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 社戲
張耀斌 設計
學習課時:三學時
第一學時
學習目標:
1、識記作者及其相關知識。
2、掌握課文后列舉的重點詞語。
3、理清故事情節,能夠劃分課文的層次。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抄錄文中優美的詞句和精美的語段。
課前準備: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記憶作者及其相關常識。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1分鐘
師:我們今天一起學習 第十六課 魯迅先生的《社戲》。這篇課文很長,學習的內容很多,我們準備學習三個課時。(出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解釋目標。1分鐘
師:這節課的學習目標,請看大屏幕:(投影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識記作者及其相關知識。
2、掌握課文后列舉的重點詞語。
3、理清故事情節,能夠劃分課文的層次。
師:我相信大家只要努力,一定能夠順利達到目標。
三、識記作者及其相關知識。3分鐘 師:魯迅先生的作品我們已經學過幾篇,相信對他的了解同學們非常明確,下面我們做一個練習題,比比誰對魯迅的了解更詳細:(投影練習題)
魯迅,生于1881年,于1936年去世,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偉大的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他有散文集《________》,散文詩集《_______》,小說集《______》和《______》,神話小說集《_________》。成就最大的是他的雜文,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的一篇小說《_________》是近代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
四、預習檢查。5分鐘
師:這篇課文很長,文中出現的字詞也比較多,同學們在課外已經朗讀過課文,相信大家都能夠很正確很流利的寫出他們來,我讀,你們寫,比比誰寫的最好。
(讓兩個學生在黑板上寫,其他人寫在練習本上)
(寫完后學生自查,錯誤的及時糾正)
附:檢查的詞語。
憚(dàn) 踱(duó) 棹(zhào ) 歸省(xǐng) 行(háng)輩 攛掇 (cuān duō) 鳧(fú)水 楫( jí)
五、閱讀課文。15分鐘
師:咱們清理了字詞障礙,下面我們閱讀課文。(投影自學指導和要求)
這篇課文選自《吶喊》,是一篇優美的小說,層次分明,情節緊湊,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15分鐘后,比一比誰能很準確的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根據下面的提示找出準確的層次。
平橋樂土 尋船周折 夏夜行船 趙莊看戲
(1~4) (5~9) (10~13) (14~21)
月下歸航 偷豆吃豆 偷豆余波 往事難忘
(22~23) (24~30) (31~39) (40)
六、檢測。 10分鐘
師:下面請兩位同學把自己分的各層寫在黑板上,哪兩位同學來寫請舉手。(請舉手的同學板演,指導書寫的位置,提醒把字寫大一點)
學生寫,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學生寫完后,引導更正:分段明顯錯了,引導說說不同分法,直到正確為止。
最后,老師給出正確合理的分層情況。(在投影上)
七、總結。2分鐘
師:今天咱們就學到這兒,請同學們把課后“讀一讀,寫一寫”列舉的詞語寫在作業上;課后朗讀課文,理解平橋為什么是“我的樂土”,體會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第二學時
學習目標:
1、探討第一部分--“平橋樂土”的內容和作用。2、學習“尋船周折”和“夏夜行船”部分; 體會烘托和景物描寫的作用。
學習過程:
師:上節課我們理清了本文的故事情節,劃分課文的層次。這節課我們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投影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分鐘
學習目標 1分鐘
探討第一部分--“平橋樂土”的內容和作用。 2、學習“尋船周折”和“夏夜行船”部分;體會烘托和景物描寫的作用。
一、讀課文,解決問題。10分鐘
師: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自讀提示閱讀課文相關部分(投影自讀提示)
自讀提示
閱讀“平橋樂土”部分:
①什么是社戲? (“社”中每年所上演的“年規戲”。)
②看戲的具體地點在哪里呢?
(浙江省 紹興城外 魯鎮附近 平橋村的臨村--趙莊)
③陪我看戲的是哪些小朋友?他們待我如何?
雙喜、阿發、桂生等一群小朋友
--友好、親密
④平橋村的老人們是些什么人?待我怎樣?
A種田、打魚 B不說“犯上”
-- 老人們 勤勞、善良
⑤最快樂的事是什么? (看戲)
⑥大約是在什么時間(季節)去看戲的?根據是什么?
春末夏初 根據:(1)掃墓后(2)豆,羅漢豆(夏)
(3)麥(立夏麥呲牙)
⑦他們是怎么去看戲的?為什么非要乘船去?
(1) 乘船 (2)因為 A魯迅家鄉在江南,江南是水鄉,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B 平橋村“臨河”, 乘船方便;C 連六一公公賣羅漢豆都是劃船去的。
⑧寫“平橋樂土”的目的是什么?
交代得以看戲的緣由、時間和平橋村的地理環境,小伙伴們的親密、友好,鄉間農民的勤勞、善良,為后文寫看戲及偷豆等內容作鋪墊。
⑨平橋村給“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是我的樂土--“樂”。
5分鐘后比一比誰能很準確的說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學生閱讀,思考問題,老師巡回,根據發現的問題隨時指導。)
(時間到后,立即結束思考。)
師:好,我們的時間到了,全部做好的舉舉手。(如果都做完,即可檢查,否則,再延長2分鐘)
哪位同學先說你的看法。(如果無人回答,可以點名回答;如果回答正確,即可進入下一個問題)
二、二讀課文,回答問題 10分鐘
師:請同學們再看大屏幕(投影自讀提示)
自讀提示
默讀5~9段“尋船周折”,討論下列問題:
1、(1)看戲之前遇到什么問題?(2)我的心情如何?(3)老人們關注我的心情嗎?
2、(1)船找到了沒有? (2)由誰找到的?
(3)找到后又遇到什么問題?(4)這個問題又是怎樣解決的?
3、作者把“尋船周折”寫得一波三折,目的是什么?
歸結:1、看戲之前,沒大船,因為小船不安全;“我”急得要哭。2、大船是由雙喜找到的,找到后,又沒大人陪我去;結果雙喜提議--由小伙伴們一同陪我去,母親和外祖母都不放心,沒有同意;雙喜提出“寫包票”等四條理由,看戲才如愿以償。3、作品之所以把“看戲周折”寫得如此細膩,目的就在于烘托了“我”看戲前的急切心情--“急”。
5分鐘后看看誰能很正確的回答這些問題。 (學生閱讀,思考問題,老師巡回,根據發現的問題隨時指導。)
(時間到后,立即結束思考。)
師:好,我們的時間到了,全部做好的舉舉手。(如果都做完,即可檢查,否則,再延長2分鐘)
哪位同學先說你的看法。(如果無人回答,可以點名回答;如果回答正確,即可進入下一個問題)
三、三讀課文,思考問題 (10分鐘)
師:由于“我”想看戲,幾經周折才弄到一條船,于是小朋友們便向目的地進發,這就有了“夏夜行船”。好,下面請同學們再看大屏幕:(投影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
閱讀“夏夜行船”部分:回答問題:
(1)整體感悟:“夏夜行船”中反映了“我”怎樣的心情?為什么會有這種心情?
答:一是急切的心情,原因是怕晚了;二是愜意、舒服、歡快、愉悅的心情,原因是看戲如愿以償了。
(2)體會寫法:這種急切而愉悅的心情是從哪些描寫中表現出來的?
引導學生看書體會,并討論。
A 動作迅速 跳 拔 拔 點 磕 退 上 “飛”
B 景物之動 a 清香……撲面吹來
b 連山……踴躍跑去 (以動寫靜)
C 心里所感 慢
D 耳朵所聽 a似乎……歌吹 b大概橫笛……宛轉、悠揚
E 望眼欲穿 依稀的趙莊……真在眼前了
(3)、挖掘作用:作者描寫“夏夜行船”的景物和種種感受,用意是什么?
答:烘托“我”看戲的急切心情,再現童年夜出看戲的無限歡樂(這種歡樂,并不完全在于看戲本身)--“切”。
5分鐘后看看誰能很正確的回答這些問題。 (學生閱讀,思考問題,老師巡回,根據發現的問題隨時指導。)
(時間到后,立即結束思考。)
師:好,我們的時間到了,全部做好的舉舉手。(如果都做完,即可檢查,否則,再延長2分鐘)
哪位同學先說你的看法。(如果無人回答,可以點名回答;如果回答正確,教師再不做補充)
四、結語與課后作業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與我們在生活中的情景何其相似,有對親人的抱怨,有對自己鐘愛之事的向往,但我們是否也想和文中的“我”一樣,有著更復雜的心情呢?請同學們課后也寫寫自己的童年經歷。
請看大屏幕(投影課后寫作內容和要求) 3分鐘
1、導寫提示 童年,給你留下過哪些美好的回憶?捉麻雀,下水淘魚,偷杏兒,爬樹捋榆錢兒,折柳枝做柳笛,跟小伙伴過家家,跳房子,折紙船,養小兔子,跟小朋友爭吵打架,到外婆家闖禍,生病時媽媽給我百般呵護,與家人一同外出旅游,與小朋友一起下棋、玩游戲……哪些給你帶來了樂趣?哪些給你帶來了不悅,甚至是憂傷?讓我們珍惜它,讓我們用童心稚筆串起這一粒粒珍珠吧。
2、具體要求
(1) 請以“童年”為話題,自選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 要有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配合一定的景物描寫;
(3) 確定主旨:表達或悲、或喜、或辛酸的感情,以及對童年一定的感悟和認識。
(4) 參考題目: A 說說我的童年 B 啊,童年 C 童年 趣事 ……
第三學時
學習目標:
1、了解“偷豆余波” ,分享“偷豆吃豆”的樂趣(重點)。
2、分析六一公公的形象。
3、回味“社戲”給“我”感受。
4、歸納本文的主旨。
學習過程:
師:上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我”童年一些難忘的經歷,在感同身受的同時也寫了些我們自己的童年生活片段。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下面的內容。(投影本節課學習目標)1分鐘
學習目標:1分鐘
1、了解“偷豆余波” ,分享“偷豆吃豆”的樂趣(重點)。
2、分析六一公公的形象。
3、回味“社戲”給“我”感受。
4、歸納本文的主旨。
師:相信通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很理想的完成任務。
學習過程:
一、一讀課文,解決問題。10分鐘、
請同學們根據大屏幕上的提示,完成相關任務(投影自學提示)
閱讀“偷豆余波”部分:
1、 請同學們畫出六一公公所說的四句話,并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老六一說話的內容:
明確:(1)嗔怪 (2)詢問 (3)送豆 (4)夸獎
2、 閱讀31至39自然段,討論:
六一公公是怎樣的一個人?
總結: 熱情、豁達 (“請客?--應該的”)、樸實、善良、厚道(“送豆”)的農民形象。
3、 踏壞豆田,反得夸獎和饋送,“我”的感受是怎樣的? 可用一個字來概括。
--“怪”(奇怪)
5分鐘后比比誰能很準確的完成這幾個題。
(學生閱讀,思考問題,老師巡回,根據發現的問題隨時指導。)
(時間到后,立即結束思考。)
師:好,我們的時間到了,全部做好的舉舉手。(如果都做完,即可檢查,否則,再延長2分鐘)
哪位同學先說你的看法。(如果無人回答,可以點名回答;如果回答正確,即可進入下一個問題)
二、二讀課文,回答問題 10分鐘
師:請同學們再看大屏幕(投影自讀提示)
回味“社戲”給“我”感受
1、 齊聲朗讀第40段;
2、 討論:“那夜似的好豆”真有那么好吃嗎?“那夜似的好戲” 真有那么好看嗎?
答:那夜的豆可能很好吃;但那夜的戲并非那么好看。
3、 討論: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總結:在看戲的過程中,有小伙伴為伴,一起駛船,一起說笑,一起吃喝,鄉間午夜的美景令我陶醉,幾十年后,這些成為我童年美好、甜蜜的回憶,突出了對鄉間少年誠摯情誼的懷戀--“戀”。
5分鐘后比比誰能很準確的完成這幾個題。
(學生思考問題,老師巡回,根據發現的問題隨時指導。)
(時間到后,立即結束思考。)
師:好,我們的時間到了,全部做好的舉舉手。(如果都做完,即可檢查,否則,再延長2分鐘)
哪位同學先說你的看法。(如果無人回答,可以點名回答;如果回答正確,即可進入下一個問題)
三、合作探究,梳理詳略。10分鐘
請同學們看看大屏幕。(投影自學指導)
1、全文寫了七個故事情節,A 趙莊看社戲 B 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C 看社戲前的波折 D 看社戲歸航偷豆 E 六一公公送豆 F 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G 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根據下面的提示思考:
(1)情節順序是:G、F、C、B、A、D、E
(2)詳寫的是: A、B、C、D
(3)略寫的是: E、F、G
2、課文這樣有詳有略地敘寫事件產生了什么樣的藝術效果?(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樣詳寫略寫相配合,既表現出小住農村的諸多樂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
5分鐘后比比誰能很準確的完成這兩個題。
(學生思考問題,老師巡回,根據發現的問題隨時指導。)
(時間到后,立即結束思考。)
師:好,我們的時間到了,全部做好的舉舉手。(如果都做完,即可檢查,否則,再延長2分鐘)
哪位同學先說你的看法。(如果無人回答,可以點名回答;如果回答正確,即可進入下一個問題)
四、歸納主旨,體驗反思。10分鐘
師:至此,我們對課文的內容了解的很詳細,那么,這篇課文到底要表現什么呢?請看投影:
思考問題:
1、(歸納主旨) 師: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看出,《社戲》這篇小說并不是專門為了寫看戲的,而是通過“我”與農村孩子看戲前后故事的敘述,贊美農民和農家孩子淳樸的品質和聰明的才干,表現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體驗反思) 師:戲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么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呢?
討論歸納:“我”所難忘的是農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以及人們樸實、善良的性格。對這段生活的回憶也表達了“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5分鐘后咱們再談談自己的看法,看看誰說的有理。
(學生思考問題,老師巡回。)
(時間到后,立即結束思考。)
師:好,我們的時間到了。還有人沒有做完嗎?(如果都做完,即可檢查,否則,再延長2分鐘)
哪位同學先說你的看法。(如果無人回答,可以點名回答;如果回答正確,即可進入下一個問題)
五、總結與作業
(承接上題)師: 1、總結:至此,我們可以說,這篇文章以去看社戲為線索,寫出了-系列的人與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橋村在我是樂土”的主旨,表達了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實有著美好的情趣,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
師:請看今天的作業。
2、拓展延伸:
課后練習題第三題。
《原創練習冊》第3題,第5題。
(3) 課后請同學們詳細預習下一課文,朗讀課文,熟記生字詞,標注課文段落。
王小明
[社戲(人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2.《社戲》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