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書》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是第一單元的第三課,學生在上了《藤野先生》、《我的母親》后學習這篇課文,因此,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在前兩篇課文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學以致用,自己學習。
二、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所寫的內容離今天的學生生活比較遙遠,因此我盡量介紹一些關于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的苦難生活,課前也讓學生到圖書館、上網或訪問老人等形式查找那個時代的情況,以加深對本課所展示的生活景況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個時代人們的學習生活,進而品味生活的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另外,本課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因此學生讀起來比較有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了解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農村孩子求學艱辛即人們在艱辛的生活面前表現出來的人間溫情和生
活樂趣;
2、品評重點詞句的含義;
3、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感悟作者的情感;2、體會“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1、品評重點詞句的含義;
2、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五、學生狀況
班級小班化,均為30人左右,從上學期的成績來看,兩個班級的語文成績有所提高,優秀率和平均分比前一次考試均提高不少。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小,主要表現兩個班級學生語文基礎差異較大。四班能力明顯弱于五班,學生學習不夠踏實,學習習慣不好,成績時好時壞,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自覺性不強,一定要老師再三督促才能有所改觀。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設計問題的明確性,讓學生對自己更有針對性。
五、教法和學法:
本文比較通俗易懂,涉及的人和事容易理解。教學需要1個課時。作為教師我就從總體上把握課文,教學中突出重點、難點。在這篇文章中,品評重點語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是重點。我就在課堂上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討論,從而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對課文的解讀,學生在品讀中感受文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學生自讀,圈點批注。
六、教學過程:
《我的第一本書》寫出了作者對20世紀初中國鄉村荒寒、蒼涼苦難生活境況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受。牛漢小時候讀到的第一本書盡管只是“一本簡單的一組畫”,曾經“簡直是一團紙”,但沉淀在心底,隨著歲月的牽扯卻不斷地厚重著。這份體察和感受對人的啟發和教育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久遠,今天的學生很難深入理解其中的甘苦和蘊涵的意義。為了讓生活在陽光下的學生能認識、感悟這份生活,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漫畫導入,概括課文
文章故事性很強,易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設計這個環節,就是要吸引學生的興趣,首先從內容上整體感知,了解“第一本書”的故事,體會其中深藏著的那個時代的苦難生活。所以在復述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第一本書”這條線索,講述與第一本書有關的人和事,從中感受生活的苦難。
師:我們在漫畫中感受到的是輕松幽默,可牛漢先生為什么說他的故事酷似這組漫畫卻很難笑起來呢?現在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看看文章中圍繞“我的第一本書”寫了哪些事?
(這一過程中,學生先自主學習探究,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每組派一人上小黑板寫出探究結果。)
ppt明確:
第一件事是作者小時侯看父親的書;第二件事是作者考了第二名,第三件是父親發現他把書裁成兩半,一半送給了沒有錢買書的朋友;第四件事是父親讓他把那半截書從他的朋友那里要回來,然后裝訂成兩本完好的書;第五件事是他小時候去書房的一些事情;第六件事是他從小的玩伴現在的狀況。
二、品味探究,體察情感
苦難的生活是牛漢心中抹不去的記憶,而牛漢崇敬和贊美的是來自人間的溫暖和友情,還有那童年生活中的苦中求樂。這里是讓學生體會苦難生活中總會有使人感動的亮色,激發學生認識生活,思考生活,熱愛生活。因此,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了二個問題:
1、 文章中寫了這么多事,哪件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分小組討論,以“從_______(事)中看出_________(情感)”的句式,交流完后,每組派一名學生到小黑板上寫出探究結果。
(這一問題教學中,要求學生品讀重點語段,方法是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中感受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
2、課文中有些語句直接抒發了作者第一本書的情感,請讀課文,找出這些語句并快速勾畫出來,細細品味,談談你的理解。
(這一問題教學中,要求小組派代表品讀重點語句,在品讀中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
引導學生進一步研讀文本,在感受苦難的基礎上感受故事中的溫情。既完成教學重點1得任務,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板書:師生情、父子情、同學情、人狗情
三、拓展延伸,思考人生
請開啟記憶的天窗,回顧難忘的時光,說說“我的第一_______”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
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學生體會生活的苦難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及生命樂趣,珍惜今天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這一環節讓學生回顧往事,暢所欲言,聯系實際,達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四、反饋練習
課后研討與練習二、第一本書的含義
這個練習是理解句子含義,安排這個練習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檢查自己是否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評價手冊閱讀探究部分。(必做題)
2、將課堂拓展口頭練習整理一下,寫成短文,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選做題)
作業設置這一環節,我才用了分層法,第一題必做題,檢查全體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情況,第二題,選做題,希望好一點的學生文字表達能力得到訓練。設置本題是希望學生閱讀課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調動、激活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并通過寫作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本節課我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利用課堂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精神。
李瀟