巴黎攻讀法律,普法戰爭就爆發了,他被征入伍。戰后退伍,先后在炮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國文壇,一舉成名。在短短的十年創作生涯中,創作了《一生》《俊友》(又名《漂亮朋友》)等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游記三部。
設計意圖:關于莫泊桑,除了了讓學生自己回顧作者的基本情況外,補充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讓他們在互相聯系、互相比較中掌握知識。這樣介紹作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常識,又可以把他們的注意力僅僅抓住。同時,這也是根據大綱要求“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而進行的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步。
㈡解題
師:《項鏈》的原題是《首飾》,后來選入課本時,才更名為《項鏈》。這兩個標題哪一個更好?
明確:在小說中,改變了路瓦栽夫人的命運的,是一條項鏈,小說的情節都是圍繞著這條項鏈展開的,因而后一個標題更切合小說的內容,而原題《首飾》所涵蓋的范疇顯然太大了。
師:那么,這一條小小的項鏈是如何改變了一個女人的一生的呢?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給學生留下了一個神秘的感覺,這樣就觸發了學生探秘求知的欲望,課堂氣氛的引線一下子就點燃了。課題是一篇課文的“眼睛”,它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抓準課題,深入挖掘課題所蘊涵的信息,這課書就開了一個成功的好頭。所以教師在實施點撥教學法時,決不能輕易放過課文的標題。
三、梳理情節
師:俗話說“佛靠金裝,人靠衣裝”,那么這串項鏈要靠情節來包裝,所以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可以互相研究,用3分鐘的時間概括小說的情節,并串起這串項鏈--
四、解讀人物
過渡:全文就是采用點線串聯的結構方式,這個線就是課文的線索項鏈,這個點就是圍繞項鏈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作家匠心獨運,將瑪蒂爾德的一生都溶金進了這串項鏈中。我們這堂課就圍繞這串“項鏈”講三個標點符號,一個?,一個!,一個……,外加一個pk.
師:首先我們用一個“?”來解讀人物。大家想一想,在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還債務四個環節中,哪個環節是瑪蒂爾德人生的轉折點?
明確:丟項鏈。
師:一條項鏈牽動著主人公的命運:借項鏈成就了她一晚的成功;賠項鏈讓她付出了十年的艱辛。此時作者自己也忍不住跳出來,發了一句感慨:“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那么,丟項鏈給瑪蒂爾德帶來了哪些變化?
答案提示(外貌、心態、舉止、地位、幸福觀等)
⑴外表上:外表上,瑪蒂爾德由“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變成了“一個粗壯耐勞的婦女”。
⑵性格上:由“過度虛榮,充滿狂亂的夢想”變得“誠實勇敢”“勤勞善良”。
⑶生活上:由“悠閑無聊”“整天哭泣”到“懂得窮人的艱難生活了”。
⑷感情上:由“不滿自己的婚姻生活”到“和丈夫相互扶持,共同承擔”。
師:丟失項鏈這件事對于瑪蒂爾德來說,是敗壞了她還是成全了她?俗話說“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如何看待瑪蒂爾徳這個人,作者對她持一種什么態度?
要求:從作品中找出依據。鼓勵學生發言,教師因勢利導并提要板書。
明確:一個缺點:丟失項鏈前消極、庸俗、虛榮。
四個優點:丟失項鏈后“誠實守信”“勤勞堅強”“純潔高尚”“熱愛生活”。
“誠實守信”--有借必有還,當尋覓無果時,她和丈夫決定賠償。即使自己只有一萬八千法郎,買項鏈就需要三萬六千法郎,她也沒動過用假項鏈偷梁換柱、蒙混過關的邪念,更沒耍起“項鏈已丟,無力賠償”、“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無賴。她和丈夫的道德觀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用十年的心血償清債務,使朋友佛來思節夫人因禍得福,無意中成了受惠者。
“勤勞堅強”--瑪蒂爾德勇敢面對生活的不幸,“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主意,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辭退了女仆,租了小閣樓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兒: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在那油膩的盆沿上和鍋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雜貨店,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艱難的錢。盡管十年艱辛使她變成了一個美麗不再、粗壯耐勞的婦女,但她用行動證明了她的勤勞堅強。
“純潔高尚”--晚會上,瑪蒂爾德高雅迷人,壓倒所有的女賓。所有的男賓都注視她,連部長也注意她了--這應該是她利用美貌改變命運的最好時機。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歡樂里”,“陶醉于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陶醉于成功的光榮……”這表明,瑪蒂爾德來參加晚會只是為了展示美貌,讓自己唯一的“價值”得到承認。在那個金錢至上、道德淪喪的社會里,瑪蒂爾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賣靈魂和肉體,可她沒有這樣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潔的荷花。
“熱愛生活”--瑪蒂爾德社會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現狀,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這反映了她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沒有悲觀厭世,更沒有自尋短見,而是用行動一步步努力地改善著自己的生活。她心里始終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小結:丟失項鏈、賠償項鏈,讓主人公失去了美麗,嘗到了生活的艱辛,也磨練了意志,擁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與力量;心態也變得平靜、自尊?梢哉f,丟失項鏈是她人格走向完美成熟的過程。
溫馨提示:挫折是敗壞你,還是成全你,關鍵取決于你對待挫折的態度。
五、破譯主題。
師:所以說,一串項鏈串起了一個人生故事,一串項鏈也徹底地改造了一個女人。它將瑪蒂爾德從一個內心虛弱的女性改造成了一個偉大的女性。那么,你又從這串項鏈中讀出了什么呢?接著我們用一個“!”來破譯主題。請用一句話表達你的感慨。
答案提示:
①不要因為一夜狂歡透支遙遠的未來。
②一件細小的事情往往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所以說,細節決定成敗。
③人不能太虛榮。
六、鑒賞空白
師:現在我們用一個省略號來鑒賞空白。文章的結局是實在的,又是空白的。實在是指明確了項鏈是假的,空白是指我們不知道接下來瑪蒂爾徳將會做什么,想什么。文章采用的就是空白的藝術手法,它賦空白以豐富多彩的可能性,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你們心中的瑪蒂爾徳會作何反映呢?請合理續寫。要求忠實于原文及人物的性格發展。
片段一:醒來后的瑪蒂爾徳發現自己正躺在佛來思節夫人的臥室,珍妮推門而入:“我親愛的瑪蒂爾徳,你醒了。”
“珍妮,我怎么睡在你的床上,多不好意思!爆數贍枏缘暮π呷匀淮嬖凇
“不,不要去想它。這十年,為了還我一根項鏈,磨粗了你粉嫩的手指,銷蝕了你美麗的容顏。都怪我,沒跟你說清楚?僧敵酰銥槭裁床桓嬖V我項鏈丟了啊。否則,一切都不會發生的!狈饋硭脊澐蛉四贸隽藘r值三萬六千法郎的項鏈:“它是屬于你的了,因為那是你用十年的艱辛和美麗的容顏換來的。它如果還放在我這,會使我不安的!
片段二:他們賣掉了項鏈,因為它是他們的噩夢。他們回到了他們的房子,那里有暗淡的墻壁,破舊的家具,但我們的瑪蒂爾徳一點也不痛苦了。她與丈夫一起揭開湯鍋的蓋子,一齊微笑著感嘆:“!好香的肉湯!再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師總結:補白只不過是為了發揮大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事實上,任何補白都是一種缺陷,只有空白才是最精彩的,才能將欣賞者帶入具有個性色彩的審美活動中,讓欣賞者得到更廣闊的想象空間。正如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
設計說明:展示3-5個同學的續寫。再展示教師續寫。展示學生習作時,教師予以鼓勵的同時也一定要結合課文引導,規避不合理的想象。
七、體味人生
師:最后,我們用一個pk來體味人生。我們看看情節板書來,“一夜歡樂夢,十年辛酸事”啊!那么,你認為瑪蒂爾徳為了“一夜歡樂”,付出“十年艱辛”,值得嗎?我們分兩組來辯論--
正方:值得。
反方:不值得。
學生辯論后,教師總結: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串項鏈引發了大家無窮的思索和爭辯,這正是我們教學的目的。
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變成謬誤;美好的愿望一旦脫離現實,就可能發生信念偏執,釀成生活悲劇,數贍柕碌谋瘎⑹疚覀,切勿貪慕虛榮,否則你就是瑪蒂爾德第二。請同學們時常進行自我解剖,將自己潮濕的心靈放在太陽底下晾曬,那我們就會“陽光一點兒”。
設計說明:教師提示學生可從容貌上、心態上、性格上、感情上、生活上等方面挖掘論據。
八、課堂總結
本文的第一句話說:“瑪蒂爾德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一個“也”字揭示了悲劇產生的兩個原因,既有社會因素,那個奢靡的社會浸染了她;也有自身性格的原因,追求上流社會生活、愛慕虛榮敗壞了她。
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了《項鏈》,故事悲劇性的結局,不就是在提醒我們大家:人生切莫像瑪蒂爾德一樣,讓項鏈變成鎖鏈!人應該有所追求,但不能愛慕虛榮,應該腳踏實地。生活的真諦往往隱藏在平凡的生活中,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真正的幸福,要用勞動去創造。讓我們每位同學用勤勞的雙手去打造人生的鉆石吧!
九、作業布置
⒈開卷有益--以“我從《項鏈》得來的啟示”為題作文。
⒉小說最后出人意料的結局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空白:瑪蒂爾德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請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聯系課文,寫一個《項鏈后傳》,不少于200字。
(如需板書設計,請與luoxiagewenyu@126.com聯系。)
溫嶼
[《項鏈》教學設計(人教版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6.《項鏈》課件
10.《愛心項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