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樹相
窗
錢鐘書
錢鐘書的《窗》,是一篇意趣盎然的說理散文。但因取譬豐富,信息量大,對中學生的閱讀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干擾和困難。面對這樣一篇哲理散文,怎樣才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呢?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即可。
一、理清思路,整體把握。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之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系的。對于屋子來說,窗和門都是屋子不可或缺的重要構件。因此,作者在寫窗闡釋窗的哲理時處處拿它與門比較,突出和強調了窗的重要意義。那么我們在閱讀時,首先弄清窗和門有哪些不同,在書上勾畫下來。可以理清本文的結構思路:引題--“春天是要鑲嵌在窗子里看的”。論證主體--⑴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門是一種需要,因為門帶給人許多“疑懼的希冀“,“開門關門由不得人做主”;又因為“窗多少是一種奢侈,所以開窗關窗是要看情形斟酌增減的”。以門襯窗,烘托對比。結尾--深化 由窗是屋子的眼睛,聯想到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層層推進:“窗子許我們看出去,也許別人看進來”,因此就有窗簾,就有關窗和閉眼,因為有很多景象睜著眼和開著窗子是看不到的,需要靜謐,需要做夢。這樣經過梳理思路,就從整體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篩選精要,抓住主旨 因為這是一篇說理散文,有著議論的說理論證特點,有觀點有結論,還有支撐觀點、引出結論的事例。我們先剔除那些事例和引用,找出表達作者觀點和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文章的精要,自然把握了文章的主旨。需要說明的是,這個閱讀環節是與上一個閱讀環節同步進行的,不可機械割裂。
三、體味情趣,探究理趣。文章雖然是說理性散文,但通篇充滿了情趣和理趣。我們讀書,還要讀出文章的情趣和理趣來。
例句1:“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畫配了框子,畫就顯得精致。窗子是景物畫的框,。窗子里的春天就得到了強調和突出,在視覺上變得精致典雅,更藝術化。比喻再形象貼切不過了。作者用這個比喻更是為了突出窗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句2:“不過,這種勝利,有如女子對于男子的勝利,表面上看來好像是讓步─-人開了窗讓風和日光進來占領,誰知道來占領這個地方的就給這個地方占領去了!”。“開窗子是一種人對自然的勝利”,看上去是風和日光占領了屋子,實際上是屋子和主人占領了風和日光。這個比喻很是幽默,讀罷使人啞然失笑,人與自然是這樣,人與人又何嘗不是這樣?聯想開去,又覺得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人生策略,簡直是太妙了。這個譬喻充滿情趣,閃爍著辯證法的光輝,透視著作者的人生智慧。
例句3:“關了窗好讓靈魂自由地去探勝,安靜地默想。”人需要窗子來透氣、采光、攬勝,但也不想讓窗子妨礙了靈魂的自由,吵鬧了心靈的默想,于是就很自然地關上了窗子。這是承上文開關窗子“原是要看情形斟酌增減的,上文是從開窗子的角度說的,此處是從關窗子的角度說的。可謂論證嚴密,無懈可擊。”
例句4:“因為只是春天,還留著殘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關的。”結尾一段又拓展了意境:把關窗和閉眼聯系在一起,借二者的相似性來證明關上窗子的必要性。可謂聯想巧妙,比喻妥貼。也許在作者眼里,窗子象人的眼睛一樣有靈性有情意。這句在結構上呼應了開頭一句:“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開了”;意蘊上可謂回味悠長,“春天”,“還留著殘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關的”意味悠長的調侃,蘊涵著人生哲理。
門
莫利
門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開門和關門是最為平常普通的動作。但是美國作家莫利正是從這極平常的不被注意的動作中發現了隱蔽其中的奧秘,他的《門》就是揭示這一奧秘的一篇極富智慧和哲理的散文。我們可以結合文本的特點來解讀。
不即不離,托物言理 門的作用:回避和隱秘,開門預示著新的開始,希望,期待;關門意味著結束,失敗,告別。作者將人生道理附著在具體的物象--門的特點和功用上,使得說理不空洞,文章言之有物。但作者又不拘泥于門的特點和含義,延展到門的種類、開門關門的方式、動作,進而聯想到人生和生命的門。作者的構思既不拘泥于物象(門)又不脫離物象(門),即“超以象外,得其圜外”。所以,惟其“不離”才有真實感;惟其“不即”,才有新鮮感。托物言理,才能形象生動、委婉含蓄地表達出深刻的思想和人生哲理,意味深長,給人以思考。
聯想豐富,善于鋪陳 沒有聯想和想象就沒有文學藝術。而本文的聯想尤其豐富。比如,第二段,在“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也可能隱藏著令人驚訝的事情”一句的統領下,用了三個“也許……”以猜測的口吻聯想到打開一扇門之后可能出現的種種“令人驚訝的事情”來說明“門”的不可預知性和隱秘性。第三段寫人們在開門之前的種種期待和好奇。第四段一一列舉了“各種各樣”的門,為下文觀點鋪陳;第四段繪聲繪色地列舉了“多種多樣的”“開門的方式”。三、四兩段合起來歸納出:“門的意義就是把隱藏在它內部的事物加以掩蓋,給心兒造成懸念”。“這既豐富和拓展了文章的內容,又是本文的點睛之筆,精辟地指出了門的象征意義。
善用比喻,蘊涵深遠 文中有很多比喻句,蘊涵深遠,意蘊豐富。這也是本文是難點和重點。讀時要善于抓住這些地方認真研讀。對于疑難句意的探究,首先不可脫離具體語境,其次要結合句子特點解析。試舉幾例說明: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馬群”。人與馬有本質的區別:人有精神追求,他還需要靜思默想,需要審視靈魂,所以要關上生活之門來“隱秘和回避”,甚至需要心靈之門使“心靈躲進極樂的靜謐或與悲傷秘密搏斗”。
“生命并不象一斗煙絲那樣持續很久,而命運卻把我們象煙灰那樣敲落。”生命是極其短暫的,而命運卻會捉弄人,讓人如煙灰般低賤輕微,不經意間就耗盡了一生,生命脆弱得是那么不堪命運的一擊。
“一扇門的關閉是無可挽回的。它象突然扯斷了系在你心上的繩索。重新打開它,是徒勞的,至于另一扇門是不存在的。門一關上,就永遠關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時間脈膊的另一個入口是不存在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你的牽念一下就沒了,心里會很失落。是啊,時光流逝不能再復,消亡了的人和事永遠不可能再回來,心情是沉重悵惘的。因為既是如此,我們就應該珍惜親友,珍愛生命,灑脫看待“關門”,積極主動“開門”,認真走好每一步。
“狗也知道門的意義和痛楚。你可曾注意過一只小狗依戀在一扇關閉的門邊?這是人生的一個象征。”將狗與門的意義和人與門的意義兩者類比,說明開門關門的意義:即將擁有的時希望和欣喜;失去的失望和痛楚,連對家最忠實的狗都懂。不得不回避,希望被接納,渴望得到機會和希望抑或愛和親情;不希望被機會之門拒絕,或失去門里的愛。這些心理和情感,狗和人是相同的。
“一扇猛然關上的門是一種軟弱的自白,一扇輕輕關上的門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劇性的動作。”“猛然關上”可能是憤怒發狂的表現,,即向人宣告自己的無能。也可能預示著突然的被拒絕或失去,是驟不及防的。而“輕輕”關上,這個動作卻透露出告別,或是明白門那邊的一切已不可能再擁有,意味著無可挽回的失去。這是一種清醒的痛苦。因而是最具悲劇性的。這兩個暗喻句子,意味悠長。
萬樹相
[如何解讀《散文二篇 窗、門》(粵教版高一必修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6.窗外的雨散文
10.高一英語必修1課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