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背影(朱自清)
教學目標:1、理解感受深深地慈父之愛。
2、學習攝取閃光瞬間的選材構思方法和樸實的飽含深情的語言。
學習重點:目標2
學習方法:朗讀、講解、交流討論
課時計劃: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我們常常聽到“嚴父慈母”的說法。依這個說法,父親的特征就該是“嚴”了,“慈”就只是母親的共同點了。其實這種說法有失偏頗。“嚴”和“慈”并不對立,并非不能融合。父親的表面是嚴厲,內心深處卻深藏著對孩子的寬容;父親在做人方面對孩子的要求是“嚴”的,而對孩子的生活的關心卻又顯得慈愛無比。這就是父愛,這才是父愛的真諦。我相信絕大部分同學是會同意我的看法的。
二、閱讀主場
(一)課堂發言:說說我的父親的慈愛(課前準備。先由一兩個同學開啟話題,引導盡可能多的同學發言。)
(二)教師引導展開課文的學習。
其實天下所有的父親都是相似的。我們一般人的父親疼愛孩子,名人的父親何嘗又不是如此呢!讓我們來聽聽朱自清的心聲。(播放課文錄音)(要求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勾畫出有關“背影”的文字和有關“流淚”的文字。)
(三)學習小組就勾畫的文字進行組內的交流整理,為研究這些文字表達的感情作好準備。
四次寫“背影”:
“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我這時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我的淚又來了。”
“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四次寫“流淚”:
“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淚。”/(第二、三、四次見“背影”文字中)
(四)問題討論。(一個問題討論后再自然聯系到下一個問題。先在小組交流,再在班上發言)
1、由上面的梳理,我們可以獲得這篇文章的線索的認識。文章的線索究竟是什么?
“背影”是文章的明線,“流淚”中顯現出來的“父子情深”是文章的暗線。兩線交融統一,串聯了文章的具體材料。
2、兩條線索串聯了哪些材料?對這些材料的處理有什么看法?
⑴回家奔喪--⑵南京游逛--⑶決定送“我”--⑷跟腳夫講價--⑸揀座位、鋪大衣、囑托茶房照應--⑹穿鐵道、爬月臺買橘
詳略得當:⑴⑵略寫,⑶⑷⑸次之,⑹詳寫。
3、(重新閱讀這一重點段落。)“穿鐵道、爬月臺買橘”是怎么詳寫的?為什么要詳寫呢?
去時的描繪--“蹣跚的走”“慢慢探身下去”“兩手攀著”“兩腳再向上縮”“身子向左微傾”
回時的描寫--“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再抱起”“一股腦兒放”“撲撲衣上的泥土”
一連串細膩的動作描繪,形象道出了父親不肯讓“我”去,一定要自己去的道理:越是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心里就越感到踏實滿足--為了照顧好兒子,什么災難、勞累,全都置之度外了。
(六)課堂自由發言。(哪些方面還能覺察出濃濃的父子之愛)(引導:對父親的語言描寫、對“我”的心理描寫。)
(七)或小組或個人反復朗誦、品味。
三、閱讀尾聲
(一)師生合作研究“探究練習二”
(二)解決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課堂背誦“我說道……往回走了”。
(四)詞句積累(抄在積累本上)
滿院狼藉 差使 簌簌落淚 光景慘淡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瑣屑 情郁于中 不能自已 拭干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給家長聽,請家長給自己講一個關于父親和自己的故事,好好體味一下深深的父愛,以“感受父愛”為題,寫一段文字。
周智
[背影(蘇教版八年級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3.八年級下地理教案設計
8.《背影》課件
9.《背影》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